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鹄起苍茫:大汉风云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1章 刘邦登基,大汉王朝的诞生

我是刘邦,站在长乐宫前,听着青铜编钟轰然作响,三十六名乐师垂下的金丝流苏晃得我睁不开眼。我摸了摸身上这袭十二章纹的玄色冕服,金线绣的日月星辰硌得皮肤生疼,恍惚间竟想起沛县泗水亭那身洗得发白的粗布短打。

“这真的是我该穿的衣裳吗?”我心里暗自嘀咕,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冕服上精美的刺绣。二十多年前,我在沛县街头混日子,最大的愿望不过是能顿顿有酒喝,有肉吃,如今却要穿上这象征着天下至尊的冕服,成为这天下的主人。命运的轨迹,竟如此奇妙地发生了转变。可一想到即将登上那至高无上的皇位,我的心又忍不住开始狂跳,那是权力的诱惑,也是责任的重压。

“汉王请登坛!”谒者令尖锐的嗓音刺破云层。我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扶着白玉栏杆拾级而上。余光瞥见台阶下密密麻麻的人影,萧何捧着玉玺的手微微发颤,青玉螭虎钮在阳光下泛着冷光;韩信一身银甲站在武将之首,腰间长剑穗子被风吹得猎猎作响;就连素来镇定的张良,此刻也正用羽扇轻轻敲打着掌心,眼神里藏不住的期待。

看着这些追随我多年的兄弟,我心中五味杂陈。他们有的与我相识于微末,有的是半路追随,但都陪着我经历了无数生死考验。如今,我们终于走到了这一步,可我不知道,登上皇位之后,我们之间的情谊是否还能如从前一般纯粹。我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让他们都能享尽荣华富贵,可又忍不住担忧,权力会不会让我们之间产生隔阂?

坛顶的黄绸在狂风中翻卷,我望着坛下黑压压的人群,耳边突然响起项羽在垓下的怒吼。那家伙临死前还在骂“天要亡我”,可这天下从来不是老天爷给的——是我带着这群兄弟,从沛县街头打到咸阳宫阙,用刀剑和血泪拼出来的!想到这儿,我下意识握紧了拳头,指节撞在玉圭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这些年的苦,总算是没有白受。”我在心里对自己说,目光扫过坛下的众人,仿佛又看到了那些艰难的岁月。鸿门宴上的惊险,彭城之战的惨败,每一次都差点要了我的命。但我挺过来了,靠着自己的隐忍,靠着兄弟们的帮助。可如今,看着这来之不易的一切,我又有些不安,不知道这皇位是否真的能坐得安稳。

“汉王受天命,绍百王之业,今即皇帝位——”礼官的唱诵声中,萧何跪行向前,将玉玺高举过头顶。冰凉的玉璧贴着掌心,我忽然想起第一次见到始皇帝车驾时,自己仰着脖子说出“大丈夫当如是也”的轻狂模样。二十载光阴,当年那个混酒吃的亭长,竟真的走到了这一步。

“原来我真的做到了。”我看着手中的玉玺,心中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自豪。但同时,一丝恐惧也在心底蔓延。这玉玺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也意味着无尽的责任和危险。天下刚刚平定,各方势力暗流涌动,我真的能掌控这一切吗?我想起了项羽的失败,他那么强大,最终却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我会不会重蹈他的覆辙?

“吾皇万岁万万岁!”山呼海啸般的喊声震得我耳膜生疼。我扫视着跪在坛下的诸侯群臣,看见赵王张耳白发苍苍的头顶,淮南王英布紧绷的下颌,还有那个总爱皱着眉头的曹参,此刻正红着眼眶拼命叩首。这些跟着我出生入死的兄弟,终于能跟着我享一回太平了。

看着他们,我心中满是欣慰,却也有一丝警惕。权力会改变人,我怕他们有了权势之后,会变得不再是我熟悉的那个样子。我暗暗发誓,一定要制定好规矩,让大家都能安安稳稳地享受这来之不易的富贵,也让这天下能长治久安。但我也知道,这条路不会轻松,前方还有无数的挑战在等着我。

“起驾!”随着谒者令的高呼,我转身走向新修的太极殿。冕旒撞在金冠上叮咚作响,恍惚间又回到了鸿门宴那晚。项庄的剑影、范增的冷笑、樊哙生啖生猪肩的豪气……若不是张良那番周旋,哪有今日?我回头望向人群,正巧对上张良温和的目光,他轻轻颔首,羽扇在胸前划出个意味深长的弧度。

踏入太极殿时,鎏金蟠龙柱映得人睁不开眼。我在九龙御座前站定,感受着身下冰凉的玉石台阶。当年项羽一把火烧了咸阳宫,如今这座新宫阙,总算是有了些天子气象。余光瞥见陈平正躲在柱子后头抹汗,这个鬼点子最多的谋士,此刻却紧张得像个初入仕途的小吏。

