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2开始的黄金年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工作

可现在是92年初,那场非常重要的“南巡讲话”还未发生,社会风气相对保守,父母就更不用说了。

他们本来就对赵元吉在私人厂子实习颇有微词,哪怕赵元吉拿的工资高,他们还是想着让赵元吉进国企,端铁饭碗。

这也是赵启铭忙活了小半年的心事。

只是,赵家一女一儿过去都想进家旁边的永久自行车厂,事情的难办程度一下子上升不止一个层次。

以至于赵启铭哪怕舍了老脸,也只是在今年春节前确定一个名额。

可女儿、儿子虽差一岁,但是上学的时候女儿留了一级,如今她和弟弟是同班同学,名额给谁?不给谁?就让赵启铭非常为难。

他本想着等等,等过了年了再努力努力,毕竟女儿、儿子的实习还有半年才结束呢。

时间上来说,还来得及。

但后来这个名额被大儿子、大儿媳觊觎、挤兑,逼的他不得不把名额拿出来,让姐弟俩抽签。

抽签过后一人兴奋,一人失落。

永久厂啊,在92年可是如日中天。

甚至在92年之后的四五年里,都是人人羡慕的好工作。

福利好、待遇好,再加上永久厂名声带来的社会地位。

可以说在这个厂上班,出去走在街上都能一直骄傲地抬着头。

前世,赵元吉中签,赵元芳落选。

两姐弟的生活自此拉开差距,然后赵元芳怪弟弟、怪父亲,赵元吉也一步步傲慢,看不上姐姐。

姐弟俩十次见面九次吵,九次里有八次都是从抽签的事儿开始。

一个说:“当初要是我中签,如何如何...”

一个回:“没中签,就是你的命!你没这个命,如何如何...”

两姐弟都年轻气盛,一直吵到赵元吉98年下岗,都没消停。

之后,又是赵元吉死要面子,哪怕他最困难的时候,二姐来给他送钱,他还是说难听的话。

二姐把钱拍下,说:“钱不用还了,你这个弟弟,我也不认了!”

说完就走。

她走之后,赵元吉一个人蒙着被子哭,而赵元芳回家之后,也哭。

再往后,到了新世纪,赵元吉靠着手艺和贵人提携一步步发家。

他把钱给二姐‘拍’回去,但二姐宁愿在卧室坐一天,也不愿意出来见他。

两姐弟就一直这么犟着,彼此一句软话都不说。

三十年的恩恩怨怨,赵元吉自己也有些理不清。

但如今能重新来过,真好!

就在赵元吉又忍不住发散思维的时候,周雅琴接下来的话到了。

“哎~你这孩子,说话不清不楚的,什么叫‘算是’?”

“是!你就给我们说清楚,你去哪儿?到什么厂工作?”

“不是!我告诉你,赵元吉!你别想给我瞎搞啊!”

“你要是敢像你三叔那样,跑北边苏联去,信不信我打断你的腿?”

“妈~苏联都没了...”赵元吉有些无奈地对母亲回道。

苏联在1991年12月25日解体,也就是赵元吉重生回来的五六天前,一周时间都不到。

但跑苏联的生意,赵元吉三叔赵启辉早开始了。

他年轻的时候是个混子,后来偶然搭上线,还想拉家里人一起干。

但被赵元吉父亲、二叔以及爷爷一顿混合教训,才熄了这个心思。

不过他还是会忍不住吹牛皮,这就让刚刚青春期的赵元吉非常向往,时常一收拾行李就想北上,然后又被周雅琴女士反手镇压。

“我管它苏联有没有啊!”

“总之,赵元吉我告诉你,我在一天,你就在申城给我守着!”

“大儿子不孝顺,你这个小儿子不能再给我跑了!”

听着母亲带着哭腔的指责,赵元吉知道,她的话不是针对自己的。而是针对那个娶了媳妇忘了娘,总想从赵家给他扒拉好处的大哥的。

但赵元吉还是忍不住愤怒,这愤怒,同样也不是针对母亲,而是针对大哥的。

前世,他这个大哥做不好榜样,还搅得赵家一团糟。

今生重生回来,赵元吉在他这个大哥身上,也没有任何遗憾。

如果非要说有,那就是前世教训他教训的还不够深,没把他家也折腾的死去活来。

“妈,我不会跑!”

“我就是想着,自己去做点儿小生意。”

“做生意?”(×4)

赵元吉的话,把赵爸、赵妈、赵小妹、赵二姐都惊得张大了嘴巴。

赵妈最先反应过来,她这时候都顾不得想大儿子、顾不得悲伤了。

她上下打量打量赵元吉,对着这个小儿子嗤笑一声:“你?就你?还学人做生意?”

“明天上你的班儿去!”

“敢起晚了,我打断你的腿!”

赵元吉抚额,就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

自己年龄太小,说话有时候就会被人当做开玩笑。

另外,母亲风风火火惯了,对自己说的话不在意,很正常。

而且不仅是母亲,就连小妹,这个跟自己最要好的人,也是带着无奈正看着自己。

可赵元吉真不是开玩笑的。

前世,他给那些收藏爱好者们翻新、定制自行车,到手的利润就没有小于一倍的。

虽说这个行当一直小众,但精准的服务还是让赵元吉赚的盆满钵满,没用几年就翻身。

现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发展,自行车已经在渐渐摆脱交通工具、载货工具的属性。

往后的自行车更是休闲娱乐的玩具,是过去、曾经的记忆。

总之,自行车代表的文化符号越来越多,代表的实用属性越来越少。

在实用方面,大家会更多的偏向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以及家庭汽车。

1992年的自行车收藏爱好者们虽没有新世纪那么多,但这个市场已经渐渐形成。

大家有固定的集会场所、固定的集会时间,相应的,一部分嗅觉敏锐的人已经开始为这些人服务。

只是,他们站在一片迷雾之中,不知道具体的服务方向有哪些。

赵元吉不同,前世他在这个行当摸爬滚打二十年。未来是如何发展的,他一清二楚。

再加上他一起带回来的几十年老手艺。

可以说,赵元吉进入这个市场,就会对现在的初期从业者造成降维打击。

这个行当对此时的赵元吉来说,是不容错过的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