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大道
红土地上的红色记忆
八一大道是在老城墙的地基上开拓出的宽为60米的十里长街,被誉为南昌的长安街。它的中心是八一广场,耸立在八一广场的纪念塔是南昌的城徽,叶剑英元帅题写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九个鎏金大字、塔顶汉阳造步枪和凝重又飞扬的八一军旗,是历史对今天和未来的无声诉说。广场正对过原本是主席台,供节日游行观光之用。1968年无声爆破,建起了省展览馆,号称“万岁馆”,即“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之意。当年南昌有很多单位都参加了修建展览馆的义务劳动,高校的教师和学生更是身先士卒,放下书本,铲土挑土。如今,该馆被老百姓称为“新大地”,是各种电子产品的销售地,也不定期举办各种展览和促销活动。
大道南边东侧的电信大楼为50年代苏联援建的项目,齐楚方正,旧址当是江南会馆一带。大道东边两侧的南昌百货大楼、江西饭店、江西艺术剧院、革命烈士纪念堂都是南昌的标志性建筑。
革命烈士纪念堂建于1953年,珍藏着25万余革命烈士名册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战斗史迹。纪念堂大门处,一背斗笠打绑腿穿草鞋的红军战士青铜塑像历经岁月风雨,始终岿然不动。
八一大道的西侧与老城区相连。从江西宾馆东经民德路,可深入到东湖东岸的佑民寺和南湖湖心的水观音亭。佑民寺始建于南朝,清嘉庆年间,在后殿铸铜大佛一尊,高一丈六尺,南昌民谚流传:“南昌穷是穷,还有三万六千斤铜!”然而,大佛在“文革”中被毁。水观音亭而今为南昌画院独享其秀。它始建于唐代,在明正德年间是宁王朱宸濠的娄妃的梳妆台,万历年间被相国张位修成藏书阁,名曰杏花楼,戏剧家汤显祖曾在此处流连忘返,留下诗篇。
尤值得一说的是,八一大道西侧58号是当年朱德创办的军官教育团旧址所在。这是一座闹中取静的院落,南昌《小说天地》杂志编辑部曾设于此。虽说是清末训练清军的场所,后又为江西陆军讲武堂,但武地文风,园林花木、曲径通幽,很是雅致。大约因为原有操场,1927年春,朱德在这里创办军官教育团并亲任团长,培训了一批革命武装干部,在“八一”南昌起义时起到了骨干作用。
八一大道,红旗飘飘,是南昌的骄傲、江西的自豪。
红色、古色,已渗进这里每一寸土地。
(《城市地理》2009年第1期)
[1] 金宏达、于青编:《张爱玲文集》第4卷,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126页。
[2] 关鸿:《诱惑与冲突》,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64—65页。
[3] 福克纳语载《福克纳评论全集》,中国社会科学社出版社1980年版,第274页。
[4] 福克纳语载《福克纳评论全集》,中国社会科学社出版社1980年版,第274页。
[5] (唐)王勃:《滕王阁序》。
[6] 木子:《访徐孺子故里及其读书台》,《星火》1987年第11期。
[7] 金宏达、于青编:《张爱玲文集》第4卷,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108页。
[8] 转引自赵玫《父亲·图腾及幻灭——女人从理想走向现实》,《文艺评论》198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