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载小说的套路和新意
我翻出了在那个时代,曾经比朱羽(1938—2014)的作品还要风光十倍的古龙代表作《绝代双骄》,除了重温那有名的简短文句、古怪对话外,还发现了一个秘密:古龙小说的情节,是靠连绵不断的意外转折来推动的,这里突然出现一个人、那里突然飞来两枚暗器、应该死掉的人却复活了、被点了穴道应该不能动的人却动了……这些无穷无尽的意外转折,其实都是前面引文里讲的“扣子”。在每天连载的结尾,摆上一个出人意表的神秘现象,于是就达成了“欲知后事,请看明天”的效果。换句话说,那些都是吊读者胃口的小把戏,因为必须不断吊读者胃口,结果小说中就不得不有意料之外与奇妙巧合了。
古龙这种笔法和朱羽一样,能迎合报馆卖报纸的业务要求。不过依照众家友人对古龙个性与生活习惯的记录、描述,我一边读《绝代双骄》,一边仿佛看见已经喝得微醺的古大侠。他一看报馆来取稿的时间到了,摊开稿纸随意写写,写到后来时间愈是紧迫,说不定报馆的人都已经伫立门口了,于是匆匆草草编了让一个声音、一个人影、一样武器凭空蹿出,只要故弄玄虚形容那声音那人影那武器,就能填满字数交差了事!
至于那声音那人影那武器究竟是什么,交完稿回头喝酒的古大侠,应该就没兴致再去想了吧!等明天再说。等明天又要交稿时,再来伤脑筋解释。没到下笔那刻,古龙自己也不知道究竟天外飞来的是人是鬼、是刀是箭。这是那个年代连载小说最大的特色,应该也是连载小说最被诟病的地方吧:连作者都不知道小说接下来要写什么,更不知道小说要发展到哪里。
不写武侠小说,但在连载时代跟朱羽、古龙一样红透半边天的高阳(1922—1992),有他自己的方式对付门外等稿子的人。高阳写历史小说,照理讲,故事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都已经先被史实给卡紧了,不可能像武侠小说有那么大任想象随意挥洒的空间;历史小说得靠真实的历史人物来承载叙述,也不可能像写武侠小说那样在中间穿插编造那么多神奇意外。没关系,跟古龙一样才气纵横、跟古龙一样任侠好酒的高阳,自有他“跑野马”的绝招来应付连载所需。
高阳式的“跑野马”就是在历史故事主线中挑出一项零星琐事,从这些细枝末节中岔出故事情节,因为他腹有诗书气自华,随手拈来都是连篇累牍的历史小掌故。例如,要写汪精卫南京伪政权前后始末,一个历史名人都还没出场前,高阳光大写特写抗战前后南京的赌场设在哪、玩什么、什么规矩以及如何一夕致富或破产的轶事,就接连而来,令人目不暇接。读高阳小说,我也似乎看到了微醺中的高阳懒得费心编排情节,顺手拈来就写自己记得的、正好读到的掌故材料,从这条牵到那条、由这桩联想及那桩,随心所欲想到哪写到哪。
当高阳疏懒于编排情节时,他完全不理会历史情节进展到哪个段落,他从历史人物的身上勾勒细节,描绘人物行为或者历史场景,随手翻出脑袋里取之不尽的掌故资料,用工笔一丝不苟地描摹人物细节、还原历史场景,从这一条线索牵引到另一条线索的结尾,一桩事件扣住另一桩事件,随心所欲,任凭他以玲珑剔透之心发展故事情节,交稿完毕,继续去畅饮美酒。
这类历史小说虽然有一定的叙事架构,但高阳的春秋笔法独树一帜。虽然《粉墨春秋》以汪精卫政权的终始串联整部小说,但作者在章节中穿插无穷无尽的歧路,小说也就近乎可以无穷无尽地连载下去。换个角度来看,写连载小说的高阳,如同写武侠小说的古龙,他们开笔时都不曾设想自己笔下的小说会是什么样的面目;换言之,作者是在连载的过程中,且战且走,一路与自己的小说搏斗,不能完全掌握小说情节的主控权,这是连载小说的最大特色。每写一天,小说就展现一种新的可能,没到连载结束,作者也不晓得结局是什么。
这种写法违背了小说作为严肃艺术的标准。严肃艺术的小说应该灌注作者一种追求完美的精神,多一字不行减一字不可,谋篇有伏笔有呼应、有比例有策略,而且最好数易其稿、删删增增、左挪右移,才会达到精致典范的程度。连载小说完全反其道而行,大段大段的“跑野马”文字与主文没什么必然的、有机的关系,以至于写到后面忘了前面,自我矛盾冲突是常有的现象,甚至整部小说看起来就是由众多复杂的部分杂混拼凑起来的。难怪有着严肃现代小说品味的读者,会那么不满意于朱羽、古龙乃至高阳了!不过说老实话,连载小说与现代文学品位标准间的龃龉,并非起自朱羽、古龙,而有更远的渊源。
连载是项奇特的制度,连载打破小说独立自主的时间意识。小说时间与现实生活时间平行流淌着,而且不断地互相指涉。现实生活无穷无尽、日复一日地走下去,于是小说似乎也就会同样无穷无尽、日复一日地连载下去。连载小说因而没有了具体的头中尾的分配,不只是结构松散的问题,而且是永远隐伏着一个呼之欲出的“然后呢”。
有头有尾有中腰的文学作品,讲究的是选择好一段具特殊意义的时间,把它从长流中切截开来,封闭成一个完整、有机的单位。这样的文学美学,讲究小说应该有个“绝对”的开头、“绝对”的结尾。小说内在要展现出一种意义、一种姿态,“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就是在这里,小说完结了。多说一句都是累赘,都会破坏作品的完整性。连载小说不吃这一套,或者说连载条件使得这种小说不可能如此讲究。同样都叫“小说”,边写边登的连载小说其实是独树一格的文体,具备专属的风格,因而也就刺激诞生了不一样的写作与阅读经验。
我们看到连载小说的种种毛病,其实是因为透过有头有尾有中腰的美学,而不是连载小说自身的逻辑来进行评断的。连载小说有自己的逻辑、自己的美学吗?我认为有。连载小说能提供别的小说不能提供的乐趣,就在于其丰富的内在多元性以及层出不穷的意外转折。说白一点,连载小说之可贵,就在那些“跑野马”的内容,就在那些为了吸引读者读下去而刻意穿插的花招。内在多元性与意外转折,除了考虑“勾住”读者的因素,还受到作者写作过程的强烈影响。
连载作者几乎无可避免,都会把在漫长写作年月中的所遇所感所读所思带进作品里。连载每天要交稿、每天要找题材写下去,当然逼着作者东抓西捕,拉进什么是什么。连载小说跟随着作者呼吸、跟随着作者生活、跟随着作者成长或老化。好的连载小说,就是作者能够善用这些生活变化,顺带将小说写得多彩多姿,绝无冷场。
大家都说金庸小说好看,很多人读到金庸小说里有当时现实政治的影子,这两件事其实二而一、一而二。为什么金庸小说比别的武侠小说好看?因为别的作者用固定方式炮制武侠故事,金庸却边写武侠小说边办报写政论,报业兴衰荣枯、政治是非得失,全在他眼中、全在他心上,也就全到了他的笔下。所以他的武侠小说随日子而变、随政治经济的情势而走,就不会落套、不会无聊重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