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故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攻占吴淞和上海

1842年5月29日,由海军中将巴加(William Parker)指挥的军舰和郭富(Henry Gough)率领的一支4000人的军队到达Ruggeds中文对应地名译者未能查出。——译注。这支远征军摧毁了厦门港的炮台,攻克了Sheipoo中文对应地名译者未能查出。——译注要塞,占领了定海、舟山,炮轰并且占领了镇海、宁波和乍浦。6月4日,舰队挺近吴淞;6月8日,舰队停泊“阿美士德岛”中文对应地名译者未能查出。——译注(Amherst Island),派出“摩底士底号”(Modeste)、“冥王星号”(Pluto)和“复仇女神号”(Nemesis)军舰拦截沿海通行。英军用了几天的时间探测航道,13日,大部分军舰和12艘运输船安全抵达河口。

英军的目的是攻占上海,然后是镇江和南京;他们希望这个行动将带来大英帝国和中国之间的和平,促使上海及南方的港口对外开埠通商。

在黄浦江西岸的吴淞与宝山之间,排列着清军炮台,有134门炮。

英军很容易地就攻占了吴淞。最初的2个小时,炮台很平静,但是在12点30分以后,军队开始登陆。英军一上岸,郭富就向宝山发动进攻,清军总督和大批士兵在英军看来简直是在逃跑大意为“在英国军队看来,清军及其将领根本未认真抵抗,看上去是在逃跑”。——译注。与此同时,陆军少将石欧德(Scheodde)接到命令,向宝山镇的后面移动,切断清军的退路。到达宝山时,郭富发现海军司令已经控制了宝山,当地居民正惊慌失措地逃离。中国军队在吴淞防御工事上做了大量的准备,并深信这些工事坚不可摧。他们在不同的要塞架设了175门火炮,防守秩序良好。江面上停有大量的配备武装的中国式平底船,还有5艘类似的用木桨轮做驱动的、新的仿照轮船的中国式平底船。这些中国式平底船被俘获时,发现船的每边装有2个桨轮,轴也是木头的,上面装有一些用硬木头做成的齿轮,通过装配有齿轮和由人工操作的绞盘来转动。所有的机械装置都在下面当中的甲板上。每艘船配置有2支或者3支新式黄铜或青铜铸的火枪,此外还有许多大的抬枪、火枪、矛等等。从它们都是由拥有一定级别的官员所指挥来看,显然是期望获得大胜。不幸的是,吴淞的战船指挥官选择了逃跑而不是投入战斗。一开始英国战船靠近时,中国海军将领就率先逃走了,其他人也跟着逃走,官员和人群纷纷涌入舢板船,船上挤满了人,很多人掉进了河里。一些蒙古士兵显示出了很大的勇气,他们用矛和英国军队拼刺刀,但是当入侵者向前推进时,中国士兵通常会逃走。据郭富讲,吴淞口的中国士兵有四五千人。他们的损失相对较小,不超过200人,而英军仅有1个军官和1个水兵阵亡,3个军官、22个水兵受伤。7艘女王陛下战船和6艘东印度公司轮船共同组成海军的进攻力量。

17日,“复仇女神号”、“麦都萨号”(Medusa)沿黄浦江进行了部分探测。距吴淞口约7海里处,他们看见了2个炮台,两岸一边一个,其中一个炮台里的所有火炮都向英船开枪射击,不过射程很短。不久以后,中国人放火烧了2个炮台,弃之不用了。舰队司令命令2艘战船停止前进,因此他们返回了吴淞。据他们的报告,沿江左边的最深的航道约有2英里长,然后在正对着的右岸,这里在半涨潮时,有足够的水量可以供一艘护卫舰通行。一位领航员向我提供了吴淞江现有河道的如下信息。从吴淞口到这里,轮船要沿右岸行驶,然后再驶向对岸。春天半涨潮时,有17英尺至18英尺深。

19日早上,在蒙哥马利(Montgomerie, Madras Artillery)中校指挥下的第18、第49军团,加上马德拉斯(Madras)炮兵队和骑兵炮兵队以及工程兵、地雷兵的约1000人的部队经陆路向上海进发。同一天早上8点钟,余下的部队乘坐“谭那萨林号”(Tenasserim)、“复仇女神号”、“弗莱吉森号”(Phlegethon)和“冥王星号”,这几艘船拖着“北极星号”(North Star)、“摩底士底号”、“哥伦拜恩号”(Columbine)和“克里欧号”(Clio),巴加、郭富、吉宝(Keppel)船长——他们在占领吴淞后到达——和其他的军官被召集到“水母号”(Medusa)上。在上海城进入视线之前,舰队未遭遇任何抵抗。就在现在英国领事馆所在的位置,有一个修筑很好的炮台,炮台里的中国军队向军舰开炮,但是由于距离较远,军舰没有受到任何伤害。据曾参与这次远征的巴夏礼(Harry Parkes)先生回忆,在1865年的一次聚会的晚餐上,一位跑堂(Tipao)向他吹嘘说在炮台里向英军开炮的人就是他,但是他没能坚守到给大炮再次上膛。