“陛下,该祭天了。”叔孙通的提醒将我拉回现实。我接过祝官递来的玉帛,望着殿外飘飞的祭文,思绪却飘回了丰邑老家。爹总说我是个不成器的混子,如今若他老人家还在,看到我坐了这天下至尊的位子,不知会作何感想?还有发妻吕雉,这些年跟着我颠沛流离,总该给她个皇后的名分了。

祭天大典持续了整整三个时辰。当最后一缕斜阳掠过未央宫阙,我揉着发酸的脖颈走下祭坛。韩信突然抢上几步,玄甲上的铜钉在暮色中泛着幽光:“陛下,臣有一事相求。”我挑眉看着这个让我又爱又怕的家伙,他平定齐赵时的英姿,讨要假齐王时的跋扈,此刻都化作眼前谦卑的姿态。

“但说无妨。”我不动声色地握紧了腰间玉佩。

“恳请陛下封陈豨为钜鹿守,此人骁勇善战,定能为陛下守好北方门户。”韩信的声音掷地有声。我盯着他棱角分明的侧脸,想起蒯通劝他谋反的密报,指甲几乎掐进掌心。面上却依旧笑着:“将军举荐之人,朕自然信得过。”

夜幕降临时,长乐宫亮起万盏宫灯。我屏退众人,独自站在未央宫的城楼上。远处的长安城灯火如星子般闪烁,百姓们的欢声笑语随风飘来。想起刚入咸阳时,秦人畏我如虎,如今却也能安居乐业了。这天下,总算是定了。

登基大典结束后,我独自登上未央宫的城楼。夜幕下的长安城灯火点点,宛如散落的星辰。寒风呼啸着掠过城垣,掀起我宽大的袍袖,却吹不散我满心的思绪。望着城中那一片片低矮的民居,我仿佛看到了无数百姓的面容——有在田间劳作的农夫,有沿街叫卖的商贩,还有那些在战火中失去亲人的孤儿寡母。

“朕终于成了这天下之主,可这天下,终究是百姓的天下啊。”我喃喃自语,声音被风卷着,消散在夜色里。想起这些年的战乱,百姓们流离失所,食不果腹,许多村落都成了废墟,我的心就像被重锤敲击着。如今仗打完了,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让这天下的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

我希望,从今往后,田间的庄稼能年年丰收,农夫们不用再担心战火毁了家园,可以安心地春种秋收;我希望,商人们能放心地走南闯北,集市上能摆满琳琅满目的货物,到处都是热闹的叫卖声;我希望,孩子们能在学堂里安心读书,不用再跟着父母四处逃亡,将来都能成为有学问、有本事的人。

“得让萧何尽快把律法修订好,让百姓们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我握紧拳头,暗暗下定决心。只有律法公正严明,百姓们才能有安全感,这天下才能真正太平。还要兴修水利,多开垦些良田,让百姓们都能吃饱饭。对了,还有赋税,不能收得太重,得让百姓们有余钱过好日子。

想到这儿,我又想起了沛县的乡亲们。等一切安定下来,一定要回趟老家,看看那些儿时的伙伴,看看生我养我的地方。我要让他们知道,那个曾经混日子的刘季,如今成了这天下的皇帝,也一定会让全天下的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陛下在想什么?”张良的声音突然从身后传来。他褪去了朝服,一身月白长衫更显洒脱。我望着他手中新酿的米酒,想起月下初遇时那个温润如玉的少年,如今也添了几缕银丝。

“在想这江山该怎么守。”我接过酒爵,辛辣的酒水入喉,烧得眼眶发烫,“当年约法三章,不过是权宜之计。如今天下初定,律令、礼仪、赋税……哪一样不得从头谋划?”

张良轻轻摇晃着酒爵,目光投向未央宫巍峨的飞檐:“陛下英明。叔孙通已在修订朝仪,萧何的《九章律》也快成了。只是……”他突然顿住,烛光映得他眼底的忧虑愈发明显。

“只是韩信?”我苦笑一声,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垓下之战后,这个名字就像根刺扎在我心里。他太耀眼,也太危险。

张良没有接话,只是默默斟酒:“陛下记得当年登坛拜将时,说过‘国士无双’四个字。”

夜风卷起衣角,我望着未央宫前波光粼粼的太液池。是啊,没有韩信,哪来今日的大汉天下?可这天下容得下万千功臣,却未必容得下一个功高震主的齐王。

“子房,”我拍了拍他的肩膀,“明日早朝,让韩信进殿吧。”玉杯相碰的脆响中,未央宫的更鼓沉沉传来,惊起一滩栖息在池边的白鹭。新朝的第一夜,就这样在忐忑与期待中缓缓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