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研究报告:建设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5 新的起点上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5周年。上海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工作的指示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战略,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努力把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四个新高地”,即全方位扩大开放的新高地、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高地、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新高地,进一步彰显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试验田的作用。

第一,加快重点领域对外开放,促进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融合发展。

作为中国首个设立的自贸试验区,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先行先试,为全国改革开放探路,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实现了一系列“零”的突破。始终坚持制度创新,在投资管理、贸易监管、金融开放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政府管理体制等方面,探索形成了一大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始终坚持开放引领,注重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为全面扩大开放做好压力测试。始终坚持发挥市场作用。

上海自贸试验区要坚定不移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努力成为国家深入推进自贸试验区发展的重要标杆。要围绕建设全方位扩大开放的新高地,抓好“上海扩大开放100条”的落实落地,加快重点领域对外开放,大力发展转口贸易、离岸贸易,促进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融合发展。要加快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规则体系和政府监管体系,努力形成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和公平、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

第二,放大自贸试验区溢出效应,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上海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单位土地产出率和经济密度。自贸试验区要积极探索,集聚高端要素和资源,大力发展战略性、引领性产业,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的高质量发展新路。要聚焦对环境友好、单位产出大、能形成集聚效应的优势领域,大力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高端产业,打造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高地。

上海要在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放大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溢出带动效应是重要抓手。要加强与长三角兄弟省市的对接合作、优势互补,推动更多改革创新成果率先在长三角地区实施,为国家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的提升作出更大贡献。

第三,努力打造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和市场主体走出去的桥头堡。

上海自贸试验区要努力打造成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的桥头堡,探索搭建“一带一路”开放合作新平台,建设服务“一带一路”的市场要素配置功能枢纽,推进贸易、技术、文化等方面的互联互通,更好促进“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互利互惠。推动自贸区的开放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一带一路”倡议等形成联动。上海市负责人表示,深化自贸区建设和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都是我国实施新一轮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也是上海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大机遇。

第四,上海自贸试验区再次扩区,形成4.0版建设方案。

2018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宣布:“为了更好发挥上海等地区在对外开放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决定,一是将增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新片区,鼓励和支持上海在推进投资和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方面大胆创新探索,为全国积累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二是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三是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着力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互配合,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

上海正在积极努力把增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这3项新的重大任务完成好,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构筑新时代上海发展的战略优势,更好地为全国改革发展大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