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十老”及其诗歌创作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研究意义与方法

一 研究意义

“诸城十老”毕生致力于诗歌创作,留下了大量的诗歌作品。他们不仅开启了明末清初诸城诗坛的创作风潮,还以群体的姿态造就了诸城诗坛的发展繁荣。他们不仅是明末清初山东诗坛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在中国诗歌史上也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因此,针对这一群体,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是必要的。

首先,随着《丁耀亢全集》、《东武诗存》、《李澄中文集》的出版,尤其是《山东文献集成》的出版,其中影印了丁耀亢、李澄中、刘翼明、张侗、徐田等人的文集,以及《国朝山左诗钞》等相关研究资料,为研究“诸城十老”提供了便利的文献资料,也有助于对“诸城十老”进行全面的深入的研究。这些文献资料的出版,解决了之前学界对于“诸城十老”的研究只能局限于某一人或者某一问题的不足,也为对“诸城十老”进行全面的综合的研究提供了文献支撑。故本文以“‘诸城十老’及其诗歌创作研究”作为自己的选题,将丁耀亢、王乘箓、刘翼明、李澄中、丘元武、张衍、张侗、徐田、赵清、隋平十人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拟对“诸城十老”进行一个立体的、全面的、综合的研究。

其次,通过上文的“诸城十老”研究综述,我们肯定学界出现的研究成果,也发现研究的不足,即关于“诸城十老”整体的研究成果不多,且主要围绕他们的遗民身份展开论述;关于“诸城十老”个体的研究成果虽多,但主要集中在丁耀亢和李澄中的研究上,其余八人多为一些个人资料介绍。这样的研究现状,既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研究成果,又为本文的研究留下了可以进行深入研究的空间。故本文选做该题,不仅要对“诸城十老”中每一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进行考证,还要将他们作为一个诗人群体考察他们诗歌创作的共性和差异性,并将“诸城十老”放置在明末清初这一特殊时代背景(包括国家社会环境、山东社会环境和诸城具体环境以及明末清初诗坛背景等诸多因素)之下,考察他们的诗坛地位和影响。

再者,之所以选做该题,一是因为本人在2009年获得了一个市厅级项目“潍坊历史文化名人研究——丁耀亢与‘诸城十老’”,已经搜集了丁耀亢等“诸城十老”的相关资料,也发表了几篇相关的研究论文,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二是因为本人的家乡就是诸城,也想借课题的研究,向家乡的前辈先贤表达敬意。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一是立足于明末清初这一特殊时代背景之下,全面考察“诸城十老”的人生经历和文学活动;分析“诸城十老”的诗歌创作主题、创作倾向和诗歌风格的共性和差异性,以及在诸城诗坛、山左诗坛和全国诗坛的地位和影响。在此基础上,探究“诸城十老”的人生境遇对其诗歌创作主题、创作倾向和诗歌风格的影响。试图让读者对“诸城十老”的人生历程及其诗歌创作情况有一个更为全面、立体的了解与把握。在为学界提供相关“诸城十老”研究资料的同时,试图推动学界对“诸城十老”的研究能向更深处发展。二是设想通过对明末清初诸城诗坛“诸城十老”这一诗人群体的个案解读,使读者对身处明末清初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下的大多数中下层文人的生存状况和诗文创作情况有一个大致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