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 发展建议
(一)市场淘汰:区域性重复的能力支持型社会组织
全国范围内所需的社会组织总量应是有限的,但至今社会组织数量已经超过70万家,社会依然有高呼数量不够的现象,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社会组织分布不均,包括支持性社会组织在内的大量组织集中分布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少数几个城市;二是现存能力支持型社会组织能力不足,大部分能力支持型支持性社会组织发展较为缓慢,发挥的功能十分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对能力支持型支持性社会组织内部进行结构调整,适当淘汰区域范围内重复的、自身都需要被扶持的社会组织,扶持部分二三线城市的能力建设型支持性社会组织。
(二)重点支持:社会创新类能力支持型社会组织
调查发现,大多数支持性社会组织都会策划能力支持性项目,然而真正执行的却很少,这即给社会制造了假象:支持性社会组织较多且功能齐全,公益界一片大好的繁荣景象。这些组织中带有政府扶持性质的,可为组织提供实实在在的包括办公场地、通信网络等硬件设施的场地支持,也可为社会组织在指定社区开展活动给予小额资助,还可提供政府购买服务、公益招投标、社工督导、社区实践、企业合作、学术研究等资源平台,部分还可提供包括财务托管、注册咨询、活动协助、服务评估等日常辅导,及包括网站建设、对外交流、典型推介、项目推广等服务。然而,大部分提供能力支持的组织都不具备提供规模化的场地、资源、注册办理、信息咨询等服务的能力,尤其是项目策划、筹资技能、人力培训、组织评估等事关组织能力建设的范畴,少有组织涉及。结果是能力支持型社会组织多沦为资源再分配者,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缺乏资源分配机会的社会组织在分配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而且,从根本上提升组织自我造血能力的各种支持方式很少被开发。调查还发现,社会创新类能力支持型组织尝试从IT技术引入、财会管理、文化策划与推广、品牌建设、项目规划、融资技巧等角度提升组织综合实力,达到能力建设目的,但遗憾的是这类彰显社会活力的组织在社会上数量还是很少的。为此,建议资源更多地向社会创新类能力支持型组织倾斜,扶持其开发各种利于组织自我发展的课程与技术,从根本上达到挖掘各类组织潜能、提升组织能力目的。
(三)精准攻坚:能力支持型社会组织核心业务
大部分支持性社会组织的功能定位都比较清晰,只是趋同化现象明显,不利于被所需组织辨识,支持与被支持组织之间达成联系的可能因此减弱。例如:“某社会创新机构”是由公益团队创立的社会组织连锁品牌,以“乐仁乐助”为核心理念,以“再生产社会”为核心使命,全力打造“综合型、枢纽型、平台型”社会组织。该组织已发展成为国内较有知名度的、多领域融合、多层级共通、公益行业全链条的综合性连锁型服务机构,业务拓展至上海、苏州、昆山、无锡、江阴、南京、徐州、南通、泰州、武汉、杭州、泸州等城市,正式注册机构22家,包括“社会创新研究院”、“社工事务所”、“公益发展中心”、“公益发展与评估中心”等。就这家组织而言,被社会各界熟知的是数量的增加,因为功能不同而分化成为研究院、评估中心、公益发展中心等。然而此类组织存在的问题是:作为被孵化或被培育组织,可能缺乏人力资源,也可能缺乏融资能力。另外,此类组织也并非能够提供组织之所需,整合了全链条功能的组织更容易让需求方找不到聚焦点。为此,建议能力支持型组织在定位时能开发特色支持项目、攻关核心业务,大而化之的策略已越来越不适合现行组织的专业化发展需要。
(四)整体搭建:社会组织分类扶持体系
在社会组织孵化、培育与支持的道路上,经过多年发展摸索和大胆尝试,支持性社会组织已有所积累。各类孵化组织从无到有、数量快速增长,各省社会组织孵化从市级、区县级、乡镇街道级到社区级都有分支。有些地方开始根据孵化基地层级、性质以及组织规模大小、成熟程度等因素对支持性社会组织进行功能归类。例如:市县两级主要培育孵化处于初创期/成长期的区域性、公益性、支持性、专业性社会组织,而街道/社区级孵化处于初创期的公益慈善类和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部分地方也通过资源整合搭建孵化园等,依托专业团队,采取社区托管,依托街道民政办或镇政府现有其他资源,自上而下下达培育发展任务,搭建社会组织培育基地管理构架。
此外,对社会组织的支持也开始多维发展,并非单一提供资金场地、服务支持和能力建设,而是将前三者融合于公益项目运作中,把指导被孵化社会组织运作公益服务项目作为支持社会组织的重要抓手,积极引导组织竞选各级公益创投活动。部分地方还为社会组织开展专业能力培训、项目开发扶持、交流平台搭建、社会组织规范性建设等业务。这些都是宝贵的经验,应该做好积累。
但由此衍生的问题也需要引起反思,例如很多社会组织培育的组织因各种原因可能不能注册登记、从事支持性社会组织工作的人员并不专业、社会组织能力支持体系搭建不完善,需要社会组织在力度、广度、协同推动机制上亟待提升和加强。可见,对社会组织的能力支持是社会领域的重要抓手,充满活力的、专业性较强的、自我造血能力具备的公益服务类社会组织是目前社会亟须的,为此建议从整体布局分阶段、分类支持社会组织,对孕育期、萌芽期、初创期及支持型社会组织的支持,不仅要有量的短期规划,也要有对社会组织发展质量的长远追求。
主要参考文献
杜志莹:《支持性组织发展遇困:自身能力建设不足生存环境有待优化》,《公益时报》2010年7月23日,参见:http://www.chinadevelopmentbrief.org.cn/news-2170.html。
刘春湘:《社会组织运营与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16。
[1] 一般环境分析常用PESTN分析,包括政治与法律环境(P)、经济环境(E)、社会与文化环境(S)、技术环境(T)、自然环境(N)。利益相关者分析涉及捐赠者、服务对象、合作伙伴、竞争者、社区和政府等。组织分析包括使命分析、顾客需求与满意度分析、项目评估、高层管理、财务系统、设施管理、工作士气、权责架构、人事薪酬等。此外,战略制定方法常有SWORT矩阵、BCG矩阵、麦克米兰矩阵等,常用战略有借力发力战略、兼并战略、联盟战略等。战略规划能力是组织能否按正确方向前进的关键,也是能力支持型支持性组织应引导的重要部分。
[2] 不过多受国家资源制约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