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黄帝四经今注今译(陈鼓应著作集)
陈鼓应更新时间:2020-12-11 19:07:49
最新章节:附录:马王堆帛书《黄帝四经》校定释文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黄老学是以老子道论思想为主轴,结合齐法家“法”的思想,以及当时盛行的刑名观念而融会出的新道家思潮。这一思潮试图于社会政治层面提出一套君无为而臣有为的治国有效原则。《黄帝四经》就是教导君主如何用“道法”来统治百姓的,倡导文武并用、刑德兼行的道法、法术思想。全书分为《经法》、《十六经》、《称》、《道原》四篇。《经法》主要是讲治国必须依靠法制;《十六经》讲政治、军事斗争的策略问题;《称》讲施政、行法必须权衡度量,区分轻重缓急;《道原》则主要讲宇宙观。可以说,《黄帝四经》是老子道论在“治国”策略上的具体落实。本次注译,以1960年帛书小组整理出版的《马王堆汉墓帛书》本为底本,于每篇下列解题,每小节下列内容提要,每小段由原文、注释、今译、阐述等四部分组成,书末附《帛书黄帝四经校定释文》。“阐述”部分有助于更具体、更明确地了解全书的文义和思想底蕴。
上架时间:2016-11-01 00:00:00
出版社:中华书局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黄帝四经今注今译(陈鼓应著作集)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陈鼓应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老子道文化研究(2019年第1辑)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是先秦思想家老子的故里,是中国道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涡阳县委县政府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合作举办了“中国涡阳老子道文化国际学术论坛”,并精选部分学术论坛上发表的论文,编为《老子道文化研究》,以学术研讨的形式弘扬传统文化。本辑为创刊号,收录了14篇文章,主要涉及老子和道家思想、道家经典解读、道教与社会,以及道家历史文献文本考证等几方面内容。哲学22.9万字 - 会员
中国道统论(上)
本书以道统为主线,用中西比较的视野,对中国从古至今的学术思想进行梳理,发掘贯穿其中的思维方法、价值观和对理想社会的构想。解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天道观,是中国学术思想的显著标志。西周时期,就形成了“神灵之天”“道德之天”“自然之天”的天道观,连同民本思想等作为古代思想遗产,为孔、墨、老三哲所继承。不同天道观相互渗透、互相影响,产生更加精彩纷呈的思想成果。从中外交流的大历史观看哲学36.7万字 - 会员
蜀学与儒学
本书是作者近十余年蜀学与儒学研究部分成果的选编,基于对蜀学与儒学水乳交融关系的认识,从蜀学与儒学思想理论、人物事迹、学术成就、著作文献等方面深入剖析阐述,希望给有兴趣的读者提供参考。哲学25.8万字 帛书版《道德经》全本全译全解读(3册)
跨越千年时光,回归经典本源!本套装以马王堆帛书版《老子》为蓝本,三卷互补,层层递进!全本全译,逐字破解古文玄机;导读解析,梳理思想脉络与历史背景;深度注读,还原最贴近原意的哲学真义。从入门到精通,从阅读到研究,一套读懂中华文明最高智慧,探寻“道法自然”的终极答案!哲学52.2万字- 会员
曾子学刊(第1辑)
《曾子学刊》由山东大学曾子研究院/中国哲学史学会曾子研究会主办,为的是加强学术界对曾子思想的关注,培育曾子研究的后继人才,增进学界对海内外儒学发展现状的了解,为曾子思想与儒学思想的海内外交流提供平台。本书是第一辑,主要包括“学者访谈”“孝道思想及其历史发展”“儒家孝道与当代社会”“曾子孝道专题”“《孝经》研究专题”几个专栏,各位专家学者从经典、学理、实践等方面对儒家特别是曾子孝文化的内涵进行了丰富哲学19.6万字 - 会员
先秦诸子与中华民族精神
本书以先秦诸子思想为标的,比较详细地厘析了其中所孕育、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如对儒家心性论与中华民族的伦常之道、道家“道—德”论与中华民族的立世之道、庄玄禅的生命体悟与中华民族的生活之道等民族精神的发掘。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精神之所以能够被孕育、滋生,并茁壮成长起来,是因为它有自己深厚的哲学根基和肥沃的哲学土壤,因此本书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哲学底蕴也进行了探索和发掘,考察了其形而上的本体论维度。哲学68.8万字 - 会员
王阳明思想与诗歌研究
本书内容有三:一者分析阳明心学核心要素对佛教禅学的吸收,揭示了阳明心学与佛禅间密切而又复杂的关系;二者对王氏诗歌创作的动态性变化特点予以条分缕析,分别表现了以禅入诗、儒禅交融、讲学诗与佛禅结合的特点;三者尝试对阳明诗歌宗教美学境界进行概述。哲学23.1万字 - 会员
中国儒学(第十九辑)
《中国儒学》由中华孔子学会、郑州大学洛学研究中心主办,立足于学会,面向海内外,广泛联合儒学研究者,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儒学传统展开全方位的研究和探讨,不断激活其内在的精神和独特的价值,俾之在人类精神生活和文明的重建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哲学24万字 - 会员
《商君书》讲论
《商君书》始称《商君》,又名《商子》,是一部先秦时期的政治论文合编。书中记载的商鞅之学,不仅为秦国开启了百年帝业,更一举奠定了秦之后两千年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形态。本书着重于在春秋战国的时代背景下,全面呈现商鞅其人其学的思想轨迹、政治理念和制度设计等。解读国学典籍奥义、寻绎传统文化脉络,为当代的国家治理提供可靠的历史借鉴,为大专院校的教学、科研给予资料参考,为普通读者打开一扇了解法家思想的大门。哲学18.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