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偕行:中国旅游业的新趋势与新格局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环境变化

旅游是社会交往、文化交流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业发展形态、发展模式、发展成效、发展趋势与所处宏观环境密切相关。从整体性和历史性的角度对国内外宏观环境进行分析,有利于准确判断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现实与潜力、任务与挑战。近年来,全球形势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强,国内自身经济结构也在持续调整,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1]。在如此错综复杂的新形势下,更有必要以宏观的、历史的视角,全面而客观地审视中国旅游业所处的环境。

就国际环境而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变局体现在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格局、世界文明格局、世界政治格局、世界秩序与全球治理等诸多方面[2]。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区域政治局势紧张,导致国际贸易和投资的稳定发展受到挑战,俄乌冲突在全球范围的溢出效应、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流行,都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3]

就国内发展而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鲜明主题。其中,经济增长由高速向中高速转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成为经济发展的突出特征[4]

作为综合性产业,旅游业对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变化敏感度较高,易受各种环境变化的影响。从世界范围来看,21世纪的前10多年里,全球旅游发展的敏感性有所增强,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变化的敏感性增强,即全球经济增长的变化必然引起全球旅游增长发生相应变化;二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全球旅游对国际重大事件的敏感性增强[5]。从中国旅游来看,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依赖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消费结构的逐步升级,旅游业保持着持续增长态势,且其增长率连续多年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高于GDP的增长水平[6]。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下,旅游业应充分发挥其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开放度高、带动作用突出的优势,着力构建中国旅游发展新格局、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并在构建经济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