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四,从种田开始的悠闲生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我要种地!

“咋说?”

放下碗,周母周父对视一眼,他们被周红兵的话勾起好奇。

二子周红兵向来懒散,可在二老眼里却是个能人。

毕竟全村属他学历拔尖,在县里上过初中哩。

不提学习怎么样,光是他接触的那群城里同学,就不简单。

感受到二人火热急切的目光,周红兵正正身子,缓道:

“众所周知,我是咱们村学历最高的。消息也最灵通。”

“咦——

恁咋这不要脸嘞,前村下放的张老九,正经大普毕业,恁学历比他高?”

周父看不惯儿子说没用的,出言打断。

闻言,周母不高兴了,白眼自己男人。

见状,周父小脖一缩,立马小鸡见老鹰般乖顺起来,不敢再多嘴。

周侉子是北方人,跟着部队渡江来的南边,根基浅。

而周母则祖祖辈辈都生活在红旗村,根深蒂固。

两人结合后,周母仗着娘家和乡亲,总是压周父一头。

周父扛过枪上过战场,起初很不服。

后来吵了几回嘴,每每乡里乡亲都帮周母骂周侉子。

他实在斗不过,渐渐的,也就服了,成了个怕老婆的。

‘嘿嘿’一笑,见老两口还是和以前一样,周红兵忍俊不禁。

“我同学李甜甜她哥就在拖拉机厂干,办公室文书嘞。

有次到她家做客,我说想在县城找个事做,他哥就和我说,千万别进拖拉机厂。”

“啊!怎么说?”周母忙问道。

喝口粥润润喉,周红兵继续道:

“上面吹风,要搞乡镇企业改制,拖拉机厂定农不定工,不属于国营企业,属于乡镇企业,再享受不到国营厂技术帮扶。”

周红兵结合上辈子记忆,说的半真半假,听得老两口一愣一愣。

周母心里打鼓,将信将疑道:“乡镇企业不也是企业,好好干,也不差吧?”

“嗐,怪我没说清楚,娘,你知道拖拉机厂为什么被定成乡镇企业吗?”

“为啥?”

“效益差!一年只能干半年活,工资自然是只发半年的。

一个月十几块钱,一年下来,能领到七八十工资就烧高香了。

还不抵种地呢。”

“啊!李瘸子家那口子可不是这么说的。”

周母张大嘴巴,不可置信。

李瘸子家那口子可是在她面前把拖拉机厂吹成了朵花,又是包吃住,又是高工资。

这和周红兵说的,相差甚远。

思索一番,周母选择相信自己儿子。

“不行!我得到李瘸子家理论去!这是把我当猴耍了!”

说话,周母起身,叉腰要出门去闹。

一把将周母抓住,周红兵怕自己胡说被揭穿,急道:

“保媒拉纤还把瘸子夸成一米八大高个呢,不然谁嫁呀。

钱不是还没给嘛,算了,犯不上去闹。

这事也就知道她是样什么人了,以后不来往就是。”

周父认同周红兵说的,也劝道:“红兵说的对。你快坐下,别再瞎折腾。”

被周红兵劝住,周母白眼多嘴的周父,儿子上过学,懂的多,有他个老农多嘴的份儿。

“这事不能就这么算了,我是谁,全县三八红旗手,她把我当猴耍,我得把场子找回来。”

周母气呼呼的,这一趟她搭进去不少鸡蛋白糖,实在气不过。

眼珠一转,周红兵笑道:

“这拖拉机厂坏,不是一天两天,她拉人去厂里挣拼缝钱,坑的也不是一个两个。

总有人会去她家闹的,咱们到时候再去痛打落水狗就是。”

想想是这么回事,周母缓和下来。

见周母消气,周父好不死的来句,“你就是脾气冲,你看红兵,考虑的多周到。”

闻言,周母火气‘腾’一下又起来了,阴阳怪气道:

“老周,你长行市了!

你意思是我脾气不好,你忍了一辈子是吧。

不喜欢我这样的,当初你别死皮赖脸转业留在南边,跪着求孩儿爷非要和我搞对象啊。

你现在知道说了,还扯着二子的话当大旗。”

周母越说越气,“我知道了,大子原来是称你心啊,挑了个绵里针,笑面虎的婆娘,来和我斗。”

周父被周母连珠炮似一顿说,顿时耷拉下脑袋,像霜打的茄子。

抬头,他似想起什么,往窗外看看,生怕屋外有人听见。

“你小声点,大子家那口子这两天在气头上,饭都不来吃了。

让她听到,又要和大子闹。

大子性格软,又是个闷葫芦,受气就到我这哭,烦。”

“哼——”

冷哼一声,周母不以为意。

她顶看不惯大儿媳那笑里藏刀的性格,前几天才找事大吵一架,她可不怕闹。

“大子真是没出息,被个没把的压着,天天就知道哭,和她干呀。”

“我不也被你治一辈子。”

“你!”

周红兵微微蹙眉,打断两人争吵:

“爹,娘,你们就别吵了,也别瞎折腾了。

儿孙自有儿孙福,大哥家的事你们别管,我的事,我也自有主意。”

“什么主意?你说出来,爹娘给你参谋参谋。”

“我要种地。”周红兵坚定道。

“种地?”

周父周母相视一眼,不敢相信自己耳朵。

刚还说周红兵想的周全,怎么他要干土里刨食的活?

“土里刨食可不容易,再说,现在上面对包地的态度还不明朗,你咋想干这?”

“我在县里听说了,上面已经下令,包地年限延长,最短十五年不动。

而且文件上还说,加快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这是要出新‘地主’嘞!”

“二子,这话当真?”

“真的!我老师亲耳听的汇报。”

闻言,周父双眼放光。

他一辈子在田里忙活,这里面的门道,他可清楚。

包产到户后,村里几家脑子灵光的,早早盖上小拱棚,种菜往城里卖,可发老鼻子财了。

其余大家则在观望,上面态度不明朗,都怕投入打水漂。

他也在观望。

要是周红兵说的是真的,地能确定下来,十五年都是个人的……

他心思开始活泛。

“我在县里上学的时候,听过不少农业专家的课,专业知识包够,加上爹的实践经验。

这‘地向种田能手集中’,不就是向我们周家集中嘛!”

“那是。”

被周红兵一夸,周父得意一笑,庄稼把式他可不输人。

“哼,那不还是个种地的,神气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