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辽宁省三大经济区内部的产业结构评价

这部分将每个县(市)看成各研究区域,以各县(市)所属经济区作为参照区域进行研究,考察各县(市)产业结构的合理性。

1.沿海经济带各县的产业结构评价

(1)沿海经济带各县产业结构的经济贡献度分析

根据表2-3所示,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宽甸县、东港市、凤城市、大石桥市六个市的朝阳产业比重较大,产业结构效果指数W均大于1,说明这六个市对沿海经济区的经济总体上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每个市的情况又有所不同,瓦房店和普兰店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沿海经济区的平均水平,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是其发展的短板,增长速度比区域总体水平慢;宽甸县、凤城市和大石桥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都较快,只有第一产业的速度慢一些;东港市的第三产业速度较快,而第一和第二产业就要慢一些了。区域中北镇市虽然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速度也较快,但第二产业的速度很慢。总体来看,北镇的产业结构中夕阳产业的比重较大,因此产业结构效果指数W小于1,对整个区域的经济起不到促进作用,应该对其进行调整。其他区域的产业结构对经济的贡献力虽然比北镇市和长海县略好,但是其某些产业(如绥中县、建昌县和兴城市的第二产业)的发展速度也较慢,从而影响了整个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需要进行一些调整。

表2-3 沿海经济带各县(市)产业结构的偏离—份额分析结果(1)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2009年和2014年《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内的相关数据计算整理而得。

(2)沿海经济带各县产业结构的区位竞争力分析

表2-4反映出在沿海经济带,长海县、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庄河市、凤城市、义县、盖州市、北镇市、兴城市、大洼县10个地区的产业结构总体来说具有竞争力。其中,庄河市、凤城市和兴城市所有产业的竞争力都相对较强,其他几个地区的三次产业在发展中都有一到两个产业有短板,只是具有优势的产业竞争力更强,因此其竞争效果指数大于1。宽甸县、东港市、大石桥市和建昌县四个地区的产业竞争力很差,尤其是大石桥市和东港市。虽然大石桥市和东港市的第一产业竞争力偏离分量为正,但是由于这两个地区第二产业的竞争力劣势太明显,从而影响了整个地区的整体产业竞争力。其他地区的竞争力则介于上述地区的中间位置。

表2-4 沿海经济带各县(市)产业结构的偏离—份额分析结果(2)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2009年和2014年《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内的相关数据计算整理而得。

(3)沿海经济带各县产业结构的产业结构类型

根据表2-5中的计算结果,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和凤城市三个市的产业结构属于优势型产业结构;黑山县、盘山县、绥中县和建昌县四个县的产业结构属于劣势型,既不具备竞争力,增长速度也相对较慢;其他地区的产业结构属于均衡型产业结构。

表2-5 沿海经济带各县(市)产业结构的偏离—份额分析结果(3)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2009年和2014年《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内的相关数据计算整理而得。

2.沈阳经济区各县的产业结构评价

(1)沈阳经济区各县产业结构的经济贡献度分析

表2-6显示沈阳经济区的14个县中只有法库县的产业结构偏离值为正,并且结构贡献指数大于1,说明法库县在沈阳经济区的产业结构对经济的贡献较大,但其总体增长速度并不是很快。第三产业甚至慢于沈阳经济区的整体增长水平。岫岩县、海城市、抚顺县、本溪县、辽阳县和灯塔市六个地区朝阳产业的比重较大,对区域的经济贡献度比较高。但可能是由于朝阳产业还没有起到支柱作用,加之受到某些产业的影响,导致其自身经济增长速度并不快,在现有的产业结构下总增长速度甚至慢于经济区的整体增长速度。如海城市,虽然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很快,但是由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尤其是第一产业的增长速度很慢,影响了海城市总的经济增长速度。因此,要对海城市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调整步伐,尽快壮大新兴产业,从而提高其增长速度。辽中县、康平县、新民市、台安县、新宾县、清原县和桓仁县七个地区虽然总的经济增长速度快于沈阳经济区总体水平,但这些地区由于夕阳产业的比重较高,对沈阳经济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并不大。因此,这些地区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新型产业的比重。

表2-6 沈阳经济区各县(市)产业结构的偏离—份额分析结果(1)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2009年和2014年《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内的相关数据计算整理而得。

