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两大典型经济内循环之间的关系
对于资源—劳力型经济和知识—资本型经济,我们不仅要搞清楚两者的区别,也要搞清楚两者的联系,还要搞清楚两者各自的特征特性,即全面搞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
4.2.1 两大典型经济内循环体之间的互生性
(1)资源—劳力型经济孕育出知识—资本型经济。从大尺度历史看,资源—劳力型经济的发展先于知识—资本型经济,原始的劳力和天然资源,首先促使资源—劳力型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积累下资本和知识,再转而推进知识—资本型经济的形成。从这个角度看,知识—资本型经济是资源—劳力型经济积累到一定阶段后的结果,是由资源—劳力型经济孕育出来的,是对资源—劳力型经济的承继和再发展。
(2)知识—资本型经济反馈资源—劳力型经济。知识—资本型经济一旦形成,就有知识的再创新和资本收益的内在动力,在求得自身再发展中摆脱资源—劳力型经济的束缚,扩展出新的经济领域,如资源—劳力型经济的技术服务业。一旦如此,知识—资本型经济就开始反作用于资源—劳力型经济。从知识扩散角度看,知识—资本型经济成为先导,资源—劳力型经济成为后继,整个经济循环是从知识密集的高级经济循环到人力密集的初级经济逐阶转移的,从而形成知识密集型经济、资本密集型经济、资源密集型经济和劳力密集型经济等。
(3)知识—资本型经济和资源—劳力型经济在地理上相互分离。知识—资本型经济与资源—劳力型经济,共生于世界各地,而非同生于一地。于是,世界有以知识—资本型经济为主体的发达国家,也有以资源—劳力型经济为主体的发展中国家。在同一国家中,也有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在同一区域中,也有核心地带和边缘地带。经济发展的差距,既是产业价值链分工的结果,也是产业价值链分工的原因,经济循环的特征最终决定经济发展的演变。经济循环的单一性决定了一个区域必然拥有特定的发展模式,或者发展知识—资本型经济,或者发展资源—劳力型经济,在同一区域不可能两者同等兼顾,而表现出两型经济在地理上的分离。
4.2.2 两大典型经济内循环体之间的依存性
图4-1显示,资源—劳力型经济和知识—资本型经济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彼此联系的。它们通过相互交换而相互依存、互补共生。从全局看,两型经济需要合理配置才能形成最优的经济发展结构;就个体而言,需要致力于知识—资本型经济的发展。两型经济之间的基本关系是资源—劳力型经济保障生存的基础,知识—资本型经济创造发展的条件。知识—资本型经济开拓出经济新领域,形成经济的骨架结构,在这个骨架空间中,需要通过发展资源—劳力型经济来充实,获取实惠,支撑下一轮知识—资本型经济的再发展。具体关系如下。
(1)如果知识—资本型经济发展滞后,不仅资源—劳力型经济的质量难以提升,而且数量上的膨胀必将迅速填满现有的经济空间,导致竞争压力持续积累增强、经济效益不断分割降低,从而形成自我削弱的恶性经济循环,最终制约资源—劳力型经济的发展。
(2)在封闭的经济环境中,如果资源—劳力型经济发展不足,就意味着知识—资本型经济创造出来的经济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发展能力没有被充分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国民没有从经济发展中获得充分的实惠(20世纪80年代的苏联就是这种情况)。另外,缺乏资源—劳力型经济的支撑,知识—资本型经济的再发展也就缺乏促进的基础,从而间接制约了知识—资本型经济的后续发展。
(3)资源—劳力型经济比知识—资本型经济有更顽强的生存能力。打断两型经济的联系,资源—劳力型经济依然可以维持自身的循环。一旦没有资源—劳力型经济作为基础,知识—资本型经济就没了存在的条件,知识—资本型经济的泡沫就会破裂。
(4)在资源—劳力型经济的基础上积累形成知识—资本型经济,周期十分漫长。相反,如果有知识—资本型经济作为推动力,资源—劳力型经济就可以加速提升和发展。在具备生存条件时,知识—资本型经济可以快速配生出资源—劳力型经济,毕竟知识—资本型经济是高级经济形态。日德战后重建就清楚地印证了这一点,这也是为什么发展中国家有可能赶超发达国家的根本原因。
