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0章 未来规划
苏轻言的脚步轻快而有力,山间的晨风吹拂着她的发梢,带来一丝清新的凉意。她没有直接去往青溪镇,而是先绕道回了一趟村子。
她要去锁上那座青砖大瓦房的院门。
虽然她们暂时不会住在那里,但那终究是属于她们的产业,是她用五亩地换来的退路,绝不能让苏大志一家再有任何可乘之机。
她走到自家院门前时,恰好看到婶婶刘氏正探头探脑地往院子里瞧,眼中满是贪婪和算计。看到苏轻言突然出现,刘氏吓了一跳,随即脸上挂起一丝不自然的讪笑。
“轻言啊,你……你这是从哪来啊?”
“我去哪,好像跟婶婶没关系吧?”苏轻言懒得跟她废话,径直走到门前,从怀里掏出一把她花了两文钱买来的旧锁,“咔哒”一声,将院门锁得严严实实。
刘氏看着那把冰冷的铁锁,脸色顿时变得难看起来。她原本还想着,苏轻言姐弟俩住到那破茅屋去,这大宅子空着也是空着,她可以偷偷过来,把院子里那几棵果树结的果子摘了,或者把屋子租给外乡人赚点小钱。
现在看来,是彻底没指望了。
“你个死丫头,防我们跟防贼似的!”刘氏忍不住骂道。
“难道不是吗?”苏轻言回头,淡淡地瞥了她一眼。那眼神平静无波,却让刘氏莫名地感到一阵心虚,后面的话硬生生被噎了回去。
苏轻言不再理会她,转身大步离去。她知道,从锁上这扇门开始,她就彻底掌握了主动权。苏大志一家再想从她这里占到任何便宜,都将是痴心妄想。
处理完这件事,她才真正放下了心,朝着青溪镇的方向走去。
青溪镇是大夏王朝一个很普通的乡镇,但因为地处水陆交通的要道,倒也颇为繁华。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两旁,店铺林立,酒楼、茶馆、布庄、米行,应有尽有。街上人来人往,叫卖声、吆喝声不绝于耳,充满了人间烟火的气息。
苏轻言没有急着去买土豆,而是像一个真正的商人一样,开始进行她的“市场调研”。
她先是仔细观察了镇上所有卖吃食的摊位和店铺。
大部分摊位卖的,无非是些炊饼、包子、馄饨之类的主食,味道寡淡,做法单一,毫无新意可言。几家像样的酒楼,菜品也大多是些本地的家常菜,口味偏向咸鲜,对于吃惯了麻辣酸甜的现代人来说,实在是乏善可陈。
这个时代的饮食文化,就像一块尚未被开垦的处女地,充满了无限的机遇。
苏轻言的心中越发火热。
接着,她又走访了几家米行和菜市,详细询问了各种食材的价格。
她发现,这个时代的物价水平相对较低。一文钱可以买一个黑面馒头,十文钱就能买一斤最普通的猪肉。而像土豆、红薯这类产量高、易于储存的根茎作物,价格更是便宜得惊人,几乎是白送都没人要的地步。
这对于以土豆作为主打产品的她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这意味着,她的启动成本,将会被压到最低。
做完这一切,她的心中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商业规划。
第一步:产品定位。
她要做的“狼牙土豆”,目标客户不是那些追求温饱的底层百姓,也不是出入高档酒楼的富商乡绅,而是那些手头有几个闲钱、追求新鲜口味和时髦的年轻人、妇人以及孩子们。这个群体的消费能力不容小觑,且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第二步:定价策略。
她不打算走低价路线。东西越是便宜,越容易被人轻视。她要用最便宜的原材料,做出最高档的口感,然后定一个中等偏上的价格。比如,五文钱一小份。这个价格,既能保证足够的利润空间,又在目标客户的可接受范围之内,还能营造出一种“物有所值”的高级感。
第三步:营销手段。
她深知,好的产品也需要好的营销。开业初期,“免费试吃”是必不可少的引流手段。同时,她还要打造一个干净、卫生、有辨识度的摊位形象,与周围那些油腻邋遢的摊贩形成鲜明对比。一个独特的故事,一个响亮的品牌名,都能为她的产品增加附加值。
第四步:未来发展。
小吃摊只是她的起点,绝不是终点。当“狼牙土豆”成功打响第一炮后,她会立刻推出第二款、第三款爆款小吃,比如烤面筋、铁板豆腐等等,不断地给市场带来新鲜感。
当资金积累到一定程度,她就要立刻摆脱流动摊贩的身份,盘下一家属于自己的店铺。
再然后,就是建立自己的食材供应基地,开办自己的加工坊,组建自己的运输队……最终,打造一个集种植、生产、销售、餐饮于一体的,属于她苏轻言的商业帝国!
这个宏伟的蓝图,在她的脑海中一点点地清晰起来。她的眼中,闪烁着野心与智慧的光芒,那是一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自信。
此刻的她,早已不是那个只会哭泣和绝望的农家孤女,而是那个曾经在二十一世纪的商海中叱咤风云的餐饮女王。
她只是换了一个战场,重新开始而已。
规划完毕,苏轻言才不慌不忙地走进了菜市。
她来到一个卖杂物的摊位前,花了两文钱,买了一小块火石,这是未来生活的必需品。
然后,她走到了一个几乎无人问津的角落。那里堆着一小堆长相丑陋、沾满泥土的根茎,正是这个时代被称为“地蛋”的土豆。
摊主是个上了年纪的老汉,见有人过来,有气无力地抬了抬眼皮。
“大伯,这地蛋怎么卖?”苏轻言开口问道。
“你要这玩意儿干啥?不好吃,还容易吃坏肚子。”老汉好心地提醒道,“你要是真想要,随便给几文钱,这一堆你都拿走。”
苏轻言心中一喜,面上却不动声色:“我家里穷,买不起米面,只能买这个回去当主食糊弄肚子。这样吧,我身上就剩下最后三文钱了,您看能卖我多少?”
她将那三枚铜钱摊在手心。
老汉看着她一身洗得发白的旧衣和那真诚的眼神,叹了口气,摆了摆手:“罢了罢了,看你个女娃子也不容易。这三文钱我不要了,这一小筐你都背走吧,算我送你的。”
“那怎么行。”苏轻言坚持将三文钱塞到老汉手里,“您做生意也不容易。您放心,以后我若是还需要,还来找您买。”
老汉推辞不过,只好收下,看着苏轻言的背影,不禁摇了摇头。多好的一个姑娘,就是脑子不太灵光,放着好好的米不吃,非要吃这没人要的地蛋。
苏轻言却像是捡了天大的便宜,心情愉快地背着那一小筐土豆,走出了菜市。
她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又绕到了镇上的木匠铺。她将自己那把简陋的波浪刀拿给木匠看,又花了一文钱,请木匠帮忙在刀的另一头,安上了一个结实的木柄。
这样一来,这把刀才算真正成了一件像样的工具。
做完这一切,她才心满意足地踏上了回家的路。
夕阳西下,将她的身影映在青石板路上。
她的背篓里,装的不仅仅是几十斤廉价的土豆。
那是她的第一桶金,是她商业帝国的基石,是她即将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里,掀起万丈波澜的,第一颗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