蒙哥马利中校听到枪声后,率队快速前进,没想到很快就到了城墙下面。他到了上海城北门,然后派一些士兵翻过城墙,打开城门,军队随即进入县城。蒙哥马利中校发现县城已被弃守,官员已于前一个晚上逃离。轮船一到达县城,第55军团就从天后宫附近的一个小码头登陆,并立即采取措施防备中国的小偷。由于军队表现很好,他们的行为使胆怯的当地人恢复了信心。英军还打开公共粮仓,发放粮食给百姓,老百姓非常开心。

据描述,攻占上海当天,江面上布满了满载难民、家具和物品的船只。英军派出2艘轮船沿江侦查,指示船长寻找战船,并且对周边农村详细勘察,但没有发现任何反抗迹象。很快,人们返回县城,商店重新开张,商业恢复,居民只是对外国人的头发、眼睛和举止表现出了本能的好奇。

上海和吴淞的防御工事可谓煞费苦心,除了那些同战船一起被摧毁的工事之外,还设有406门大炮(其中100支火枪是铜质的)。据郭富先生报告。铜炮都很重,其中有一门很奇怪的中式铸造的铁炮,炮口很小,中部和后部则很大。根据上面的描述,这门炮已有300年的历史。

占领上海的第二天,2艘轮船拖着2艘小船,载着舰队司令和一些军官溯江而上,行驶约30英里,第二天抵达松江。在那里,他们选了一条东向而行的支流,他们的目标是前往苏州,由于河道越来越浅,“麦都萨号”也只能前行8英里。考虑到过去几个月来英军在江苏和浙江的所作所为以及在吴淞被击败的中国军队和逃离上海的官员就在苏州或者其附近,这次乘着小船而来的远征有些过于大胆。

后来我们得知,站在苏州城墙上,已经看得到轮船冒出的烟,在距离轮船很近的地方就停着很多中国式平底帆船和小船,船上满载着上海金库里的银元,这些船正奋力向前驶向城墙,以获得庇护。

在这次小的逆河而上的侦查行动结束之前,英国在华唯一的全权大臣璞鼎查(Henry Pottinger)已到达上海,随即决定海陆军进军南京。璞鼎查、舰队司令和指挥军队的总司令把上海选定为英国的暂时安顿之地。在英军控制上海城4天之后,即6月23日,英军撤离上海。在英军控制期间,似乎没有发生过任何流血事件。

占领上海县城期间,有3000~3500名士兵驻扎在茶园(the Tea Garden),其余的士兵住在民房里。据记载,英军士兵点燃豫园城隍庙里的精美的木制装饰品照明,穿着装饰着贵重毛皮的绸缎披风,手摇绣花的扇子。上海的6月里,扇子可能比火和毛皮更受欢迎,由此我们可以推测:英军获取披风的那些庙宇和当铺应该不会受到很大的损害。

海军司令巴加在中国的经历体现出了他的非常高尚的品质,他航行了七八十次,包括两次带领战船溯河而上进行完全未知的航行。进攻镇江时,遇到了八旗军队“鞑靼之花”的坚决抵抗,当守军看到败局无法扭转时,像他们在乍浦的同族应指驻扎在乍浦的蒙古军。——译注一样,他们杀掉了数以千计的女人和孩子,然后自杀。八旗将军看到大势已去,便在自己的房子里全家自焚。八旗军是蒙古军队中的劲旅,军官和士兵们在战争中全力以赴,但是当战争结束时,其他的中国人除了趁机抢劫之外,没做其他事情,就如同在上海中国人抢劫同胞们的住房一样。指英军占领上海城期间发生的中国人抢劫事件。——译注

镇江被占领震动了帝国的皇帝及其官员。英军向南京进军时,钦差大臣耆英急忙赶到南京。耆英和新任两江总督伊里布诉诸惯用的外交上的拖延手段,避免与璞鼎查达成协议。直至英国全权大臣下令开战前3小时,钦差大臣才提出会见他。

条约很快被协商好,随后双方在“皋华丽号”(Cornwallis)上签署,皇帝批准后,上海、宁波、福州、厦门、汕头应为广州。——译注港口对外开埠通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