4.2.3 两大典型经济内循环体之间的不平等交换
资源—劳力型经济的进入门槛低,便于复制膨胀且无退出空间。假设经济空间一定,这种复制必将迅速填满经济空间,积累并增强内部竞争压力直至引致国内厂商之间的直接对抗,它们除了以价格战削价促销,让渡利益寻求生机外,别无选择。知识—资本型经济占据新兴经济或是传统经济领域的高端,进入门槛高、具有垄断性、竞争强度低,可以保持长期的高收益。资源—劳力型经济和知识—资本型经济之间的商品交换是竞争性商品与垄断性商品之间的交换,是根本没有对等交换条件的。
(1)以贫济富。在两大典型经济的交换中,资源—劳力型经济通过贱出高进的方式帮助知识—资本型经济消化掉泡沫,为其背负简单物质生产的沉重包袱,是资源—劳力型经济体对知识—资本型经济体的以贫济富;而知识—资本型经济通过高出贱进的方式坐收渔利。如2010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旅游鞋到岸价为每双2.5美元,在美国市场的零售价为每双120美元。测算可知,通过美国的分销系统又创造出47双旅游鞋的购买力。如果中美两国劳工等量劳动报酬相同的话,每双旅游鞋的到岸成本应该为23美元,到岸价应高于30美元。
(2)恶化弱势经济环境。在与知识—资本型经济的交换中,资源—劳力型经济只能通过这种自我贬损的方式节节退让。首先是外向型产业不断地承受自我削弱的压力,接下来再把这种压力传递到上游产业,通过压榨前端要素价值谋求产业的生存与发展,如此层层波及,直至经济全领域。这类经济榨取最终将由人来承担,将由自然来承担,将由社会来承担。于是形成一个贫困阶层、造成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社会矛盾加剧;造成人的生活成本提高、生存质量下降,最终增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本。长期而言,单纯发展资源—劳力型经济必然导致整个经济陷入恶性经济循环。
(3)不可避免依附性衰弱。尽管交换上存在不平等和最终危害,由于依靠自身的积累,通过资源—劳力型经济发展知识—资本型经济的时间代价更大,以资源—劳力型经济为主导的国家以封闭方式发展经济并不明智。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资源—劳力型经济的落后国家需要对知识—资本型经济先进国家开放商品交换。这只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权宜之计,而非国家久远的战略选择。真正的问题根本不是要不要交换的定性问题,而是交换什么、交换多少、如何在交换中提升自己的尺度把握的问题。要懂得如何发展是实践问题,而非理论观念,非此即彼的说教是违背辩证法的。
4.2.4 现实经济由两大典型经济复合构成并有一定取向
(1)无纯净的典型经济区域。从全球范围看,世界经济由资源—劳力型经济和知识—资本型经济共同构成。假设城市中心完全从事知识—资本型经济,那么城市周边就是农业——土地和劳动力推动的产业,因此城市也由两大典型经济组成。资源—劳力型经济不到发达国家经济总量的10%,占发展中国家的40%以上,尽管构成比重不同,各国都由两大典型经济组成的本质无异。所有的经济都是由典型经济复合而成的。
(2)任何区域经济都有唯一的循环取向。只要与前后两端产业进行有效的交换,产业就有生存的条件和发展的机会,就能参与到全球的产业分工中去。因此,从局部范围看,两大典型经济不必同地并存,甚至可以孤立发展,只要留够与外部交换的渠道。由于资源—劳力型经济和知识—资本型经济的主要推动因素不同、循环方式不同、社会价值取向也有差异,所需的政策措施是对立的,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两者难以兼顾。因此,特定区域的主导发展方向只能两者择一。
(3)判断国家经济类型以动力取向为要,构成为辅。区分国家经济特征,静态看成分构成,动态看成长趋势。经济构成是以往经济发展的积累,并不代表未来的趋势。研究经济未来变化,主要看动态趋势,关键是看经济运行的循环机制如何,两大典型经济发展有冲突时如何选择。不要以为只有发达国家才能发展知识—资本型经济,发展中国家只能从事资源—劳力型经济。北欧五国就已经发展出知识—资本型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