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配”是种病:货真价实的你,别害怕被拆穿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患有冒名顶替综合征

在关于冒名顶替综合征的初始报告中,克朗斯和艾米斯解释了患有该综合征的一些迹象来判断所处的阶段:

冒名顶替综合征的发展阶段

1.冒名顶替综合征的早期表现是对自己生活中的成功期望值很低。

2.你注意到自己的成功(意外的),然后体会到了冲突。你知道自己很成功,但觉得自己不值得成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认知失调——当某人同时持有两种对立观念时出现的精神不适或紧张。

3.为了解决这种失调,你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外部因素和临时原因(如运气),而不是归因于内部且稳定的原因(如自身能力)。

4.这可能会致使人们出现很多不同的行为、症状和征兆——有些行为可能只有你自己能意识到。在进行冒名顶替综合征自我评估和划分不同种类的冒名顶替综合征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如下内容:常见的冒名顶替者行为表现。

工作特别努力

冒名顶替综合征患者认为,他们工作必须格外努力,才能防止自己的“虚假”被人发现。通常来说,这种努力工作的“掩饰”策略是奏效的,你会自我感觉良好——这会强化你所做的努力,你会感到宽慰,这是努力工作带来的成功;但同时,你会开始思考,只有如此努力工作,你才会成功,你会再一次感到自己像个假冒者。于是,“担忧—努力工作—短暂地感觉良好”这个循环周而复始。

努力工作和欺骗感周期循环

隐藏真实的观点

冒名顶替者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他们认为必须隐藏自己真实的观点,否则会暴露出智力低下的一面。所以,冒名顶替者为了掩饰知识的贫乏,会避免说出自己的观点,避免参与某些讨论,或者仅仅简单地附和别人的观点。冒名顶替者认为很多人比自己智商高、有优势,会接受他们的观点,从而出现“智力恭维”现象。

找到“高级”导师来加深印象

冒名顶替者的另一个表现是,他们经常需要寻找并瞄准那些他们认为比自己优秀的人。如果你能打动你的英雄,这也许能证明你是名副其实的——如果连这样非凡的人物都喜欢你、尊重你,那你一定是货真价实的成功者。这可能导致“魅力攻势”,表现为讨好此人,培养对对方感兴趣事物的兴趣,想方设法与之合作等。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能涉及性关系。

但不幸的是,即便得到了英雄的承认,也不能“治愈”隐藏的冒名顶替综合征。这是因为,你总是会想当然地认为你也欺骗了你的英雄——也许是因为你的魅力、对他们爱好的兴趣等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此外,你可能会意识到,你在强烈地寻求别人的肯定,这种需求强化了你认为自己是个伪君子的观点——毕竟,真正才华横溢的人不需要他人的肯定来验证自身的价值。你对他人肯定的强烈需求强化了你对自己的负面看法。

案例分析

安娜被选为地方政府官员。一方面她很开心,另一方面又害怕工作超出自己的能力,怕自己不是做议员的“料”。所有其他议员似乎都比她能干,比她博学多才,于是安娜害怕在议员会议上表达观点,以防他们发现自己的“真面目”——她其实就是个假面人,所知甚少,压根就不应该坐上如此重要的位置。她觉得自己也许能蒙蔽选民,但是愚弄同事则全然不同。她发现自己不仅在绝大多数时候默不作声,而且还经常赞成或附和同事的观点——尽管她内心并不赞同他们。这似乎是避免被拆穿的最安全的行为模式,因为他们比她知道得多,所以赞成他们的观点,这样她就不用出洋相了。

案例分析

朱莉因其自卑心理来我这就诊好几个月了。她是很明显的冒名顶替综合征患者,我花了一段时间才了解到,她已经养成了一种行为模式,即寻求自己仰慕的或想打动的人,努力和他们做朋友。这种“友谊”经常是激烈的,完全不同于她平时对待朋友的方式。她想和她崇拜的人在一起,而且对方通常是男性。她幻想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让他们钦佩她,而不是和她发生性关系。当她陷入沉迷的痛苦时,她就会想方设法花时间和她的英雄待在一起,追求他们的兴趣爱好,表现出和他们有很多共同点。她会用不同方式和他们保持密切联系,经常安排工作或专业方面的碰面。像以前一样,这种紧张的友谊关系很快会虎头蛇尾地结束,有时是因为他们之间的关系对另一方来说过于强烈,有时是因为将他们绑在一起的合作项目宣告结束了。这让朱莉感到心急如焚,比以前任何时候都不受重视,只会进一步加剧她“做假”的感觉。在这段友谊中,她感到自己很重要,很有价值,但现在只剩下一种感觉,即所有的一切都是假的——她自己也是虚假的。于是她会一如既往地寻找下一个“目标”,让自己再次受到重视。

