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16 广东省江门市融合“慈善冠名+居家养老”理念推进长者食堂建设
基本情况
1.项目概况
2013年,为有效满足社区低保、五保、“三无”等老年人群体的用餐需求,广东省江门市在新会区会城街道北门社区探索建设长者食堂,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和社会的一致认同。为扩大受益覆盖面,新会区提出要实现每个镇(街道)均建有1个以上长者食堂的目标。目前,该区已建成长者食堂19家,其中12家已投入运营,逐步实现11个镇(街道)全覆盖。
2.主要实施单位基本情况
维达纸业(广东)有限公司于2013年成立维达慈善基金会,以“用心做慈善”为宗旨,开展安老、助学、济困等系列项目,更专业、更专注地为更多弱势群体提供有效帮助。组建维达义工队,注册人数超过120人,服务总时长达11372小时,获得江门市优秀义工组织奖、江门市义工服务贡献奖及江门市义工服务优秀项目奖等荣誉。2016年凭借“新会城轨站法定假期增援志愿服务项目”获广东省“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殊荣。为确保长者食堂运营专业化、规范化,成立以“以人为本,助人自助,传递希望,促进和谐”为宗旨的新会区向日葵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
主要做法
截至2016年底,江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76.36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9.38%,老年人口每年以3万人左右的速度增加,其中江门市新会区60岁及及以上老年人14.28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8.9%。近年来,为及时、科学、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形势,加快构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江门市新会区以推进长者食堂建设为突破口解决辖区老人用餐难题,有效满足居家老人最基本、最迫切的用餐需求。主要做法如下。
1.制订方案,规划发展
一是明确发展目标。2013年以来,新会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大民政”工作部署,相继制定出台《新会区“大民政”工作方案》《新会区建立多元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明确提出要实现每个镇建有1个以上长者食堂的目标。区民政局制定《新会区社区“长者食堂”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长者食堂的建设运营、资助对象、承办机构、服务方式、项目评估等重点方面内容。二是明确资助范围。免费用餐服务对象包括:以长者食堂为中心,周边2公里以内的农村散居五保户,农村低保对象中70岁及以上长者;位于中心社区的城镇低保对象中的“三无”人员、70岁及以上长者;重度残疾(二级以上、70岁及以上);高龄(80岁及以上)等长者且无退休金的;其他边缘困难长者。对其他有用餐需求的老人,按照制作成本收取相应费用,切实解决老人的用餐难题。
2.强化督促,落实责任
一是主要领导亲自过问检查。2016年,新会区区委书记调研会城街道北门社区长者食堂时,提出长者食堂要向各镇延伸,不断扩大覆盖面。此后这项工作被写入当地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区委、区政府“社会管理网格化、公共服务网络化”的工作部署,长者食堂布点建设加快推进。二是民政部门全程指导跟进。为落实区领导延伸长者食堂的重要指示,该区民政局下发了《关于加快长者食堂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完成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状,要求各镇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配套资金,加快项目建设。为协助各镇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区民政局领导经常深入各镇了解情况,进行现场指导。同时,还组织召开了三次长者食堂建设推进工作会议,召集各镇主管民政工作的负责人进行座谈,听取各镇政府意见,确保项目落地实施。
3.冠名慈善,保障经费
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该区按照“政府搭台建设、慈善企业资助、社区积极参与、社工机构运营”的发展模式,全力推进长者食堂建设。截至目前,各级财政已投入800多万元用于长者食堂建设改造。对未纳入企业资助的其他边缘困难长者,由政府出资给予每餐2元补助。今后建设的长者食堂每间补助建设经费25万元,每年每间安排运营经费6万元,用于日常水电开支和购买社工管理服务,均列入财政预算。二是引入慈善冠名基金。为解决长者食堂的持续运营问题,该区主动连接社会资源,得到维达纸业(广东)有限公司、万胜皮制品有限公司等爱心企业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出资为低保、残障、高龄长者提供免费用餐服务,并安排资金聘请助餐员。维达纸业(广东)有限公司以维达慈善基金会名义实施资助的长者食堂,冠名为“维达老地方”;万胜皮制品有限公司资助的长者食堂,冠名为“万胜老友记”。2014~2016年爱心企业资助老年人免费用餐达19.5万次折合205.3万元。
4.凸显成效,实惠老人
一是实现镇街全域覆盖。2013年,该区在会城街道北门社区探索建设长者食堂,以满足社区低保、五保、“三无”长者等低收入老年人的用餐需求,受到老年人的广泛欢迎和社会的一致认同。至2015年,先后在会城建成了北门、城东、中心、贤洲、菱东、南宁、天马7家社区长者食堂, 2016年,继续改造建设12家长者食堂。目前该区已有11家长者食堂投入运营,其他长者食堂正在逐步推进投入使用,实现镇街全域覆盖。二是受益对象显著增加。该区长者食堂开办以来,广受辖区老人的欢迎,参与人数不断增多,影响力不断提升。目前,全区已投入运营的长者食堂每天前来就餐长者达350多人次。
经验效果
1.发展“冠名慈善+居家养老”
《江门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江府函〔2017〕 53号)提出发展冠名慈善,推进慈善品牌项目建设。江门市积极将慈善理念融入养老领域,借助慈善冠名助力养老服务业发展。
2.建立长效运作机制
江门市民政局根据市政府2017年政府工作清单任务分解表的要求,牵头制定《关于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服务设施长效运作机制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将建设运营长者食堂作为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内容。为扩大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提出鼓励和支持领取《食品生产经营卫生许可证》的餐饮服务商作为社会主体,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特困供养对象提供用餐或上门送餐服务,费用执行与政府建设长者食堂的用餐标准及补贴标准相同。支持各地引入爱心企业或个人,依法依规以慈善冠名形式赞助建设运营长者食堂。探索构建“中央厨房配送+社区配送+集中就餐”助餐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