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5章 头一回杀人
苏良回头看去,乌篷船的船头上站着石三,那厮手中钢叉寒光凛冽,分明来者不善!
“刘三!给老子撞沉他!”
石三狞笑着大喊。
他蹲在船头上,看着船只逐渐逼近,嘴角涌出一抹笑意。
苏良冷笑,船桨一摆,舢板灵巧地拐进岔道。
这里芦苇丛生,水深人稀,正是了结恩怨的好地方。
“哼,还想逃!”
乌篷船也跟着拐进旁边水道。
两船距离渐近,脚下舢板被大船的水波荡的晃荡不安。
他旋即站起身来,冲着石三微微一笑,随即拎起圆罾网凌空一甩。
“呼!”
渔网破空而出,竟跨越二十余丈距离,如天罗地网般将船头二人当头罩住。苏良双臂发力猛拽,只听“扑通”两声,两人应声落水。
他们本是凫水好手,奈何几十斤的牛筋网缠身,生生的压在身上,毫无挣扎之力。
“咕噜咕噜....苏二郎....救命!”
“我大哥在水帮...定不饶你.......”
苏良将麻绳在脚边缠紧,冷眼望着水中挣扎的身影。当听到“水帮”二字时,他眼中寒芒更盛。
“欺我嫂嫂者,死!“
话音未落,他已然俯身,双手按住二人头顶浸在水中,任其如何扑腾也挣脱不得。
不多时,两具尸体便轻飘飘的浮了上来。苏良看到两具尸体也没有什么波澜,人处在这个没有人权的世界,命如草芥,也不觉得有什么了。
下一刻,一道黑色的虚影从石三的身体上剥离而出,摇头晃脑的潜入深水中。
凭借感知能力,只见那黑影在水中显露出真形,果然是一条三尺来长的老鲶鱼,浑身漆黑如墨,嘴边六根肉须随水飘荡,鱼眼中泛着诡异的青光。
苏良摇摇头,也懒得去追了。
这类水族精怪最是尴尬,虽得百年修行开了灵智,却因血脉低贱难以突破化形天堑。它们往往另辟蹊径,修得“附魂”邪术。
不过能离魂附于人身,但受肉身束缚,十成妖力使不出三成。
苏良想起曾在《水经注》上看到过,其中明确记载:“水泽有鲶,寿过甲子则生智,肉须化爪,鳞甲生纹,然终难破形关。但鲶精附体,七日必返水,否则魂肉相斥,形神俱灭。”
难怪这石三近日总往码头跑,想必是这老鲶每隔七日就要回水中温养妖魂。
这么一想,这家伙对自己的伤害并不大。
苏良利落地收回渔网,从尸体上搜出二两三钱碎银。确认四下无人后,他拽着尸身甩进芦苇深处。
这片水域的鱼鹰水鸟,今夜定能饱餐一顿。
他抹了把脸上的水珠,撑船离去。
天光水影间,唯有芦苇丛沙沙作响,仿佛什么也不曾发生过。
........
苏良收好了搜罗的钱两,滑动小船来到了义兴镇,下了船便直奔宏福酒楼。
酒楼门外,往日盘踞在酒楼门口的癞皮狗和乞丐竟都不见踪影,只剩两个挎腰刀的家丁杵在门前。
“老丈,今日这宏福楼谁来了?”苏良蹲在对面菜摊前,随手捻起根水灵灵的胡瓜。
卖菜老汉手里择着菜,眼睛往酒楼方向瞟去:“赵大人正在里头会客,包了整座楼哩。”
“赵大人可是本镇镇守?”
“可不就是那位活阎王。”老汉左右张望,声音更低了:“镇守老爷的轿子刚过去不到半个时辰,你瞧这整条街的野猫都不敢叫唤。”
虽说大宋官制里镇守不过是从九品的芝麻官,不过乱世之下,庙堂之上还不如市井之野。
俗话说,不怕官,就怕管。
在这边陲海关,镇守就是能断人生死的活阎王。
不过,苏良闻言,嘴角微扬。
这倒是个好机会,直接将血斑鳜献给镇守,省得被王三从中克扣。想来堂堂镇守,总不至于赖他一条鱼的银子。
“多谢老丈。”苏良拍了拍鱼篓,“我这有样好东西,正要献给赵大人。”
老汉瞥了眼鱼篓,见篓中隐约有红光闪动,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哎呦,小哥好本事啊,该你发财了啊!”
苏良笑而不答,整了整衣衫,大步朝酒楼走去。
“且住!”两名家丁拦住去路,左边那个马脸汉子鼻孔朝天:“今日官府征用,要吃酒明日请早。”
苏良也不恼,只将鱼篓盖子掀开条缝。
夕阳下赤鳞泛着血光,映得那马脸汉子瞳孔一缩。
“劳烦通禀镇守大人。”苏良合上盖子,“就说义兴渔村的苏良,献血斑鳜救急。”
那人听后,抬眼打量下苏良,便急忙道:“公子稍等,我这就去通报。”
没多久,从酒楼走出一位年龄稍长的白衣青年,剑眉星目,倒有几分贵气。
白云纹的杭绸直裰,下摆绣着暗银螭纹,腰间羊脂玉带钩上悬着个鎏金熏球,随着步伐叮当作响。
“鱼在何处?”
这声音温润得不像个官吏,倒像书院里的教书先生。
很难想象眼前这位儒雅的人,竟是勾结水帮,鱼肉百姓的地头蛇。
小厮指向苏良,“大人,便是此人。”
此人名叫赵括,祖上倒是真沾着几分龙气。
他太奶奶的舅母,是吴越钱王侧妃的梳头婢女,这般拐了七八道弯的皇亲,偏被他家那卷《玉蝶谱牒》描成“忠献王六世姻亲”。
去年花十两银子请落第秀才重抄族谱时,特意把“钱塘赵”改作“天水赵”,生生攀上了太祖皇帝的本家。
家中夫人乃甄氏之女,实打实的名门贵女。其祖上可追至汉末文昭甄皇后,南朝时避祸迁至明州,甄氏之女个个出落的如花似玉,到了宋代,名门望族便以娶甄女为荣。
现如今甄夫人被蚌精吸食精血,命悬一线,赵括当属焦急。
那人一脸期待的看向苏良:“鱼呢?”
“大人请看。”苏良猛然掀开篓盖。
“好!好!“赵括看到那鱼,便击掌大笑
“来人!带这位......”
“小人苏良。”
“带苏郎君从角门入府!”他特意加重“角门“二字,目光扫过苏良裤脚的补丁,“甄夫人最见不得腌臜物,且去偏院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