完美主义

对冒名顶替者来说,如果要证明其自身价值,就必须确保每项事情的正确性,因此,他们常常会害怕失败或任何不够完美的情况出现,唯恐进一步强化了他们是骗子的观点。试想一名艺术家创作一幅美术作品,绘画过程中,他们内心对为什么要创作犹疑不决——他们又没有出色的天赋。没错,他们的作品可能会在重要的画廊展出、出售,他们可以过上体面的生活,但是他们认为自己并不是真的才华横溢,而时时生活在恐惧中:缺乏天赋的真相会被人揭穿,昔日成功会付诸东流。所以,他们的作品必须完美无缺,任何一点缺憾都会让他们进一步认定自己是废物。他们很有可能毁掉任何不符合自己高期望值的作品——迅速去除掉缺乏天赋或能力不足的“证据”。

这种完美主义会形成一个循环,因为害怕失败,所以要求完美,表现在努力过度或无法接受一个项目是完整的——或者有时甚至会唯恐其不够好而害怕开始动手去做。

案例分析

杰克是一个有艺术天赋的高中生,他打算在大学主修艺术,也经常被人称赞有灵气。然而,他一直在冒名顶替综合征困扰下挣扎——他认为自己并不像他人想象的那么好,部分原因是他并非每种艺术类型都表现良好。他的长处是画人物肖像,但静物素描或其他类型的创作就不那么突出。有时候考试成绩也不如人意。正因如此,他感觉自己像个假冒者。为了减轻这种感觉,他非常努力地确保每张作品都完美无缺,只有这样,他才能证明自己是个天才艺术家,而非自我认知的假冒者。这也让他变得有点强迫症,如果作品在他眼里不够完美,他就不想上交,并且在每件作品上花费更长的时间,常常因为不是100%满意,就会把花费了数小时创作的作品撕毁。

淡化成绩

完美主义者和冒名顶替者的周期循环还表现为另一种现象——冒名顶替者常常会自我淡化所取得的成绩。对失败的恐惧、工作不够努力、真实面目被揭穿等这些因素,都会让冒名顶替者们工作非常努力,由此也容易做出成绩,但他们往往不会认为成绩是对努力工作的承认,相反会轻描淡写,“这没什么特别的”——每个人都能做到。这样一来就是坐实了冒名顶替者的感觉;一方面是取得了成绩,另一方面是认为自己并不是真的优秀,二者的不匹配会带来认知失调;持有的两种观点(或认知)互相矛盾——这是我们想摆脱的不舒服感。

完美主义者—冒名顶替者循环周期

由低自我认知和成绩认可带来的认知失调

有两种方式可以减轻失调感,任择其一——要么改变自以为不够优秀的观念(“我一定很有天赋”),要么改变自己对取得优异成绩的认知(“只要我努力,该项工作并不难”)。通常来说,改变对成绩的看法相对容易,因为这样可以继续保留不够优秀的自我认知(这种认知是多年逐渐形成的),导致如下循环。

贬低赞扬

与上述现象相关的还有一种不真实现象,即打折扣地听取他人赞扬。这是一个奇怪的悖论,冒名顶替者苦心寻求他人的肯定和赞扬来证明自己有能力有才华,但获得赞扬时,他们又会站在赞扬的对立面挣扎。

如上所述,为了减轻这种失调带来的不舒服感,冒名顶替者们必须改变两种观念中的其中一种,或者承认自己的优秀(担得起赞扬),或者贬低赞扬(“他们本意并非如此”“他并不了解情况”)。与之前一样,否定赞扬占了上风,毕竟它比改变自己多年来形成的认知要容易得多。

冒名顶替综合征的完美主义/淡化成绩循环周期

自我阻碍

现在,你可能会故意表现不好,为失败提供现成的借口。比如,你可能不会为面试做准备,也不会为考试而认真复习,来避免产生冒名顶替者感觉。如果你做得不好,你就不会认为自己是冒名顶替者。在一项对400多人进行的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那些在某些领域为自我设置了障碍的人,在冒名顶替者现象评估中更可能获得高分。[19]

案例分析

乔一直想写本书,但她知道找到一位合适的经纪人帮助出版很困难。她认为,能找到经纪人的作家一定非常优秀有才华,而自己并不属于这类人。她自认为写作能力还可以,但远远算不上优秀。经过一段时间坚持寻找,一位经纪人终于愿意与她合作。然而,最初的兴奋劲消退后,她又开始自我否定,认为如果自己处心积虑找经纪人的话,可能并没有那么难。她还进一步认为,相比找到真正的出版商,找经纪人容易多了——毕竟,经纪人并不能保证自己的作品一定能出版。甚至当她最终找到了出版商,她又开始贬低自己的成绩,提醒自己出版商也不能保证销售——书最终还面临销售问题。她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因她自我暗示为这没什么了不起的,而被贬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