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17 福州市鼓楼区创新“三重三化三量”工作模式着力打造省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示范区
鼓楼区地处福建省会核心城区,下辖9街1镇、69个社区,现有常住人口72万人,户籍人口58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0.8万人,约占全区户籍人口的18.6%,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近年来,鼓楼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军门社区时提出的“三个如何”(如何让群众生活办事更方便,如何让群众表达诉求渠道更畅通,如何让群众感觉更平安、更幸福)重要指示要求,抓住建设省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示范区的契机,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双轮驱动,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需求导向,加大政策创新和资金投入力度,全面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
第一,构筑“三重”保障,健全工作体系。将养老服务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列入每年区委、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坚持力量、资源、政策下沉,推动养老服务健康发展。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区发展养老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区委、区政府每周联席例会制度,区主要领导亲自研究、部署和督办,协调解决消防设施、工程建设、社会组织落地等具体问题;将养老服务工作纳入全区绩效考评内容,列入区委大督查工作机制的督查重点,层层压实责任,构建“党政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二是强化规划保障。结合旧屋区改造、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社区服务场所建设等工作,围绕打造“15分钟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圈”,认真做好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编制,在现有4个养老机构、69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总面积达1.3万平方米)的基础上,2017年在全区10个街镇至少各规划建成1个街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目前已开放运营4个照料中心,力争2017年9月底前再建成投用6个,实现“一街镇一中心”。三是强化政策保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经费列入民生领域专项支出,累计投入约3.6亿元用于完善养老基础设施。出台《关于扶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五条措施》,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对养老企业进驻社区设立居家养老服务点,按照面积给予5万~20万元不等一次性开办奖励;对开办养老机构的,给予区级一次性开办补助、床位运营补贴和医疗床位运营补贴;支持养老企业连锁化、规模化、品牌化经营,给予10万~20万元不等的会员制养老服务奖励等,有效增强了政策叠加效应。
第二,坚持“三化”取向,确保服务质量。将养老服务质量作为根本,高标准、严要求抓好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建设和管理。一是推进标准化建设。按照“五星级”照料中心的刚性要求,出台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实施意见,采取统一设计、统一风格、统一标识,对场所选址、设计装修、面积及床位等进行严格规范,确保每个照料中心场所面积不小于800平方米、床位数不少于20张。突出科学化、人性化要求,合理规划生活服务用房、保健康复用房等区域,增配坐式电扶梯、呼叫器等设施,选用防滑地垫、无障碍设施等软硬装修材料,营造安全温馨的养老环境。二是实行市场化运营。采用“公建民营”方式,由政府出资建设照料中心,中心建成后通过竞争性谈判、公开招投标等方式,择优选取金太阳、寿尔康等专业化养老机构落地承接养老服务工作。在保证照料中心公益性质的基础上,政府合理制定收费标准,允许养老服务组织有偿服务,实现“微利化运营”,推动可持续发展。探索“接地气、合民意、惠百姓”的养老服务项目,在做好日间照料、精神慰藉等7类标准服务基础上,以照料中心为基点,向外辐射服务范围,依托辖区家政机构、卫生机构、康复机构等优势资源,推出康复训练、医养结合服务等特色化服务,使照料中心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化。三是建立常态化监管。制定出台《鼓楼区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考评办法(暂行)》等文件,加强养老服务机构监督管理,着手引进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服务机构的配套设施、场地环境、服务质量等进行考核,对达不到要求、整改不到位的,取消运营资格。
第三,严格“三精”标准,满足多元需求。立足辖区老人对养老服务工作高品质、多样化需求的实际,积极拓展养老服务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提升养老服务整体水平。一是实现养老普惠精准覆盖。扩大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对象,为80岁及以上老年人每人每年发放居家养老服务券360元,为特困供养人员、低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重度残疾人中的老年人、孤寡老人、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800元以下的特殊困难老人每人每月发放居家养老服务券200~400元,提高鼓楼区老人获得感。引导老年人树立养老消费理念,根据自身需要及消费能力购买养老服务。目前累计提供有偿服务12.8万人次,充分激发养老服务有效市场需求,促进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协调融合发展。二是推行老年防护精品服务。在全省率先为辖区孤寡、失智老人配备定位手环,提供安全定位和应急呼叫服务功能。发挥商业保险补充作用,年投入216万元为全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险和第三者财产损失险,整体提高老年人及其家庭抗风险能力,惠及10.8万老年人,缓解社会保障压力,探索民生公益和商业保险新融合。健全高龄补贴制度,分别为80岁和90岁及以上无工作单位老人每人每月发放100元、200元的高龄补贴,100岁及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发放1000元营养费。三是打造智慧养老精细平台。利用“互联网+医养”模式,加快建设区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立养老群体的规模化、智能化、精细化的服务系统,实现老年人信息管理、养老资源数据共享、养老服务质量监管。依托实体养老机构、医疗机构的线下实体医疗和助老服务,开通12349民政公益热线进行互联互动,打造集“养”“医”“康”“护”于一体的养老服务网络。
在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过程中,落实“三个如何”要求,抓好养老服务工作,关键是要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政府兜底和市场运作相结合、政策制定“最先一公里”和执行落实“最后一公里”相结合,将养老服务这项民心工程办好办实。下一步,鼓楼区将围绕“三量”,即盘活存量、做优增量与提升质量方面明确工作思路,着力解决养老机构消防和审批问题,挖掘社会闲置资源配建养老服务设施和提高养老服务品质。突出抓好四个方面。一是严把安全质量关,加快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完善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模式。以10个街镇照料中心为核心,69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为基本点联动,形成辐射全区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实现整体运作,为鼓楼老人营造空巢不空心的温馨家园。二是依托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家政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等平台,拓展定期体检、上门巡诊、健康管理等医养结合服务,逐步提高老人健康管理率。推进医养融合,养老机构均内设医疗机构,实现“养中办医”。三是培育壮大养老服务社会组织、社工、志愿者队伍,鼓励大中专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调动基层老年协会为老服务的积极性。发掘延伸“三社联动”工作机制,努力推进为老服务的“项目化、公益化”进程,实现养老服务资源渠道多样化。四是加快发展养老产业,鼓励金太阳等龙头企业提高专业化、产业化程度,推动养老服务与卫生健康、家政、保险、餐饮、旅游等关联行业融合发展,形成旅居养老、健康医疗养老等新兴业态产品项目,激活银龄消费潜力。
鼓楼区将始终以“三个如何”重要指示为统领,深入推进省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示范区建设,努力打造养老服务的“鼓楼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