(2)沈阳经济区各县产业结构的区位竞争力分析

由表2-7可以看出辽中县、康平县、清原县、新民市、台安县、新宾县和法库县这七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具有竞争力,尤其新民市的产业竞争力最强。新民市与另外的台安县、新宾县和法库县三个县同样,各个产业都具有竞争力。其他七个地区的竞争力较弱,其中海城市和辽阳县的竞争力很弱,在沈阳经济区的地位在下降。

表2-7 沈阳经济区各县(市)产业结构的偏离—份额分析结果(2)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2009年和2014年《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内的相关数据计算整理而得。

(3)沈阳经济区各县(市)产业结构的产业结构类型

从表2-8可以看出,在沈阳经济区的14个地区中,辽中县和新民市两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偏离分量、竞争力偏离分量和总偏离分量都为正,而且远远大于其他地区,所以具有优势型产业结构。岫岩县、海城市、抚顺县、本溪县、灯塔市和辽阳县的产业结构偏离分量、竞争力偏离分量和总偏离分量都为负,具有劣势型产业结构,亟须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其他地区则具有均衡性产业结构,具体要结合三次产业的相关分析决定如何进行调整。

表2-8 沈阳经济区各县(市)产业结构的偏离—份额分析结果(3)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2009年和2014年《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内的相关数据计算整理而得。

3.辽西北经济带各县(市)的产业结构评价

(1)辽西北经济带各县(市)产业结构的经济贡献度分析

从表2-9可以看出,在辽西北区域内部,所有地区的产业结构都不是很理想。要不增长速度不快,要么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度不大。具体来说,铁岭县、开原市、建平县、喀左县、北票市和凌源市的朝阳产业及比重相对较高,但是由于朝阳产业的增长速度缓慢,并没有起到对经济的支撑作用,甚至会影响到整个辽西北的总体经济增长水平。其中喀左县虽然没有影响区域经济的增长速度,但是也没有起到带动作用。其余地区(除了调兵山市增长速度慢)虽然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因其结构影响指数都小于1,对辽西北区域的经济增长带动作用不大。总体来说,辽西北地区的县域产业结构对辽西北的经济贡献力很小。

表2-9 辽西北经济带各县(市)产业结构的偏离—份额分析结果(1)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2009年和2014年《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内的相关数据计算整理而得。

(2)辽西北经济带各县(市)产业结构的区位竞争力分析

表2-10表明,阜新县、彰武县、凌源市和昌图县的区位竞争力都很强,彰武县的竞争力最强,有很大的上升势头。但是昌图县的竞争力主要来源于第二产业,第一和第三产业则需要进行调整和提高。凌源市的优势产业则为第三产业,第二产业显示出了弱势。与上述四个地区相反,开原市的竞争力最弱,三个产业中没有明显的具有优势的产业,而且总的竞争力偏离指数为-80.7185,竞争力效果指数也最小,仅为0.803511,呈现出的衰退势头很大。

表2-10 辽西北经济带各县(市)产业结构的偏离—份额分析结果(2)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2009年和2014年《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内的相关数据计算整理而得。

根据表2-11,阜新县和彰武县两县产业结构偏离分量、竞争力偏离分量和总偏离分量都为正,而且远远大于其他地区,所以具有优势型产业结构。铁岭县、建平县、开原市、北票市和调兵山市五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偏离分量、竞争力偏离分量和总偏离分量都为负,具有劣势型产业结构,亟须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其他地区则具有均衡性产业结构,具体要结合三次产业的相关分析决定如何进行调整。

表2-11 辽西北经济带各县(市)产业结构的偏离—份额分析结果(3)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2009年和2014年《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内的相关数据计算整理而得。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辽宁的县域产业结构相对合理的只有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凤城市、辽中县、新民市、阜新县和彰武县七个地区,占全省44个县(市)的比重仅为15.9%,比重偏低;而产业结构明确需要调整的地区有辽中县、康平县、新民市、台安县、新宾县、清原县、桓仁县、黑山县、盘山县、绥中县、建昌县、岫岩县、海城市、抚顺县、本溪县、灯塔市、辽阳县、桓仁县,铁岭县、建平县、开原市、北票市和调兵山市,共23个,占到了一半以上;其余地区的产业结构也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朝阳产业的增长速度。具体来说: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业增长速度慢;二是产业缺乏竞争力;三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从上面的考察看出,有些县域仅具有上面三方面问题的其中某一个或某两个,有些区域则三方面问题都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