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告密者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9章 ???全民经商

从清大南门口的柱子,我回想起目前我手中唯一证明银行凯旋柱案子的证据,只有这张庞红梅留下的照片。

我反复数了数,照片上的确只有6个人,男女看不出来,只能凭胸前牌子上的人名来辨认,除了吴寂寞和邓卫东不在照片上,其它人都在低着头排成一排。

吴寂寞在举报张之后就自杀了,如果她留下来的遗书是真的话,她并未被抓到,为什么邓卫东也并未出现在公审现场?

我把照片交给报社的老记者,叮嘱他保密,让他冲洗一份。

我把冲洗后的照片交给张乎,他立刻发现了这个问题。

“难道是吴寂寞出卖了张之,又出卖了邓卫东,邓卫东认识其它人,而吴、张两人并不认识其它人,是不是可以说明:其它人是邓卫东出卖的?所以他有立功的表现,虽然也判了刑,但并没有让他参加公审,算是对他的保护?”

我摇摇头:

“除了吴寂寞已死,这7个人判的刑期都一样,説明并没有人有立功的表现。如果有,那一定会减刑。”

张乎透露,下午部里要召开全体人员大会,有一项重要的事项宣布,我要积极参加,具体什么内容,他也要等开会才知道。

这是第一次全体员工都到齐的会议,可见其重要性。默默数了数,有31个人,各科病休的,我从来没见过的人都来了。

正副部长分别坐在长条型会议桌的两边,会议由副部长主持。

部长説明了一下最近的全社会形势,现在全民创业,政策宽松,党政机关也可以摸索创业模式,并决定成立公司,当然账号还是用单位的,名称也用单位的,单独抽调人员组成小分队,以实践为主。

并当场宣布由理论科王副科长兼任公司总经理,人员由全体人员报名参加,名额有三个。

这是全民经商时代的开始,正如当时民谚所説的“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要开张。”

一时间,每天报纸、广播上,宣传的全是万元户发家的传奇故事,一个以金钱为拜物的时代到来了,我原来以为经商离机关很遥远,没想到远在天边,近在咫尺之间。

我和张乎对了一下眼神,他示意我举手。

我举起了手,大伙却笑了。

部长严肃地説:

“这是一次很好地了解中国个体经济发展的大好机会,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了解社会发展的最生动的时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打字员小丁也举起了手。

王主任立马不同意,打字员走了,机关谁打字?

理论科剩下的两位科员只好报名,理论嘛就是需要实践。

经过民主评议,由王总经理加上我们三个员工,部委公司在大家的掌声中宣布成立,副部长当场宣布,不另行安排办公室,平时还在自己的办公室待着,等发展起来再看,然后宣布:

公司人员,部里每个月补助15元作为交际费用。

这才是实实在在的福利,引得大伙惊叹,纷纷后悔没加入。

至于干什么,部长説让总经理决定,部里不干预,给出一年的时间,结束后写个调查报告。

“散会。”

出纳小方立马让我们四个人去领交际费,执行有力。

紧接着,王总经理带着我们三个员工在会议室继续开会,我提出问题:

“公司主营什么?”

平时我们的工作者是按部就班,围绕着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现在独立了,从哪做起?

不愧是搞理论的,王总给我们两天时间,説各自去调查市场,做一个缺什么的排行榜,我们从中找到做生意的机会。

我发挥了分类的专长,把类别分为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两大类,再往下细分各小类。

去小卖部买了几包烟,给想入伙的打字员小丁,告诉他有我的交际费,就不会少他的烟抽。

他立马给我打分类表格。

半小时后,公司四个人,手握两份表格,各自上路。

我问张乎,能不能交出他认识的茶叶客户,可以把紧俏的生活物资,列入本公司的营业范围,他不同意,生怕我们会出卖这些个逃掉特产税的茶农,我只好説,你挥手指个大体方位,我自个儿去找行吧,现在人人都经商了,氛围与过去不一样了,经商才是社会主流,挣钱才是硬道理,现在你再到江南公园看看:茶座里人满为患,都是来交流信息的人,哪还有星期天。”

