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会员
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理论与实践研究
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理理论和实践经验急需系统化研究。本书分为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理论和实践经验总结两个部分。当前中国的社会治理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成果,西方社会治理理论也具有特定的价值和适用性。民族地区社会治理要立足于民族社会价值多元的实际,将法治作为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前提;同时要把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等基本法律与当地的习惯法、村规民约综合运用。此外,要做好民族地民族史26.3万字2.7万人气 - 会员
中国的民族复兴与文艺复兴
《中国的民族复兴与文艺复兴》是中国固有的文学、音乐,舞蹈、绘画、建筑与雕刻,为中国固有文化精神的表现,自成一个系列。今日中国文化在新生中,今日中国的艺术自亦在新生中。舍短取长,是今日中国艺术家们应具的态度,中国固有艺术如此,对西方艺术亦如此。以两者之长融而会之,恢成浑然一体而仍不失民族精神者,便是中国文艺的复兴。民族史11.3万字2.6万人气 - 会员
西北民族论丛(第16辑)
《西北民族论丛》是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西北民族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集刊,以“西北民族”为研究重点,主要方向为西北民族史与民族关系史、西北民族与邻国交流史、西北民族宗教文化研究、西北民族地区自然环境与社会发展研究等。不仅涉及民族史、中外关系史、历史地理、历史文献学、科技史、文物考古等学科;而且也涉及民族学、社会学、地理学、法学、经济学等人文社会大学科,反映了海内外相关领域的最高研究水平。民族史28.2万字2.6万人气 - 会员
家屋与嘉绒藏族社会结构
本书根据对中国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硗碛藏族乡的田野调查资料,以家屋的名号“房名”的研究为切入点,讨论了嘉绒藏族的社会结构,是一篇关于嘉绒藏族社会结构的民族志。作者希望以此展现作为一个不同文化中的社会,嘉绒藏族社会结构呈现何种特殊性。民族史19.9万字2.6万人气 - 会员
中国少数民族史学史(上册)
这是国内第一部中国少数民族史学史的专著。这是白寿彝先生1984年提出的课题,2005年被列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中心重大项目,2016年完成,并通过教育部审查结项。该书通过细究古今各少数民族史学个案,综合探讨各时段、各区域少数民族的史学状况,分析少数民族史学的内容、特点、与中央王朝史学及其他民族史学关系等。民族史33.7万字2.6万人气 - 会员
东胡系民族基本史料辨析研究:东胡系民族资料汇编
《东胡系民族基本史料辨析研究》包括《乌桓基本史料辨析》《两汉三国时期鲜卑基本史料辨析》《慕容鲜卑基本史料辨析》《宇文鲜卑基本史料辨析》《段部鲜卑基本史料辨析》《拓跋鲜卑基本史料辨析》《秃发鲜卑基本史料辨析》《乞伏鲜卑基本史料辨析》《吐谷浑基本史料辨析》《柔然基本史料辨析》《契丹基本史料辨析》《库莫奚基本史料辨析》《室韦基本史料辨析》等十三篇东胡系民族文献史料辨析研究成果,力求在充分占有文献史料的基民族史25.1万字2.5万人气 - 会员
壮族社会文化发展史(下册)
文化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是民族间差异的所在。本书历述越人文化发展的进化和分化,一书在手既可以通观壮族在汉文化摄力圈内如何发展如何变化,又揭示了越人文化发展的主流和分流,具述了越人原始群、原始母权制及父权制早期的文化,可观照越人是如何调适与客观自然界的关系并发挥自创力迈过重重关卡发展而来,并对历史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民族史76.7万字2.5万人气 - 会员
壮族社会文化发展史(上册)
文化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是民族间差异的所在。本书历述越人文化发展的进化和分化,一书在手既可以通观壮族在汉文化摄力圈内如何发展如何变化,又揭示了越人文化发展的主流和分流,具述了越人原始群、原始母权制及父权制早期的文化,可观照越人是如何调适与客观自然界的关系并发挥自创力迈过重重关卡发展而来,并对历史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民族史71.5万字2.5万人气 - 会员
战国秦汉西南民族地理的格局与观念研究
本书以战国秦汉西南民族地理的格局与观念为研究对象,旨在详细梳理和研究族群演进格局、“华夷之辨”思想对族群空间建构影响的基础上,揭示民族地理观建构路径,阐明民族地理观与大一统多民族国家空间建构的关联。基于汉文史籍、汉译彝文史籍、考古、碑刻、环境考古等资料的梳理,文献分析、形象学、环境史、概念史等方法的使用,研究揭示:(1)战国秦汉西南族群演进具有区域性与族群性双重特征,且西南族群演进的“区域性多元一民族史34.1万字2.5万人气 - 会员
13—19世纪河湟多民族走廊历史文化研究
本书以13—19世纪河湟地区的历史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这一时期该地区的军政制度、土司演变、民族宗教、农业开发、茶马贸易、朝贡贸易、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较为独到的见解。本书的特点是史料翔实、内容涉及广泛,对境内各民族的发展均有较深入的研究,是作者多年来研究成果的汇集之作,是一部了解该地区历史不可多得的著作。民族史39.3万字2.5万人气 - 会员
