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漫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陈昭诊瘟疫 竹筒听音惊群医

晨光刺破薄雾,巨鹿村头的老槐树下早已聚满了人。陈昭握着自制的青霉素溶液,正准备前往隔离区,却被人群拦住了去路。为首的是个白须飘飘的老者,身后跟着几个挎着药箱的郎中,个个面色不善。

“张角!”老者拄着枣木拐杖,声如洪钟,“听闻你用妖法惑众,老夫特来讨个说法!”

陈昭挑眉看向对方胸口绣着的“杏林堂”字样,认出这是方圆百里最有名的医馆。他不动声色地将陶罐藏在身后,拱手笑道:“老先生误会了,在下不过是用些寻常医理治病救人。”

“寻常医理?”老者从袖中抽出竹简,“你教人焚烧秸秆、隔绝病患,分明是巫觋之术!还有这用井水混艾草的‘神药’——”他突然凑近,嗅了嗅陈昭身上的酒精味,“这刺鼻的气味,莫不是用了五石散?!”

人群顿时炸开了锅。东汉时期,五石散被视为禁药,滥用者会神志癫狂。陈昭意识到事态严重,环视四周,目光落在墙角的一根粗竹筒上。

“诸位且看!”他抄起竹筒,大步走向一名正在咳嗽的患者,“这位老伯持续咯血,按传统医理当是肺痨。但我不用把脉问诊,仅凭这根竹筒,便能说出他的病症!”

众郎中哄笑起来:“拿根竹筒装神弄鬼,张某人真是越发荒谬了!”

陈昭充耳不闻,将竹筒一端贴在患者后背,另一端凑近自己耳际。嘈杂的人声瞬间被隔绝,胸腔内粗重的呼吸声和痰鸣音清晰可闻。他闭眼凝神,根据记忆中的医学知识判断病灶位置。

“老伯左肺下叶有实变。”陈昭放下竹筒,“若不及时医治,三日内恐有性命之忧。”

老者冷哼:“一派胡言!脉都不把,就敢妄下定论?”他亲自上前,为患者搭脉、观舌,脸色却渐渐凝重起来。几个年轻郎中见状,也纷纷上前诊断,最后皆是面色发白——陈昭所言,竟与他们的诊断完全一致!

人群中爆发出惊呼。陈昭趁机举起陶罐:“这并非神药,而是从霉菌中提取的精华。昨夜已给五位重症患者服用,此刻诸位可随我去验证!”

众人跟着陈昭冲进隔离区。原本昏迷不醒的孕妇此时已能坐起进食,高热的少年也退了烧,正捧着稀粥大口吞咽。老郎中颤抖着抓住患者的手腕,感受着平稳的脉搏,眼中满是不可置信。

“这......这怎么可能?”他转向陈昭,“你究竟是何方神圣?”

陈昭正要开口,突然听到急促的脚步声。张宝满头大汗地跑来:“大哥!邻村派人求救,说是全村人都染上了怪病!”

“备马!”陈昭毫不犹豫地说道。转身时,他瞥见老郎中欲言又止的模样,“老先生若不嫌弃,可随我同去?”

半个时辰后,一行快马疾驰在黄土路上。陈昭骑在马背上,看着两侧荒芜的农田,眉头紧锁。连年的苛政导致百姓流离失所,卫生条件极差,瘟疫自然容易蔓延。

“张先生,”老郎中驱马靠近,“方才那竹筒......究竟是何原理?”

“此乃听诊之法。”陈昭解释道,“声音在竹筒中传播,可放大体内声响,帮助医者判断病症。”见对方仍是一脸困惑,他索性摘下腰间酒囊,“就像酒囊堵住耳朵,外界声音会变闷;而竹筒却能让细微声响清晰可闻。”

老郎中若有所思地点头。抵达邻村时,眼前的惨状让所有人倒吸一口冷气:街道上横七竖八躺着病人,不少房屋已被焚烧,空气中弥漫着腐臭味。

“他们说这是‘恶鬼索命’,要把村子烧光!”村民哭诉道。

陈昭跳下马来,用布条蒙住口鼻:“这不是鬼病,而是疫病!立刻停止焚烧房屋,将患者集中安置!”他转头吩咐张宝,“去砍些竹子,越多越好!”

当张宝带着村民们扛着竹子回来时,陈昭已经教会几个郎中使用听诊器。他们分成小组,用竹筒为患者诊断,场面蔚为壮观。

“左肺湿啰音,典型的肺炎!”

“心律不齐,心脉受损严重!”

郎中们一边诊断,一边惊叹于听诊器的神奇。陈昭则忙着指导村民制作简易防护服,用煮沸的艾草水消毒器具。

“张先生,此人脉象微弱,怕是......”一名年轻郎中摇头叹息。

陈昭接过竹筒,仔细听了听患者的心肺音,突然眼睛一亮:“他是重度脱水!快,用盐水灌服!”

“盐水?”老郎中皱眉,“盐乃贵重之物,岂可随意饮用?”

“相信我!”陈昭亲自调配盐水,“腹泻患者丢失大量电解质,唯有盐水能救命!”

奇迹再次发生。原本奄奄一息的患者喝下盐水后,渐渐恢复了意识。老郎中激动地抓住陈昭的手臂:“张先生,老夫行医四十年,今日方知山外有山!恳请收老夫为徒!”

此言一出,众郎中纷纷跪地。陈昭望着这些曾经的“对头”,心中百感交集。他伸手扶起老郎中:“老先生言重了。若想真正战胜疫病,需得众人齐心协力。”

夕阳西下时,邻村的疫情得到了初步控制。陈昭站在村口,看着忙碌的人群,突然想起实验室里的培养皿。那些在现代看似简单的医学知识,在东汉却成了改变命运的“神术”。

“大哥,刺史府又派人来了。”张宝匆匆跑来,神色紧张,“这次带着五百精兵,说是要‘平定义军’!”

陈昭握紧了腰间的竹筒。看来,治病救人的路,远比想象中更艰难。但他的眼神却愈发坚定——既然穿越成了张角,那就不仅要当医病的郎中,更要做医国的大贤!

“通知所有人,”他沉声道,“今夜转移病患,准备迎敌!”

夜色渐浓,巨鹿村的灯火在风中摇曳,仿佛在预示着一场即将到来的风暴。而陈昭手中的竹筒,不仅是诊断病情的利器,更将成为点燃太平道火种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