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0章 试婚格格
养心殿,三希堂。
乾隆随便看了几幅字画,又写了会字,胡公公进来道:“皇上,愉贵妃来了。”
“进来吧。”乾隆道。
愉贵妃是乾隆差太监叫来的。
愉贵妃的儿子就是号称最受乾隆宠爱的五阿哥永琪,——即《还珠格格》里的五阿哥。
但永琪死得早,只活了25岁。
“愉妃,你现在是后宫之主,十公主的事,你也要操操心。”乾隆道。
乾隆的三位皇后、五位皇贵妃全都过世了,按照身份,如今后宫里地位最高贵的就是愉贵妃。
愉贵妃道:“皇上是说应该给十额驸送些过年的聘礼?”
“你看着安排。”乾隆默许道。
“那也要随着聘礼送去一位试婚格格了,前几天,听说十额驸生了一场大病,刚刚痊愈。”愉贵妃说。
乾隆看出了她的担心:害怕十额驸身子骨不行。
于是点头答应:“选一个吧。”
所谓试婚格格,就是在公主下嫁前,选一位宫女随同嫁妆一起送去额驸家。
试婚格格与额驸同床,然后回头给宫里汇报额驸有无生理缺陷、生理功能如何、床上性格是否温存等等。
这个制度只适用于皇子、公主,一般的王府贵族是不能有试婚之举的。
而至于这个试婚格格后来怎么处置,要看额驸的想法,可以留作婢女,甚至也能升为侍妾。
乾隆在府邸当皇子的时候,试婚格格就有十九个之多,其中一个后来还做了妃子。
回到承乾宫,愉贵妃叫来了儿媳妇西林觉罗氏,说起给十额驸选试婚格格的事情。
“十额驸最近得了皇上好几句夸,咱们不能办坏了这件差事。”愉贵妃很重视。
西林觉罗氏说:“宫里有很多年龄合适的宫女。”
“尽量选个好看的,性格也要温柔的。”愉贵妃道。
其实历朝历代,除非出于政治目的,大部分人根本不愿意娶公主。
因为基本就是娶回一个大爷供着。
公主往往自恃身份,趾高气昂,令婆家非常头大,却也说不得骂不得。
历史上的丰绅殷德和十公主算是相当罕见与公主相处和睦的。
但此时还没成婚,愉贵妃拿不准以后十公主下嫁和府会不会耍公主脾气。
愉贵妃清楚和珅如今是乾隆跟前最红的权臣,不能得罪;更何况他还掌控者内务府,不说选秀女一事将来要经他签章,很多钱两上的事更是需要他点头。
选个好看的、温柔的试婚格格给十额驸,万一将来公主骄横,也能有个补偿。
愉贵妃常年身处后宫,这些心思自然拿捏得非常准确。
西林觉罗氏说:“要是又好看又温柔,永和宫倒是有两个十五六的秀女很合适,但她们是汉军镶蓝旗的。”
那就是汉军下五旗了。
“身份差点没关系,反正只是做个丫鬟或者侍妾,正合适。”愉贵妃说。
西林觉罗氏一直琢磨着愉贵妃的心思说话,她果然同意了。
愉贵妃现住在承乾宫,但此前大部分时间住在永和宫,永和宫的秀女也都是她的人。
如果选的试婚格格让和家满意,愉贵妃相当于卖了一个人情给和相国。
虽然自己不会明说,但和相国是顶级聪明的人,他只需去内务府稍微查一下,就一清二楚,承下愉贵妃的人情。
将来永琪那些留下的儿女,说不定也能通过神通广大的和中堂得到一些好处。
——与大家想的不太一样,皇子们其实大多很缺钱,或者说没那么有钱。能让自己的孙儿过得好一些,愉贵妃心理也能安心一些。
愉贵妃喝了口茶,“去把那两个宫女叫过来。”
不多时,西林觉罗氏就回来了。
后头跟着两个宫女,跪下道:“奴婢见过愉贵妃。”
愉贵妃道:“抬起头来。”
她只看了一眼,就觉得两个女孩长得属实很标致。只不过她们出身汉军八旗,没有裹脚,不知十额驸会不会喜欢。
试婚格格只能选一个,愉贵妃道:“转一圈。”
两个宫女顺着愉贵妃的话,转了一圈。
个子稍矮的宫女胸太大了一点,愉贵妃摇了摇头,不符合她的审美,是个小瑕疵。
于是她对个子稍高的宫女道:“叫什么?”
“女婢姓苏,叫苏若蓝,属汉军镶蓝旗。”宫女道。
这个名字明显有点满洲化。
一些汉军八旗就爱这么起名字,甚至直接起个满洲名字。
“知道让你做什么吗?”愉贵妃问。
“奴婢不知道。”若蓝道。
“十额驸今年要与固伦和孝公主成婚,在成婚前,要派去一位试婚格格。这是好事,你愿意吗?”
“奴婢哪里敢不愿意。”若蓝道。
按照宫里的规矩,宫女到了28岁,就可以出宫婚配。
但这些大龄宫女出宫后往往不受待见,颇受嫌弃。
古代不是现代,28岁早就过了最佳生育年龄,可以算作高龄产妇,非常危险。
更何况古代儿童夭折率极高,生两个能养大一个就算非常幸运,一般情况下,生养三个孩子才能确保一个健康长大。皇室都是如此,更遑论生活条件一般的普通人家。
所以除了少数,宫女们出了宫大部分过得不尽如人意。
如今能够早早作为试婚格格出宫,还是堂堂和中堂家的试婚格格,若蓝当然愿意。
要是表现好点,说不定还能做个侍妾,那不就是一步登天?
脸上没有表现出什么,若蓝心里早就乐开了花。
愉贵妃见她答应,便说道:“赶明儿起,我会让教习嬷嬷给你说各种事项,千万记着,一定要侍候好十额驸,他的身份不同寻常。”
“奴婢知道。”若蓝道。
西林觉罗氏也叮嘱道:“要极尽温柔,但又不能放荡;施展妩媚之态,却不能吟声浪语。”
这个要求可谓相当之高。
别说若蓝一个黄花大闺女,就算久经沙场的少妇,也不见得能做到。
但愉贵妃和皇子妃亲自叮嘱,足见十分重视。若蓝只能说:“奴婢会好生向教习嬷嬷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