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八四,那年渔火正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7章 商量完成,动手

“胜兵,我家里都歇在那呢。

要不,我让我娘家兄弟过来看看。

能挣到钱就挣,要是挣不到,也就多费点功夫。”陶菊实在憋不住了,小心的问出了一句。

马胜兵正在思虑,听到他媳妇这话,忍不住的又是瞪了一眼。

这不是当着外人面,给他露怯,丢他的脸么。

搞的他好像多在乎这一毛两毛的生意似的。

其实马胜兵也清楚,陆恒给他开出的一块二,是实打实的。

但给他开出的五毛到八毛的收购价,这个上面却是相当有弹性。

为啥后世都说这个年头做生意容易挣钱?

没别的原因,就因为这个年头的生意,基本上都是不透明,都是某个区域里垄断的。

就像是陆恒给他们定的规矩一样,林家村的生意是杨桃的。

但林家村以外,七八个大队,几十个村子,都是他们姓马的。

而现在农村,除了农忙时节,其他时间并没有后世的那些零工做。

这个年头,想做农民工,都是很困难的一件事。

所以他们马家兄弟,如果要做这个生意,五毛钱一斤收购也行,三毛钱一斤收购也可以。

就算五毛钱一斤收购,一块二卖,那也是七毛一斤的利润。

一天收个十斤,那一个月就是两百多的利润,相当于一家两个劳动力一年的收入。

别的工作,到哪去挣这笔钱?

至于陆恒说的一块五到两块的收购价,那总要给陆恒留点利润的。

这些事,马胜兵都懂。

他刚才的犹豫,其实也就是装个为难的样子,好让陆恒欠他一个人情,却是没想到所有的气氛,都让他家娘们给破坏了。

这个时候,马胜兵绷着也没意思了。

直接对着陆恒露出笑脸说道:“陆同志,您给脸,我一定接着。

我先让我大舅子过来学一下。

他们也没什么文化,就怕没那个脑子。

要是好做,以后在青山公社,您放心,我保证没人敢找杨桃同志的麻烦。”

南方人很少说“您”这个字眼。

这种尊称,还是解放后从电影电视当中学到的。

像是马胜兵说这个字眼的时候,都咬的很生硬。

就好像特意说给陆恒听似的。

“那就这样吧。

我这几天,尽量把这个事情,交给我婶子。

说实话,我也得尽快回金陵。

在这边,自来水没有,卫生纸没有,我还真不习惯。

下次我过来,或者别人过来,我会把那二百三的钱带过来的。

我还是那句话,钱我可以不要,但这口气,你一定要给我出了。

哦,到我走的时候,还得你们大队给我开封介绍信。

特么的,前面十几年风风雨雨,老子都没吃过这么大的亏。”陆恒咬牙切齿的说道。

“行,行,行,您放心。

我一定给您留意着这个事。

别说您,就是我,听到在我们大队发生的这个事,也感觉丢脸。”马胜兵没听出陆恒话语里的陷阱。

这不是马胜兵智商不行,而是断层次的认知碾压。

别的不说,就像刚才陆恒说的收购蚂蝗一样。

收东西容易,但怎么出货,在现在消息闭塞的情况下,

按照马胜兵他们的理解,要不是在那个医药厂有人,人家凭什么收你的?

但陆恒却是可以拍着胸口保证这点。

这就是能耐。

就像是现在社会上最风光的那些夹包“倒”爷一样。

平常人,想着搞点盘条啥的,提着猪头根本就找不到庙门。

但那些人,只是一个电话的事情。

就是这么简单。

陆恒起身轻笑道:“这些都是小事情,我就想着给我婶子寻条活路。

至于其他事情,你们夫妇慢慢商量。

茵茵,咱们回家。

拿网兜去捞蚂蝗。”

马胜兵刚才那个瞪眼,陆恒看到了,

哪怕他离开马家,马家夫妇打架下狠手,也不关他的事情。

现在陆恒是底子薄,所以要拉上马家兄弟给他保驾护航。

但等到他羽翼渐丰的那时候,他也会毫不犹豫的收拾这兄弟俩。

陆恒一直就不是个老好人性格。

前世十几年的等待与失望,陆恒没被煎熬成变态,就已经算不错了。

“哥……

你为什么要?要?……”走在回家的路上,小丫头还是忍不住问出了这个。

陆恒很自然的摸了摸林茵的脑袋,轻声笑道:“做什么事,得有耐心。

你想想,明摆着挣钱的事。

要是只有你妈一个人做,别人会不会嫉妒她?

会不会想着给她使坏?

要是再没个人帮衬着你妈,那生意就做不成了。”

林茵前后偷瞄,这个时候,街面上的人已经散去了。

每天也就早上六点左右的时候,这边会繁嚣一会。

卖肉的,卖豆腐的,等等,都是那个点,推个车子,或者挑个担子,沿途吆喝一阵。

等过了时间,自然去别处吆喝了。

这也是因为上百户人家的林家村,在青山公社算大村了。有什么好东西,小商小贩先紧着这边卖。

等这边生意做完了,才会去那种小村子。

这个年头姑娘嫁人,都选择大村子来。

就因为买什么东西都方便。

小丫头眼见没人注意,倒是没有躲闪,而是眼神微眯,浅露微笑,很享受陆恒这样的亲昵。

她也不知道为什么。

可能就是几年前她父亲出意外后,小丫头一直是没什么安全感。

但自从昨儿个陆恒来了,她的安全感也来了。

不论陆恒带来的是亲情还是爱情,反正小丫头挺享受这种情感的。

网兜是杨桃现编的。

棉线制成,就像织丝网一样。

这也是青山公社唯一的副业,女人活计,一个月能挣到五块八块算不错了。

从供销社拿丝线,然后编织成网。

供销社再回收,几毛钱一米。

一个人,不耽误农活,在家就能做,多多少少总能挣上几块。

网扣用竹条弯成,小丫头兴高采烈的扛着网兜,陆恒拎着小桶,一起往村外走去。

这个年头资源的确富裕。

就像这个时间节点的野外沟叉里的野草上面,趴着最多的不是蚂蝗。

而是青色或者铁红色的小龙虾,

密密麻麻。

但陆恒没办法,这年头这个玩意,还真没什么人吃。

都谣传这玩意是小日子带进来的,据说是为了细菌战。

当然,后来证明,那是以讹传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