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同行们的动作
截至2017年初,京东的同行们——电子商务企业和零售商,几乎没有一家还敢对影响零售行业的新技术持怀疑态度。在新技术研发应用方面动作较大者,在中国除了京东外,还有阿里巴巴。而跑在他们前面的,则是电商鼻祖亚马逊。
阿里巴巴
1999年由马云领衔创立的阿里巴巴,发展到2016年时,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零售交易平台。与京东涉及交易、仓储、配送、售后、营销等环节的零售商定位不同,阿里巴巴将自己定位成连接并服务于卖家和买家的平台。
就在刘强东宣布京东将向技术转型后不久,2017年3月9日,马云也在阿里巴巴技术峰会上首次推出阿里的“NASA”计划,面向未来20年组建强大的独立研发部门,建立新的机制体制,为阿里巴巴转型成为服务20亿人的新经济体储备核心科技。此次计划,与阿里巴巴之前的技术思路非常不同。“以前我们的技术是跟着业务走,是兵工厂模式。但手榴弹造得再好,也造不出导弹来。我们必须思考建立导弹的机制,成立新技术研发体系,”马云说道。
早在2012年,阿里巴巴就汇集了一批来自全球的科学家团队,从事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储备。于是,2015年他们推出一系列研发成果,比如起导购作用的虚拟购物助理机器人“阿里小蜜”、支付宝机器人客服、支付宝中的人脸识别支付应用等。2016年,他们还推出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的BUY+平台,以增强消费者购物的真实体验。另外,在其牵头组建的社会化物流平台菜鸟网络上,阿里巴巴也正在引入无人机、仓储机器人、拣货机器人,以及自动化、智能化仓储管理技术等。
阿里巴巴对新技术的探索,不仅停留在自己应用层面,还把这些应用变成产品服务提供给外界。比如,2016年,他们向外界开放其覆盖数据采集、加工、分析和机器学习功能的大数据应用平台“数加”,将其擅长的“交易”生意扩展到数据领域。阿里巴巴提供数据生意的平台是阿里云,“数加”其实是隶属于阿里云的。2009年创立的阿里云,就是将阿里自己剩余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以及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应用能力,以服务的形式对外输出以实现价值。2016年第二季度,阿里云的营收为12.43亿元,同比增长156%,占阿里同期营收的3.87%。至此,阿里云在全球云计算市场中按销售额排名第三,仅次于亚马逊云计算服务平台AWS和微软云计算服务平台Azure。
亚马逊
亚马逊是美国最大的网络电子商务零售公司,成立于1995年。亚马逊2016年第二季度的业绩数据显示,AWS净营收为28.85亿美元,运营利润为7.18亿美元,在亚马逊总运营利润的占比为55%。
尽管亚马逊电商业务还不如AWS业务盈利能力强,但这并不妨碍亚马逊对其电商业务的技术投入,而这些投入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运营效率,实现更好的用户体验。
亚马逊是电商企业中最早使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技术进行仓储物流管理的。它于2012年斥资7.75亿美元收购了机器人制造商Kiva Systems,将机器人运用到其各大物流运转中心,从而将物流作业效率提高了2~4倍。2013年12月,它又推出了无人机快递,将重量5磅以下的商品在30分钟送到客户手里。而在电商端到客户端的服务链条中,亚马逊还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每一个可能的角落。比如,在用户浏览环节,亚马逊能利用大数据洞察消费者需求并据此向消费者精准推荐商品,借此推荐,亚马逊能获得10%~30%的附加利润。不仅如此,2016年12月,亚马逊还推出了一家免排队结算的线下商店Amazon Go,购物者只需打开Amazon Go的APP,让一个扫描仪扫描其智能手机,门就会打开,他们可以选择任何商品。当购物者离开后,亚马逊才会结算所购商品金额。
亚马逊还通过科技产品扩大业务半径,提高用户黏性,比如它的电子书阅读器Kindle就能黏住用户不断购买其电子书。而其语音交互系统Alexa则被寄希望成为亚马逊继在线零售、亚马逊Prime和AWS之后的第四大支柱产业。内嵌在亚马逊智能音箱Echo中的Alexa,在Echo热销后被广泛关注。于2014年底推出的Echo,至2016年底时已卖出500万台。支持Echo用语音交互实现播放音乐、控制智能家居设备、创建购物清单、查询交通状况的,就是Echo的大脑Alexa。基于深度学习、云计算和搜索技术,Alexa正赋予Echo更多的功能。2015年7月,亚马逊宣布将Alexa语音技术免费开放给第三方开发者。而在2017年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上,内置Alexa的产品已经随处可见,智能家居、机器人、手机,甚至是汽车都有内置Alexa的。显然,内置Alexa的产品越多,Alexa越有可能成为智能硬件的连接中枢,而由此形成的智能硬件生态,对亚马逊意味着巨大的金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