更新时间:2025-04-25 19:14:44
封面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主要译者简介
文前辅文
中文版格式和体例说明
原著丛书总主编序言
案例表
缩略词语表
第1章 导论
1.1 概念化Vs.定义
1.2 国际组织的四种概念
1.3 术语
1.4 为什么重要
1.5 本书的结构
第一编 国际组织的四种概念
第2章 功能主义
2.1 作为国际法的国际组织规则
2.2 功能主义的局限性
2.3 小结
第3章 宪章主义
3.1 作为内部法律的国际组织规则
3.2 宪章主义的局限性
3.3 小结
第4章 非正式主义
4.1 作为非正式法律的国际组织规则
4.2 非正式主义的局限性
4.3 小结
第5章 特殊主义
5.1 作为特殊情形的国际组织规则
5.2 特殊主义的局限性
5.3 总结性评论
第6章 中间结论
6.1 Al-Dulimi两案和竞争性的国际组织概念
6.2 余论
第二编 作为双重属性实体的国际组织
第7章 法律理论上的冒险
7.1 适用于国际组织的法律体系概念
7.2 观点和哈特的承认规则
7.3 桑提·罗曼罗的机构主义
7.4 国际组织的双重法律属性
7.5 国际法上的国际组织定义
7.6 小结
第8章 实践中的双重法律属性
8.1 建构文书
8.2 一般原则
8.3 习惯国际法
8.4 国际组织的机构实践
8.5 次级规范
8.6 司法裁决
8.7 与成员和非成员之间的条约
8.8 小结
第9章 条约法
9.1 条约法上的国际组织
9.2 基于国际法和国际组织机构法的缔结条约能力
9.3 成员国在国际组织所缔结条约中既非缔约方亦非第三方
9.4 小结
第10章 有效性和越权行为
10.1 常设国际法院和国际法院适用的非此即彼范式
10.2 越权行为的双重法律性质
10.3 作为制约有效性的国际组织规则
10.4 作为制约有效性的习惯国际法
10.5 小结
第11章 国际责任
11.1 国际责任法上的国际组织
11.2 行为的双重归结与共同责任
11.3 双重归结的效果
11.4 小结
第12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