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
浮生之中,她如四月春风
“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
这是我心中永远的锦句。
相信也是许多女子心中的锦句。
只是,这谨记心间的言语,在现实的喧嚣浮华里,渐渐成了一份奢望。
可百年前,却有个淡雅的女子做到了。
她,就是受千万人爱慕的民国女子林徽因。
头衔里有着大家闺秀、社交名媛的林徽因,除了有林长民的女儿,梁启超的儿媳,梁思成的太太,徐志摩的心上人,陆小曼的情敌等诸如此类世人皆知的标签外,才貌双全的她,也是当今女子的榜样。
她是一个聪慧的女子。
和所有女子一样,少女时期的她也爱浪漫。遇见风流倜傥的徐志摩,她也会怦然心动。然而,面对不合适的爱情,小小年纪的她却能冷静、理智地抽身而退。
一如简·奥斯汀笔下的埃丽诺,她们皆是那种小事感性、大事理性的女子。
传奇般天崩地裂的爱情,不是她想要的。因为,她太明白其间的得失了。
暗思忖,作为梁太太的她,之所以获得人人艳羡的幸福婚姻,跟其为人睿智、理性有着莫大的关系。
不是吗?
百转千回,徐志摩和陆小曼曾那般海枯石烂地爱过,到头来,终还是恨意满满。
她也是一个坦诚的女子,一如世间明媚的太阳。
结婚前夕,梁思成问她:“有一句话,我只问这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她坦诚回他:“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
当她爱上了金岳霖的时候,她坦率地跟丈夫梁思成说:“我苦恼极了,因为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对此,思成是成全,老金是尊重。
就此,她的人品,思成的度量,完美地化解了一次婚姻里的危机。
她又是一个有才华的女子,独立且坚强。
她固然是美的,除了人美,更美的是她的内在,是关乎才华、关乎独立、关乎热爱的美。
她写诗,诗可流传,一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至今传诵在世间。她做设计,所出设计皆获殊荣。她参与设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徽,至今闪耀在世界各地。她,真的是一个在文学、艺术、建筑、哲学等方面皆造诣颇深的奇女子。
胡适言她,是“一代才女”。
沈从文言她,是“绝顶聪明”的人。
泰戈尔赞美她:“你的美丽和智慧不是借来的,是爱神早已给你的馈赠,不只是让你拥有一天、一年,而是伴随你的终生,你因此而放射出光辉。”
于她而言,这一生是诗人、作家、教授,但最能代表她的是三个字:建筑师。
任凭世事变迁,她始终坚定地热爱着建筑事业。生之岁月里,建筑于她,是宿命的安排,更是不懈的追求。
在游历欧洲之际,知晓世界上有建筑这么一门学科后,她即在心中把建筑当作自己终身的事业。随后就是付诸行动,毅然决然地在当时拒收女生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做了旁听生。即便如此,她依然以七个优等九个良好的成绩完成了学业。与梁思成七优十良的成绩相比,亦是不相上下的。宾大规划系教授黄振翔曾如是评价她:“林徽因在宾大的成绩不但是好,是极棒。以今天的话,她是个学霸。”
如此看,她对建筑的热爱是刻进骨子里的。
而后的数十年间,她和志趣相投的思成为考察古建筑,曾多次结伴而行,踏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即使久病卧床,她依然不曾放弃对建筑的研究,并用非凡的毅力取得了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巨大成就,和思成一起,创造了中国建筑事业的辉煌。
她用自己的双脚,丈量了自己的人生;她用自己的热爱,活出了与同时代女性不同的生命轨迹。
这样的徽因,如一株木棉,可承载生命中的风吹雨打。
岁月里,她始终心有热爱,认真地过好热气腾腾的每一天。一如她所说过的:“埋下一些美好的种子,只为心安;许下一些美好的愿望,等待继续。”
种花香拂面,燕过声掠耳。
如是,她才可在纷繁世相中不迷失,她才可端坐在磐石上看落花浮云,真正做到有所取舍,活得恣意而淡然。
浮生之中,她才永如四月春风,是这世间美好之所在。
岁月厚待。在她120周年诞辰之际,她的母校宾夕法尼亚大学,为她补上了一份建筑学学士学位证书,且点明:“林徽因应该因其对建筑学的贡献而被世人所知,而非仅仅作为一个文化人物。她对全世界建筑行业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这迟到了97年的建筑学学士学位,是对二十岁只身闯入一个本属于男人世界的勇敢的她最好的回馈。
在追授学士学位的典礼上,宾大韦茨曼设计学院院长弗里茨·斯坦纳更如是说:“……林徽因和梁思成都是伟大的建筑师,但今天,林徽因没有站在梁思成背后。”
确实如此。
一如她墓碑上的七个字:建筑师林徽因墓。
她,从不是谁的太太,谁的“白月光”,谁的情敌,更不是什么“乱世美人”。她,只是她——建筑师林徽因。
时光里,她心中有丘壑,眉目作山河,行走在人间,丈量着那时走过的路。
真好。
在她诞辰的120周年,官方正式给她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