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康复护理的特点
1.高度重视心理护理 患者突然因伤病致残所造成的生活、工作和活动能力的障碍或功能丧失存在时间较长,有时甚至是终身的,同时康复治疗效果不显著,住院时间长,患者容易产生悲观、绝望、急躁等不良的心理状态,甚至出现心理失调和人格偏差。康复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各种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及时地给予相应的心理支持,把心理康复作为全面康复的枢纽,并注意调动其家属与社会的力量共同帮助患者,抚平其心理创伤,消除其心理障碍,使患者树立生活信心,积极主动地配合各种康复护理措施和治疗,并能够克服功能障碍给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困难,坚持不懈地进行长期训练。
2.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变“替代护理”为“自我护理” 一般护理对象在疾病期间可能有暂时性的影响其生活自理能力的情况,护理人员给予患者包括口腔护理、床上擦浴、翻身等以减轻病痛,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的护理。由于患者处于接受照顾的被动状态下,称之为“替代护理”。而对于康复护理对象,由于各种功能障碍导致不同程度的、长期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不能靠替代解决,而应该通过耐心的引导、鼓励和帮助使患者通过各种训练,发挥其残余功能和潜在能力,使其由被动地接受他人的护理变为自我照顾的主动护理,即所谓的“自我护理”,如进食、穿脱衣服和个人卫生等,恢复其自我生活能力,以适应新的生活,为重返社会创造条件。WHO指出:“个体、家庭和社会在决定和满足其健康需求方面将扮演重要的角色,自我护理正成为一个发展的趋势。”自我护理理论不仅可以用于个人,而且适用于家庭、集体或社会,对于康复护理实践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功能障碍者而言,他们的活动不能达到患病前的状态,但应通过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使其达到最大限度的自理能力。康复护理人员通过完全代偿、部分代偿、支持和教育等方法,帮助病、伤、残者克服自理方面的缺陷,从被动地终生依赖他人转变到最大限度的生活自理。
3.康复护理评定贯穿护理过程的始终 康复护理评定是通过一系列的标准对患者的功能障碍做出全面、系统的判断、评定和分析,可作为制订和调整相应护理计划的依据。康复护理人员只有掌握正确的评定方法,才能根据患者的情况设计康复护理目标,制订康复护理计划,评定康复护理的效果。康复护理评定是康复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康复护理的基础,一切康复护理工作都从初期评定开始至末期评定结束,即评定贯穿于康复护理的整个过程。
4.持之以恒地进行功能训练 保存和恢复康复护理对象的机体功能,是康复整体护理的核心,也是康复护理的关键。早期介入功能训练,可改善患者的各项功能,预防残疾的发生、发展和继发性残疾,并能减少病后抑郁状态的发生。后期的功能训练可最大限度地保存和恢复患者机体的功能。康复护理人员应在全面评估患者残存功能的前提下,在总体康复治疗计划中,结合护理工作特点,指导和督促患者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进行康复功能训练,从而促进功能早日恢复。
5.积极发挥桥梁作用 康复护理人员是康复团队中与患者接触机会和时间最多的康复专业人员,不仅要配合和协调安排好各种康复治疗的时间、内容和顺序,保证康复治疗的正常进行,而且还要努力促进患者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的好风气,并努力争取家属和单位的配合,从精神上、生活上多给患者以安慰,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配合康复治疗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