清朝索伦部与满洲关系研究
本书从民族关系的视角出发,动态地研究索伦部与满洲的关系,遵循民族演进发展的过程,注重民族意识的变化,重点研究民族精英人物对民族决策的影响,展现清朝在统一国家的过程中,满洲统治者扩大疆域与整合民族的高超智慧。重视清朝实行的民族政策,分析民族联合的模式方法,总结出索伦部与满洲关系的性质和特点并作出评价。通过现象,找出特点,总结规律,吸收清朝解决民族问题的历史经验,继承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为当代民族工作民族史22.8万字2.4万人气 - 会员
嘉绒跳锅庄:墨尔多神山下的舞蹈、仪式与族群表述
墨尔多神山脚下,大小金川蜿蜒流淌于嘉绒藏地。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有甲居神秘的玛尼,梭坡、中路欢舞的卓和巴底、太平桥神圣庄严的达勒嘎……这些鲜活的地方性族群传统与世所熟知的汉语名词跳锅庄,不仅是民俗学我称与他称的区别,也不能被轻率地理解为类比性总称与个别专名的类属关系,它们之间的不同是根本性的,是一个名为嘉绒的共同体在神圣与世俗之间践行的一套族群文化表述模式:在以歌与舞为表征的身体实践系统中,可以联民族史20.9万字2.4万人气 - 会员
辽金元时期北方汉人上层民族心理研究
本书主要运用心态史学的研究方法,探讨辽、金、元时期北方汉人上层的民族心理。之所以以北方汉人上层的民族心理作为研究视角,是因为在王朝更替时期,“人心之所以为楚为汉者,皆倚之以为重”,尤其是其中一些很有影响的官僚、宗教领袖和士人,他们在历史关键时期的心态和选择,常常对社会有巨大的引领作用,因为在农业社会,集体无意识的盲目跟风心态,很有市场。且在少数民族主导建立的王朝中,能够和少数民族的皇帝和各级掌权人民族史27万字2.4万人气 - 会员
图说广东回族
本书是“图说广东民族宗教”丛书中的一本,回族是广东五大世居少数民族之一,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分布最广的一个民族。广东回族来源主要有3个层次:—是唐宋期间入粤贸易的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和大食番客的后裔;二是明清时期由各地而来的驻防军士、商人和宗教职业者;三是民国至建国初入居的各界回族人士。其人文习俗、艺术文化都有着独特的一面。“图说广东民族宗教”丛书将以图录形式全面表现广东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民族史6.4万字2.4万人气 - 会员
多维视野的壮族形象建构研究
本书围绕着壮族形象建构的问题,分析了历史文献、壮族口述作品、当代壮族历史书写、壮族英雄叙事、壮族山歌活动、文人书面文学、仪式活动、品牌创建活动、全球性交流活动的壮族形象建构功能、建构规律、建构特点,探讨了文化认同在壮族形象建构中的具体作用,总结了壮族形象建构活动的共性规则,为壮族形象的建构实践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本书的研究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壮族形象建构意识,促进壮族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也为进一步民族史22.5万字2.4万人气 - 会员
文本与唱本:苗族古歌的文学人类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文库)
完整意义上的苗族古歌应包括文本与唱本。除了学者搜集、翻译、整理的文字文本之外,苗族古歌至今还以唱本的形式流传于民间,后者是源,前者是流。本书从文学人类学视角,对苗族古歌这一非汉民族的活态口头诗学进行田野调查,从歌词与民俗、唱者与听者、功能与传承等多个维度系统梳理了苗族古歌从演唱到记录的文本流变,在对不同方言区的苗族古歌进行深描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苗族口头文化传统在中国多元文化格局里的价值和意义。民族史22.6万字2.4万人气 - 会员
英雄史诗论集
当蒙古民族尚未形成,更谈不上国家的古老时代,各个分散的蒙古氏族和部族共同聚居于南西伯利亚和中央亚细亚的时候,出现了英雄史诗并逐渐得到发展,反映了蒙古氏族和部落的婚事斗争和对外争战。在那漫长的岁月里,蒙古氏族和部落出现许多勇敢无畏的英雄人物,为保卫家乡和和民众,与外来挑衅者入侵者进行长期艰难困苦的斗争,史诗歌颂了他们坚韧不拔的英雄主义精神,这些史诗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形象性和艺术性。本书基于作者对活态民族史18.7万字2.4万人气 - 会员
西藏古文明中的中原文化因素
本书是石硕教授牵头的课题组集体经过数年调查研究完成的。上编石器时代主要从西藏考古发掘的出土文物出发,论证西藏古文明中的中原文化因素。下编则从吐蕃时期以藏、汉文字记载为依据,明显看出中原文化因素对西藏地区日益加深的影响。本书有理有据,实事求是,材料丰富,论证充分,值得一读。民族史19.2万字2.4万人气 - 会员
西北民族论丛(第17辑)
《西北民族论丛》以“西北民族”为研究重点,主要方向为西北民族史与民族关系史、西北民族与邻国交流史、西北民族宗教文化研究、西北民族地区自然环境与社会发展研究等。从学科来讲,西北民族研究不仅涉及历史学中的民族史、中外关系史、历史地理、历史文献学、科技史、文物考古等学科;而且也涉及民族学、社会学、地理学、法学、经济学等人文社会大学科,反映了海内外相关领域的最高研究水平。民族史32.9万字2.4万人气 - 会员
纪念:犹太历史与犹太记忆
为什么讲述实际发生事件的历史没有在犹太教中发挥作用?为什么历史学家从来不是犹太人集体记忆的第一个保存者?本书是研究集体记忆问题的史学名著,曾荣获美国国家犹太图书奖。全书对犹太记忆和犹太历史的编纂做了从古至今的全景式考察,系统地概括论述了犹太民族参与过去的方式。作者对历史与记忆做出重要的区分。他认为,如果说希罗多德是西方“历史之父”,那么犹太人就是西方“记忆之父”。犹太人是一个记忆的民族,而不是历史民族史10.5万字2.4万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