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7章 六塔河冤魂
这一战打的窝囊,杨兵曹的怒气直冲天灵盖,一个不会武艺的莽汉竟然从自己眼皮子底下逃了,这让堂堂兵曹参军的面子往哪搁。
“早知道就该当场斩了他!”杨兵曹恶狠狠地想着。如果不是兵曹参军总想着活捉,曲黄河根本扛不住那么多招。
曲黄河逃走后,开封府司录参军也匆匆赶到,开始指挥在场吏员搜索周边。这一搜寻回了杨兵曹先后投掷出的三把刀,以及曲黄河当时用的那把日本刀。
也是在此时,兵曹参军发现了自己今晚唯一的收获。最后掷出的两把刀中,有一把沾染了血迹。加之日本刀刀柄上也有血迹,大致可以判断出:曲黄河手臂被砍伤,以至于日本刀失手掉落。后有追兵他不敢耽误,所以才舍了这刀。
次日天明,经过欧阳修府上确认,这刀就是之前失窃的那把!同时也证明,刺客在李仲昌府中所用的书刀,正是知制诰韩绛遗失的那把。
这两把刀目前都还不能还给失主,欧府与韩府都表示理解。
李仲昌陈述,事发之时他正在书房。在仆役去救火之后,刺客猛然从房顶跃下,用小刀直奔他咽喉刺来。
危难之际李仲昌撞开书房窗户逃生,一路跑到前院才有了后来的被救。
就在李仲昌在厅事与府尹交代的时候,荆玖与何旌梁二人匆匆赶来领罪。
出了这么大事,左右军巡使却一直到天光大亮才出现。二人都面色赧然,得知府尹没有怪罪这才心下稍定。
不过左右军巡使也不是一点准备都没有就来领罪,荆玖拉着何旌梁先行去了一趟殿中侍御史赵抃府上,打听到了赵抃青年用过的弓箭一直挂在书房墙上。前些日子管事准备打理一下,却发现箭囊中的箭矢少了一支。
在两位军巡使进来之后,李仲昌将目光放在了日本和错金书刀之上。它们的主人分别是欧阳修与韩绛,好熟悉的名字啊。
此时又听到了赵抃的名字,也很熟悉啊。李仲昌又将目光放在了那支明显陈旧的羽箭,叹了口气。
“荆院使,此案还是交给你左军巡院处置。”包公说完这些,一挥手身边书吏将李仲昌的口供交给了荆玖。
待二人退下后,包公与李仲昌说道:“据南衙查访,这半年中,有四位重臣遗失兵器,包括刚刚知晓殿中侍御史赵抃遗失了箭矢,还有知制诰韩绛遗失了书刀,翰林学士欧阳修遗失了日本刀。”说着话,包公指了指身前的三样兵器,又说道:“此外还有河北路转运使周沆遗失了一把佩刀。”
“包公的意思是,那些刺客认定我罪孽深重,要用这四位朝臣的兵器,杀我这罪人!”李仲昌反问。
包公道:“罪孽之事,宰执已有研判,本府不当置喙。本府只想提醒李寺丞,此事尚未结束,当心!待捉到刺客之后,本府自当会对他们的罪孽,严惩!”
“谢府尹关心,下官一向行得……,下官为人问心无……。下官乃是朝廷命官,又怎么会畏惧宵小之徒!待府尹擒拿到贼子,下官再来协助。”言罢李仲昌给包公行了礼退下了。
看着他远去的背影,包公叹气道:“终究还算是要些脸面。”
而后包公手书一封,命令手下人连同三把凶器送到左军巡院。
小吏走后,包公默默将此案梳理了一遍。之前他知道欧阳修、周沆、韩绛三家陆续遗失兵器,就想到了殿中侍御史赵抃是否也有兵器遗失。
能想的如此之快,因为这四人去年出现在同一个案子中而且立场相同。
景祐元年,黄河自澶州决堤,改道横陇入海,不再流经之前的京东旧河道。但黄河改道后形成的横陇水道很快就有淤泥淤积成堆,于是乎庆历八年,胡商口决堤,黄河再度改道,一夜之间下游具成泽国,多少百姓又一次失去了家园。
两次决堤所造成的伤亡和经济损失不可估量,修河成为了重中之重。
关于修河,朝中一共有三种意见,第一种以前宰相陈执中、贾昌朝为代表,主张回河东流,恢复东京故道。这样有利于给北部边关运送物资,巩固北疆;同时东京河道本身也是一道防备契丹的天然屏障;更重要的是这条旧河道的基础很好,景祐元年横陇决口之前的很多堤坝并没受到损坏。
第二种意见是当时的殿中丞、勾当河渠事李仲昌的主张,也是回河东流,但他主张开六塔河,将黄河经由六塔河引回景祐元年黄河改道之后冲击出来的横陇故道,理由很简单,这样做相比于恢复东京故道花费少,工期短,同时还能达到回河的目的。当然也只是相比于第一种方案而言,其实投入还是很大的。
第三种是欧阳修提出来的,他认为不该回河东流,应当疏通现有河道中的淤泥,使黄河在现有河道顺利入海。理由很简单,这样花费少,耗时短,更安全。
欧阳修认为无论哪种回河方案必然要花费极大的人力物力,给百姓造成极其沉重的负担;而且无论用哪种回河方案,都做不到让黄河长治久安,一切效果都只是暂时的,甚至可能连暂时的效果都看不到;更重要的是,六塔河地势本就高,河面窄,加之多年的泥沙淤积。当年就是因此决堤,现在如果引黄河回横陇故道极有可能造成黄河水倒流,引发再次决堤!
新任宰相文彦博、富弼二人最终认可的李仲昌提出的方案,回河东流,开六塔河复横陇故道。
得到消息后河北路转运使周沆立即上书,言明此举太过危险。周沆的意见是经过实地考察的,本来是最具参考价值的意见,但是他的声音很快被淹没。
没人会想到,欧阳修的预言很快成真!去年,也就是嘉佑元年,四月,六塔河工程开始没多久,六塔河黄河水倒流,又一次造成胡商口决堤,参与回河工程的民夫、兵卒淹死无数。
事后,殿中侍御史赵抃连续上书参奏殿中丞、勾当河渠司事李仲昌和都监张怀恩等人,河北路转运使周沆也上书请求彻查此案,于是仁宗皇帝派遣知制诰韩绛为钦差,彻查此案。
一番坎坷后,最终涉案人员都被贬官处理,相比于那些决堤之时死难的民夫、兵卒,以及被又一次决堤害苦了的百姓而言,这种惩罚明显太轻了。
尤其是被认定为主要责任人的李仲昌,也不过免去勾当河渠司事差遣,由殿中丞降为大理寺丞。这种所谓的惩罚,简直可笑!
之前发现欧阳修、韩绛、周沆三位官员遗失兵器之后,包公就隐约猜到此案与六塔河有关。这也是他当初让荆玖查访殿中侍御史赵抃是否遗失兵器的原因,现在看来,包公推断很准。
六塔河“冤魂”,要用这四位官员的兵器,处决李仲昌。
可是为什么刺杀的时候只用那把书刀?如果是那个名叫曲黄河的大汉用欧公宝刀出手,李仲昌现在已然被一刀两断了?
这伙人想报仇,但是也想全身而退,所以曲黄河才做了断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