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辨精微
◎ 药理
1.传统药理
临床实践发现,麻黄作用的发挥,全在于“宣”与“通”二字。宣即宣散风寒、宣降肺气,通即通阳散结、通调水道、通阳利水。故“宣”“通”二字,可恰当概括麻黄功效。如《本草正义》云:“麻黄轻清上浮,专疏肺郁,宣泄气机,是为治感第一要药,虽曰解表,实为开肺,虽曰散寒,实为泄邪,风寒固得之而外散,即温热亦无不赖之以宣通。”

2.现代药理
传统药理的优势在于整体辨证,而现代药理的优势在于靶点精准。病证结合的辨证思路,也提示我们在遵循中医理论的前提下,充分结合现代研究成果,提高治病疗效。麻黄是现代药理研究比较早的药物之一,其现代药理作用大致有如下几点:
(1)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以麻黄碱作用最强;麻黄碱能提高中枢性痛觉阈值,产生镇痛作用。
(2)麻黄挥发油及松油醇有降温解热作用。
(3)麻黄碱是拟肾上腺素药,对支气管平滑肌的松弛作用缓和持久。麻黄水提物具有镇咳作用。
(4)麻黄碱能兴奋肾上腺素能神经,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排出量增加;能收缩血管,使血压上升。血压上升特点为缓慢、温和、持久,收缩压较舒张压明显。但麻黄根具有降压成分。麻黄碱还能扩张冠状动脉、脑和肌肉血管,使血流量增加;但使内脏和皮肤黏膜血管收缩,血流量降低。
(5)利尿作用。
(6)抗炎、免疫抑制作用。
(7)抗过敏、利胆及降血糖作用。
◎ 演义
同一种药物在不同病证及配伍状态下,有不同的用法。麻黄统而言之以辛温发汗为其长。分而言之,则风寒外感以取其发汗;风热袭表以取其辛散;痰浊凝滞,癥瘕积聚以取其宣通玄府;滋阴药佐麻黄以取其宣通津液;诸如此类。
1.咳喘病
麻黄归属肺经、膀胱经,《本经逢原》谓“麻黄乃肺经之专药”,为咳喘之圣药。仲景之麻黄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和射干麻黄汤等经方广为流传。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众多有效方剂如三拗汤等。现代药理研究也发现,麻黄的主要成分是麻黄碱、伪麻黄碱和麻黄次碱等,能对支气管平滑肌有较持久的松弛作用。麻黄碱作为拟肾上腺素药治疗哮喘亦被广泛使用,这也印证了麻黄治疗咳喘的良好效果。
麻黄配黄芩等治疗热喘证;配石膏等治疗外寒里热之喘证,并据寒热之轻重,调整麻黄、石膏用量;配大黄等治疗肺胃痰热互结、腑气不降致肺气上逆之喘证;配黄芪等治疗肺虚喘证;配附子等治疗阳虚喘证;配南沙参或麦冬治疗阴虚久咳或小儿顽固性咳嗽;配干姜等治疗肺脾两虚之喘证。对于喘而汗出较多者,则可改用麻黄根。
2.水肿病
麻黄善“开鬼门”以发汗,又能“洁净府”以利小便,故多为实证水肿初起之要药。仲景之越婢汤、越婢加术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等名方,均以麻黄为主药,宣通玄府,使水湿之邪从表发越而出,助肺气宣肃,以使水道通调,水肿消除。
3.皮肤病
风疹、湿疮、游风、痒疹及顽癣等病证之皮肤瘙痒,多因风热、风寒之邪壅阻于肌肤之间,营卫郁滞,气液不得宣通。麻黄外达肌表宣郁透邪,可收祛风止痒之效。现代药理研究也证明其有抗过敏、抗炎等作用。如顽固性老年皮肤瘙痒症,以寒为主者,可用麻黄,顽固性痤疮加用麻黄效果倍增。
4.嗜睡症
清代邹润安《本草疏证》有麻黄“通心阳,散烦满”之记载。盖麻黄辛温宣通,有助于心阳布散,气血周流,对于寒湿困遏之疲劳、嗜睡、抑郁等症,用之则多消。如《肘后备急方》中有“治人嗜眠喜睡方”,方用“麻黄、术各五分,甘草三分”。
5.高血压
现代研究认为,麻黄碱具有增加心率、升高血压的作用。麻黄虽含麻黄碱,但二者并非完全等同,麻黄中尚含有其他多种成分,且入煎剂,单日服用麻黄碱的量是有限的。麻黄尚具发汗、利小便之功,一定程度上又有利于血压的降低。临床使用中,只要辨证属寒湿凝滞之高血压,则可放胆用之。《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风寒之邪入侵机体,经由皮毛、经络传至脏腑。寒为阴邪,主收引凝涩。寒凝血脉,侵袭经络,痹阻不通,不通则痛;清阳不能上升温养清窍,因而出现头痛、眩晕等高血压常见症状。李士懋教授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创新性地提出“寒凝证”的主脉为“痉脉”,并以此为辨识寒凝证的主要依据。素体阳虚之人感邪易于寒化,寒主收引凝滞,寒客于脉外则脉因寒而缩蜷收引,平时舒缓之脉变得蜷缩,失去舒缓之象从而在指下形成“痉脉”的形态,指下有痉挛状态的感觉;寒邪阻络则气机凝滞,血脉不畅,故此脉当沉弦拘紧涩滞。同时临证还发现,辨证寒凝证的轻重程度与脉的拘紧程度成正比。恶寒、疼痛等外在症状及体征亦可作为辨证依据。
当然,我们在临床上还常用麻黄治疗多种疑难重症,如咳喘、肾炎水肿、风湿痹痛、类风湿关节炎、荨麻疹、遗尿、乳腺增生、顽固性痤疮、甲状腺结节等。对于痤疮,提出了其标在肺,其本在脾,或者说其标在皮肤,其本在肌腠的观点,常常在益气健脾的基础上,加上麻黄透表,可以迅速缓解其硬结。麻黄还可用来减肥。大多肥胖人群都有疲乏无力,嗜睡等症状,常以葛根汤、五积散为主方治疗,减重效果明显,不少患者一周可减2kg左右。笔者曾治一36岁男性患者,体重102kg,BMI 34.6,成天困倦,力不从心,食欲亢进,大便稀溏,每日5~6次。根据《伤寒论》“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使用葛根汤加味,麻黄从30g用至60g,一月体重下降10kg。《本草经疏》言“麻黄……轻可去实,故疗伤寒,……盖以风、寒、湿之外邪,客于阳分皮毛之间,则腠理闭拒,荣卫气血不能行,故谓之实。此药轻清成象,故能去其壅实,使邪从表散也”。“衄家不可发汗”“亡血家,不可发汗”。出血患者不宜发汗,对于闭经,那就利用其副作用达到治疗作用,本该周期性出血而不出者,用麻黄以通经,一般用15g左右。对那些伴有痤疮,体胖者可用至30g,往往可以迅速促进子宫内膜增厚。至于甲状腺结节,《医学衷中参西录》“谓其破癥瘕积聚者,以其能透出皮肤毛孔之外,又能探入积痰凝血之中,而消坚化瘀之药可偕之以奏效也”,徐灵胎所言麻黄“能深入积痰凝血中,凡药力不到之处,此能无微不利也”,常在辨证的基础上加上麻黄或用阳和汤治疗取得满意效果。同时,在用阳和汤治疗阴疽病变时,需牢记《马评陶批外科全生集》中评注中所言“阴虚有热及破溃日久者,不可沾唇”,“麻黄未溃可用,已溃之后,断不可重开腠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