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海漫游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从医四十年,是命运的偶然。

我上中学时与北京四大名医的弟子刘义方学过医,青年时期就初学了中医基础以及一些中药知识,“文革”时因家庭达不到革命要求,下乡去了延安。

我做过工匠,教过书,当过果农,做过办公室文书,因家庭问题,当不成兵,选干部更没希望。实在觉得年龄一年比一年大,得谋个以后的职业,经过努力就考到陕西中医学院(现陕西中医药大学)学了中医。

也许是中学时学习过中医的缘故,我并没有觉得学中医有多难,而是把主要力量放在西医基础上,这样就为更好地学习中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学校,我越学越觉得中医理论博大精深,四五千年来中华民族兴旺绵延,代代不息,认真想想如果没有中医学的护佑那是绝对不可想象的。

自中医药大学毕业后,见我学习优秀,学校让我留校当教师,可我不想在西安这个大城市待,申请回了延安。我想学医必须学以致用,到基层更能深入实践。可那时,因家庭背景问题和当时那个时代不重视中医,医院就把我派到内科搞西医,一待就是六年,所以,对待患者我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中西医结合,不管黑猫、白猫,逮着耗子就是好猫。

我记住了一句话,那就是患者看的是病,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在医院工作,疗效才是硬道理。

回到延安医院后,我的医术大大提高,许多常见病、多发病,部分疑难杂症已经不是大问题。在延安我获得了外界的关注与尊重,由此成为延安地区医院中医科主任。在1985年,我主持的中医科已经是拥有几十张病床的科室了。

1989年我调回了北京,很多大医院希望我到他们那里去工作,但解决不了我的住房问题,我就来到了北京市朝阳区小庄医院工作。

北京,人才济济,令我的医学视野更加开阔。可小庄医院的领导说,先不让我干中医,得当几年医务科长,我想不管干什么,中医这个行当再也不能荒了,年龄不等人,得利用这个岗位,发挥我的医学能力和组织能力,搞点医院事务和我的中医专业不冲突的事情。就这样,我先后组织成立了“北京朝阳疑难重症专家诊治咨询中心”“中医药治疗白血病中心”“心脏病诊治中心”。我聘请了北京二十多家医院的知名专家、教授共同攻关,应对全国各地患者的咨询和求医,先后举办了三次“心脏电生理学习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令国内外同行所瞩目,连日本人也多次意欲购买我们的医药配方。

2009年,我退休了,开始了我新的职业生涯。我的工作比以前更忙了,国内求医问药的患者川流不息,我每天忙到深夜,工作虽然累,但心里很快乐。

我以为中医是最绿色的产业与归宿,作为一名中医更要尊重自然,循法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游行逸仙式的生活令人神往。我极为崇尚自然,我的医学、医法和生活永远保持天然状态,每天生活在患者当中,为他们排忧解难,令我感到充实愉快。

四十多年来,我对中医越学越爱,越学越灵。这是我不断总结不断探索的结果,我以为各种技术都是向前进的,不会一成不变,人们对中医之术也是不断进取,不断摸索的,比如:药量的控制、禁忌的辨证,由表及里的探究,医方的发掘与创新,方术效果的观察与修正等。

做医生,还要有仁爱之心,不计财利,体恤民情,这是中国医药文化中最美的精华。一个一心谋财的人,是不配当医生的,也永远当不了好医生,数十年来我与患病的民众共伍,水乳交融,同乐同生,深觉超脱与骄傲。

《医海漫游记》这本书,是我几十年行医生涯的心血结晶,所载的病案都是从身边相识相知的人们求诊的病案中精选出来的,不包括平常门诊时正常诊治的一般患者,它们真实地反映了我在中医理论与实践上的努力与创新。书中所载的处方均是原汁原味的,对医案的分析反映了我在诊病过程中的思考与探索。

《医海漫游记》是我与中医和中医爱好者沟通的桥梁,从这些真实的病案中可以学习许多诊病的思路与经验。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珍贵的遗产,我希望更多的中国人都懂得些中医知识,学些中医技能,不至于被庸医所误,在自我保健和治病上下下功夫,不断提高健康水平,让更多的人们共享健康与快乐。

《医海漫游记》是开放的技术书籍,为了传承真知,为人所用,所载的资料都是真实的。我想只有一本完全真实的技术书籍才能让人们领略中医学真正的魅力。当然,再真实的药方有价值的前提是对症下药,症不同药也不同,辨证是必需的,否则达不到治疗的效果。熟悉药性,实践实证,反复探索,就是治好病的过程,古往今来著名的医方有籍可查,但死板抄方的办法也是不科学的。

要想做一名合格的中医工作者,须大量的学习与实践,俗话说得好:艺高人胆大。做医生与做其他行业一样,掌握了实实在在的中医技术,就不怕直面疑难杂症和危重病。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要善于发现规律,勇于破解谜团。

我的这些行医往事都是真实不虚的,但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书中人物皆用化名。虽然时过境迁,但点点滴滴历历在目,我以为这些故事能告诉人们一些有用的诀窍,帮助大家领悟中医的真谛,那么这本书的问世也就有了莫大的意义。

张世文

202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