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我的火红岁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钓鱼

中考结束后,随着小周的身体慢慢恢复,再也不复之前那副骨瘦如柴的模。但他也开始计划提高今后的生活品质了,熟知历史的他知道天灾即将过去,定量也会恢复,但想要吃到肉食还是不容易,因此他准备学习诸多穿越前辈,先做个钓鱼佬。

倒也不是他不想学习诸多穿越前辈们那样去周围的山里打些野猪、狍子之类的,再不济打些野鸡、野兔也行。只不过他作为一个外来人员,人生地不熟地,又没有手机导航之类的指引,加上之前身体还在恢复中,也就将打猎选项排除在外了,最起码在他拥有自保能力前是不会考虑的。

没办法,饭要一口一口吃,只能循序渐进了。其实这个想法还是受到95号院阎大爷的启发,之前忙忙碌碌的他在有一次看到对方在鸽子市用钓来的鱼跟人换票证时才想起这茬。想来也是,他又不是钓鱼佬投胎,想不到也是情有可原。

第二天一大早,小周就带上自己捣鼓出来的一套简易钓具和一个装鱼用的水桶,跟在雄赳赳气昂昂的两个妹妹身后,更前面则是两个弟弟在引导着方向,活像个跟班。两妹妹还不断回头催促着:“大哥,快走啊!”

不过,几人到底还是小孩,特别是两个妹妹,没走多远就开始放慢速度,小周将手里的东西交给两个弟弟,抱起两个妹妹继续前行,好在他们要去的地方也不远,走走停停间也就到了。

在得知他今天要来钓鱼时,几个小屁孩比他还要兴奋,连懒觉都不睡了,早早就起床。一行人来到后海边,分出两杆钓竿让弟弟们自己去玩,并关照了两个妹妹就在附近玩,不要太靠近河边。他深吸一口清早水面上弥散的水气,闭上眼睛,放开神识,探查起水下的鱼情。

一瞬间小周就感觉自己和周围的一切融为一体,湖水也成了“好哥们儿”,湖水的温度、水流的方向,都跟他“汇报”得明明白白。他的神识就像个高科技水下摄像头,在水里一通乱扫,好家伙,一群群鱼儿在水里欢快地游来游去,一会儿钻进水草里玩捉迷藏,一会儿又在水底的沙石上找吃的。

只不过跟意料中的一样,神识在水里的探测范围要比在空气中小许多。跟他想的一样,看来神识的探测范围是受物质密度的影响,难怪神识透过墙体阻隔后就会衰减很多。

探测完毕,小周盯上了一群鲫鱼,这些鲫鱼正围着一片水草转圈圈,像是在开派对。他嘴角一勾,露出一个自信的笑容,“小宝贝们,你们的‘噩梦’来啦!”他麻溜地挂上鱼饵,把鱼钩一甩,嘿,不偏不倚,正好落在鲫鱼群旁边。

周围的也有早起钓鱼的人,一般都是老爷子居多。看到他们一行人的作派,再看他这操作,都像看傻子似的盯着他。以他们的经验来看,这就是带着几个弟妹玩耍的。在这物资匮乏的年代,鱼也不是那么好钓的。

出乎意料的是,没一会儿,鱼线就开始晃悠了。周瑞泽通过神识早就知道有鱼上钩了,即便鱼没上钩,只要经过鱼钩边,他也可以“看到”,将之勾上来。

他不紧不慢,心里还哼着小曲儿,等时机一到,猛地一提手中鱼竿。“嗖”的一声,一条肥嘟嘟的鲫鱼被拉出水面,鲫鱼在鱼钩上拼命挣扎,那模样像是在喊:“我不想上岸啊!”阳光照在它身上,鳞片闪着光,就像穿了一身银色铠甲。

周围的大爷们都惊得下巴都快掉地上了,有两个默默围过来。一位大爷竖起大拇指说:“小伙子,你可太牛啦!这么快就钓到鱼了,是有什么秘诀吗?”