张乎给了我三个县,四个村的茶农名单,找到后再联系他。

两天后,我收集统计回来的市场调查,排在第一位的是农业生产资料化肥,其次是铜材和电缆线。生活资料方面缺口太多了,从电视机到电风扇,从奶粉、糖果到瓜子、茶叶,从皮鞋到羽绒衣,无所不缺。

王总兴奋地搓搓手:

“没想到买方市场如此之大,一直以来,我们都从事理论工作,以为计划经济可以安排好一切,缺什么生产什么,现在看来,缺的东西太多,也没完成生产任务,这正好给了我们做生意的机会,就是所谓的双轨制吧,要好好把握这次机遇,可遇不可淾,特别是对于年青的同志,更是一次难得的锻炼,现在就安下心来,好好下海畅游吧。”他把我归为理论工作者行列。

我又问了一个常识性的问题:

“做生意要有本钱,我们的本钱从哪里来?”

王总説,他带着我们去找缺货的单位,看看怎么解决。

出了单位的大门,我们漫无目的地转悠,远远地看到人们在排队,人人手里拿着手提袋,原来是一家私人开的炒货店生意兴隆,王总説有了,他认识店主,是他的邻居,姓胡,人称胡大,原来一直在电影院门口卖奶油花生米,三天两头被抓,现在允许个体户开商店了,胡大拿出积蓄在交通要道租了个好铺位,成为W市最早的个体户。

王总让我们先回去把买家谈好,进货的钱就由他和胡大来借。

想到拂晓可能回到老家黄山附近,我打开地图,查找当时黄山周边的县城,和张乎交待的产茶区不能相距离太远,最有可能就是在屯溪,它正好与产茶区休宁、石台不远,我让龙龙给我汇来2千元,算是我启动项目的资金,我与王总説了这是借朋友的钱,如果生意做成了,可以给对方分点,他非常高兴我很快就把自己项目的启动资金借到手了。

我也排队在胡大的炒货店买了一斤奶油花生米,一斤话梅瓜子,又买了一袋桃酥,放在双肩背包上,直奔长途汽车站。

张乎把他住过的屯溪老街上的客栈电话给我,提前给我订了房间,因为是去采购秋茶,他説除了买点红茶外,不用买许多,但可以给茶农付定金,等到来年再购春茶。我说怎么能找到茶农,他説找客栈老板,他都认识。

一路风景,省道顺着青弋江建造,长途汽车直奔它的上游而去,快到傍晚,终于到了老街。

龙溪客栈就在老街的把口,放下行李,店家已给我煮了一碗排骨面,朱老板是外乡人,祖上到此地经销茶叶,发现往来客人多旅店少,就开始经营客栈,用家乡的一条小溪命名,也有百年的历史了。

他指着木质的墙板挂着几封用镜框装起来的信説:

当年新四军的领导从此地去浙江,每次都在店里休息,祖辈保护了他们的安全,解放后还特意写来了问候的信件,所以老店一直能开着,也是仗着老革命的保护,同时也成为宣传红色文化的阵地。

我问他能否找到卖红茶的茶农,我要一手的价格,现金结算。

他説很容易找到,我听从了他的建议,各种等级的都采购50斤,回去后好搭着销,他説明天通知客户送样,最快也要后天,茶农从山里出来,都是坐顺路车,这两天让我就在老街上转转,我问附近有报摊吗?

他説县政府门口有一家,明天一早就会出摊子,要是急着想看,他打个电话,让他送到房间来。

想不到当地的服务这么周到,我説多买几期,过期的没关系,我就想了解下当地的风土人情。

半个小时后,报摊的阿姨给我送来了十多期的报纸。

我一期一期的翻查,终于在副刊,找到了她的名字:

明明主编。

如果不是她给庞红梅的诗刊专辑上的留言,我肯定找不到她。

看来,她辞掉市里的副刊主编,到县里来做这份报纸的副刊主编,是早有准备。

我问朱老板报社在什么地方?

“离这儿不远,在一栋老宅子里。”

我想去拜访一下,不知道是否方便?

巧了,老板与门卫很熟,正好报社这个月招待的房费还没有结账,明天他可以陪我去。

我告诉他实话:

“原来我认识的一个老师,好像在报社里,我也不确定是不是她,可能她改名字了,见面会认识,你看,我还带了点她爱吃的零食。”

老板暧昧地笑起来:

“最近新招了一个主编,不知道是不是你要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