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 研究方法
本书以宋代岁时民俗文献为研究对象,将宋代岁时民俗文献放置于宋代社会文化大背景下,放置于中国古代岁时民俗文献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探讨宋代岁时民俗文献内容及形式上的独特之处。本书主要使用以下三种方法:
1.文本细读、分析法
文本细读和分析是本项研究开展的前提基础。通过对不同类型的岁时民俗文献展开文本细读和分析,力图最大范围地收集并消化相关资料信息,为得出相对客观的结论奠定基础。
2.比勘、归纳法
进行文本细读分析之后,需要对文本做出对比、归纳和总结。将宋代岁时民俗文本与前代岁时民俗文本纵向对比,梳理中国古代节日阐释体系的发展脉络。将宋代不同类型的岁时民俗文本横向对比,通过结合相关民俗学理论,总结宋代岁时民俗文本的书写特点以及宋代岁时民俗的时代特点。
3.分类统计法
对宋代各类岁时民俗文献进行分类,对类书中岁时民俗部分引用文献以及引用文献的次数进行数量统计,根据统计结果判断其文献价值,为中国古代节日阐释体系提供充分论据。
[1](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146、38页。
[2]黄晖:《论衡校释》,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025页。
[3](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137页。
[4]于省吾:《岁、时起源初考》,《历史研究》1961年第4期。
[5](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627、367页。
[6](唐)孔颖达:《礼记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115、537页。
[7](汉)班固:《汉书》卷28,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640页。
[8]《论语》,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29页。
[9](元)马端临:《文献通考》,中华书局1986年版,考3。
[10]张舜徽:《中国文献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页。
[11](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89—190页。
[12]高丙中:《文本和生活:民俗研究的两种学术取向》,《民族文学研究》199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