小周朝对方嘿嘿一笑,也不回答,把鱼扔进桶里,将桶交给在一旁翘首以盼的两个妹妹,又继续开工。大爷讨了个没趣,嘴里念叨着什么郁闷地走开了。

时间过得飞快,桶里的鱼越来越多,此时四个弟妹都围在水桶边,不时的用手指捅咕一下里面的鱼儿。待到鱼儿被骚扰得不耐烦,奋力挣扎下,溅起蓬蓬水花,洒向围着的四人。凉凉的水珠落在他们头脸上,引得妹妹们惊呼连连,不一会又会发出欢快的笑声。

小周很享受着这一刻的愉悦,正想着差不多该收工了,一个年轻小伙凑过来,一脸犹豫地说:“同志,你这鱼……能不能换给我几条?”

小周心想:“今天没收住手,钓得有点多,反正也吃不完,换点票据也不错。”就爽快地答应了。

小伙也同意,掏出几张粮票,欢欢喜喜地拿着两条鱼走了。小周看着手里的粮票,心里直感慨:“这粮票虽然不多,可在这年代,那就是‘宝贝’啊!”

看看天色,以经将近中午,得回家做午饭吃了,他收拾好钓具,交给两个弟弟,跟一旁的那几个大爷打了声招呼,提起鱼桶,一手抱起两个妹妹,在妹妹们的大呼小叫中大步往家的方向而去。

一路上,人们看着被两个小丫头紧紧箍住脖子动弹不得他,无不发出会心的微笑。耳旁听着两个小丫头童言童语的对话,看着来往的人们脸上虽然带着疲惫,可眼里都透着对生活的希望,他也被这股劲儿感染了,也融入到这个火红的年代。

得益于灵魂之力的修炼,小周的身体恢复得很快,在超凡力量的加持下更甚往昔。虽然看上去还是那副瘦弱的模样,但他的力量远比一个成年人都大。

因此,虽然他一手抱着两小姑娘,一手还提着桶鱼获,脚下还是走得飞快,来时足足耗费二十分钟,回去就用了一半时间。两个弟弟更是紧赶慢赶跟随着一路快走,到他们院门口时已经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了。

见已经到家,小周便要放下两小丫头,哪知两姑娘却耍起了无赖,死死抱住他的脖子不放,就是不愿意下来,无奈之下,只能宠溺地用头顶了顶两淘气包的小脑袋,继续往院内走去。

才步入四合院,那股熟悉的生活气息就扑面而来。只见家家户户都在做饭,空气中弥漫着饭菜的香气,有炒菜的香味,也有熬粥的米香,各种味道交织在一起,直勾得人肚子里的馋虫直打转。院子里,几个大妈一边在蜂窝煤炉子上忙着炒菜,一边唠着家常。

张大妈眼尖,率先瞧见小周,扯着嗓子喊道:“哟,瑞泽回来啦!瞧你这桶里,好家伙,全是鱼啊!”

这一嗓子引得大妈们纷纷凑上前围观,院内各个屋内也三三两两探出几个小脑袋来,见有热闹可看,便也快跑出来参与围观。这时住主屋边右耳房的李大妈好奇地问:“瑞泽,你这是从哪儿弄来这么多鱼啊?”

周瑞泽笑着把自己在后海钓鱼的事儿绘声绘色地讲了一遍,大爷大妈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阵阵惊叹。

王大爷摇着蒲扇,笑着说:“小周啊,你可真有本事!这鱼在咱这时候可稀罕着呢。”这就是住对门的刘大妈的老伴。

要说为啥院里人不是老的就是小的,那是因为大家该上班的都上班去了,中午一般都在单位解决,家里就剩下这些老幼。

小周听了,心里也是很受用,忙说:“各位大爷大妈,今天钓的有点多,我们一家也吃不完。现在天又热,做完也放不住,也很难养活,等会儿都来我屋,我给大家分一分,每家两条尝个鲜!”

大爷大妈们听完纷纷推辞说不用,但小周好说歹说之下。也都没有空着手上门,都拿着些窝窝头、棒子面粥、咸菜等,要不说这个院子的风气是真好,人人都很淳朴,这样也省了小周动手做饭的功夫。

这也是小周融入生活的手段,但要不是这段时间相处下来知道这些人的秉性,小周才不会将鱼分给他们呢!连后院两家中午没人在家的人家他也留好了,准备等晚上再给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