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传播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绪论

一 研究目的与学术价值

《西游记》大约成书于16世纪70年代的中国明朝中后期,与稍早问世的《三国演义》《水浒传》以及清朝的《红楼梦》相媲美,为中国古典名著之一。作为一部鸿篇巨制的旷世奇书,它留给世人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小说中所呈现出的光怪陆离的神魔世界。《西游记》的横空出世,同时也开启了一部围绕它的波澜壮阔的四百年学术研究史。从《西游记》研究之作者论、源流论、版本论、思想艺术论到宗教文化研究、人物形象研究、文学对比研究、翻译研究、叙事学研究、语言学研究以及语料库研究等方面,世代学者几乎都有关注。

伴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和东学西渐步伐的加快,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被翻译为英、法、德、俄、丹麦等二十多种语言,以独立文本、报刊选载、儿童文学、影视改编等多种形态存在,在域外大放异彩。相较而言,《西游记》在英语世界的传播范围较为广泛,影响也较大,也引起了英语世界学者的广泛关注,他们对其予以很高的评价。《西游记》的译介过程其实就是针对目的语国(target language country)而言的本土化过程,或针对源语国(source language country)而言的他国化进程。《西游记》在英语世界的传播经历数十次译介,主要以两种翻译形式存在,一是变译,包括摘译、改译、转译、选译、节译、缩译等,二是全译,即全部翻译;而总体上变译先于全译。英语世界里的《西游记》译本别有风趣。从对文本的选读翻译到针对整部小说的全译本的问世,从对小说作者的身份考证再到对小说的多样解读和阐释,处处体现出英语世界的学者对《西游记》的浓厚兴趣与独到视角。《西游记》的翻译,从刚一开始将《西游记》作为中国文学的一部分,由来华传教士或汉学家来完成片段翻译,逐渐历经了从片断译文发展到百回选译本或节译本,再到百回全译本的演进历程。由于语言符号、思维方式、道德观、宗教精神、民族性格、价值观等与中国本土不同,英语世界《西游记》的译介与接受也表现出了不同的特征。与此同时,虽然《西游记》在国外的译介与传播已久,在国内的研究也早已成为一门显学,但对《西游记》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传播的研究历史却很短暂,在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出现关于海外《西游记》研究的论著,而且数量屈指可数。迄今为止,英语世界的《西游记》研究还没有形成规模,我国还没有专门研究海外《西游记》的专著出版,也没有专门发表海外《西游记》研究著述的学术刊物。

正是由于《西游记》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传播、接受、变异、改编等问题的研究迄今在国内尚在起步阶段,笔者才试图对它们进行综合性的梳理、研究和总结,以期对我国古典经籍的外传和研究带来启发性作用。因此,这一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理论和实践价值。

首先,这一研究有利于中西方对“西游学”研究展开平等对话与互释互补,同时还有利于弘扬中华文化,为中国文学外译提供宝贵的启示和借鉴,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英语世界的《西游记》研究作为西方汉学界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有较长的历史且研究范围较为广泛,虽然在广度和深度上远远不及国内学界对《西游记》的研究,却以自身的学术传统和理论架构丰富了这一论域,并以其独特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为国内的西游学研究提供了借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前中国文学在跨文化传播中流传最广的是以英语为交际手段的文化圈,即‘英语世界’。因此,研究中国文学在英语世界的流传情况,对全面评价中国文学的历史影响、弘扬中国文化、促进我国人民的对外交往与国际合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借助外译“走出去”,借他者眼光来对自身进行镜像式的反观和反省,倾听来自异域的不同声音,跳出自己文化模子的樊笼来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学,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现实任务,也是中华文明找到“进入其现代形态的入口”[2]

其次,这一研究是对英语世界的中国文学与文化的研究,尤其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体系的一个补充与完善。随着国际交流合作的进一步加深和中国软实力的增强,中国文学在西方学术界的关注度和认可度也随之提升。在这个大背景下,英语世界的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近十年来正在学术界如火如荼地展开,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卓著的成绩。这些论著互释互补、相得益彰,共同组成了目前国内对英语世界的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的整体性和体系性的学术研究构架,对中国文学“走出去”策略具有启发性和借鉴性。在这个学术研究构架中,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分支,几乎无所不包,但其中单单缺少了一部《西游记》。《西游记》作为我国明清文学史乃至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最具有代表性和最负盛名的神魔小说,于此处的缺席实在令人扼腕。故而,本研究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不足,继续完善以他者眼光来注视中国文学与文化的前沿性课题,从而为学术界提供更丰富的学术资料和更多元的学术视角。

最后,这一研究还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本书尽可能收集英语世界的《西游记》英译本和研究论述的相关英文文献资料,并提供一些笔者亲赴西方国家寻得的稀缺性英文文献,意图为国内外《西游记》研究者展现英语世界《西游记》研究的全貌。其一本书按时间顺序纵向展示《西游记》英译本的译介及其发展情况,介绍众多片段英译文、节译本、选译本和全译本的概况,并对韦利的MonkeyA Folk Tale of China、余国藩的The Journey to the West 和詹纳尔的Journey to the West 做出重点介绍。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一些年代久远的《西游记》英译文片段,国内学者只是在论述中简单提及或者仅展现“冰山一角”,笔者在本书中参照原始译文,进行了客观而有益的资料补充。其二,本书对《西游记》在英语世界里的研究情况做了分类综述和二次研究,从西方学者对《西游记》的故事源流考证、祖本考证、作者考证、翻译方法、写作手法、主题内容、宗教思想等方面进行研究,力图较为清晰详细地展现西方学者对《西游记》的解读。尽管国内学者对《西游记》研究几乎已穷尽各个方面,但对于国外《西游记》的研究仍然不够全面深入,大都有流于表面之嫌,尤其是英文功底较弱的学者无法直接获悉或阅读第一手原文文献资料,常常不得不借助别人的译文或内容简介作为参考,往往会导致片面甚至错误的结论产生,甚至有时漏洞百出,贻笑大方。就国内现有的且能够找到的英语世界中的《西游记》英译本和相关研究论著来看,数量不多,且内容十分凌乱,不完整,更不成体系,不能呈现“冰山全貌”。因此,本书对国内外《西游记》研究者而言,具有一定的资料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