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性社会组织概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主要特点

(一)多数组织成立时间较短

从图2-4可见,这73家基金会最早成立于1981年;2005年前成立且具有资助性的组织有22家,其中1994年成立6家;2005年以后成立的占大多数(约70.7%)。照此推测,中国资助型基金会并非完全是随着时间发展慢慢向资助型转型,而大部分基金会是在学习经验基础上做了资助型定位,自己并没有积累太多发展经验。

图2-4 部分资助型基金会成立时间分布

图2-5 部分基金会地域分布

(二)资金资源区域分布不均

如图2-5所示,73家基金会主要分布在北京、广州、深圳,约占74.0%。此外,上海、杭州、南京、福州相对次之。广州是总量最多的城市,但很少有特色的资助型基金会,公益资金用于支持社会组织发展的相对太少,大多数基金会面临转型困境。从全国范围来看,大部分公益资金多聚集在北京。

(三)多数组织资金支持潜力大

这些基金会中公募27家,非公募46家。不同性质的基金会对资金来源有较大影响。从基金会原始注册资金来看,平均为1119.49万元,除上海市慈善基金会4.6亿元、江苏陶欣伯基金会2亿元、南都基金会1亿元外,大部分基金会注册资金在200万~1000万元间,2000万元以上的基金会22家,约占30.1%,见图2-6。

图2-6 部分基金会原始注册资金

相较于原始注册基金,所调查基金会净资产都有所增加,平均为43691.7万元。如图2-7所示,净资产超过10亿元的基金会有8家,它们分别是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河仁慈善基金会、老牛基金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扶贫发展基金会、江苏陶欣伯基金会、南都基金会。

图2-7 部分基金会净资产

注:有10家基金会的净资产为缺失值,未在图中显示。

表2-1为73家基金会2013~2015年收支状况。从原始注册资金、净资产、经费收支情况来看,这些基金会不仅具备相当数量的资金储备量,每年收支情况也相对稳定,这些都为支持其他组织提供坚强的后盾。其中,2013~2015年基金会收入相对稳定,分别是1.97亿元、1.91亿元、2.25亿元。大部分基金会这三年收入基本趋平,8家基金会的收入情况非常可观。2013~2015年基金会支出相对稳定,分别是1.71亿元、1.53亿元、1.62亿元。大部分基金会这三年支出基本趋平,8家基金会支出份额相对较多。可见,2013~2015年这些基金会收支情况基本持平,支出略微少于收入,收支总体呈现稳步增长趋势。

表2-1 部分基金会2013~2015年收支状况

表2-1 部分基金会2013~2015年收支状况-续表1

表2-1 部分基金会2013~2015年收支状况-续表2

表2-1 部分基金会2013~2015年收支状况-续表3

(四)部分组织已渐成支持特色

调查发现,大部分基金会并没有专门统计支持社会组织的经费,年度报告和财务审计报告中也未对这部分经费做详细说明,大部分是按项目资助。为此,本书仅统计了25家2015年用于社会组织发展与建设的支持经费,如图2-8。

图2-8 部分基金会2015年的社会组织支持经费

具体来讲,这些经费主要在扶贫助困、医疗卫生、科教文娱、公益行业发展、救灾救助、环境改善、创业就业、志愿服务、特殊群体服务、心理健康、社区发展与公共服务、法律等领域资助社会组织。从表2-2还可见,大部分基金会控制在3~5个资助领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些特色资助项目。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设有幸福工程、生殖健康援助行动、“健康暖心”扶贫基金等;浙江敦和基金会设立敦和种子基金计划,支持亚太基金会原始基金建立,促进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建设;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创立希望医院项目等;南都公益基金会开展银杏伙伴成长、机构伙伴景行等计划;腾讯慈善公益基金会设筑梦新乡村项目、教育及公益倡导项目等;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有安康计划、春蕾计划;自然之友基金会与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合作,设立环境公益诉讼支持基金;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设红十字天使计划、嫣然天使基金;四川省城乡统筹发展基金会主要资助民间公益组织;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以平台服务为主;上海仁德基金会有社区海公益支持计划;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致力于打造高效的公益平台;广东省与人基金会建立了青年人参与公益的一站式、整体化解决的互联网平台。

表2-2 部分基金会的社会组织资助领域

表2-2 部分基金会的社会组织资助领域-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