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呼吸系统疾病分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急性支气管炎

培训目标

掌握急性支气管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策略。

(一)概述

急性支气管炎(acute bronchitis)是指支气管黏膜发生炎症,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气管常同时受累,故又称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acute tracheobronchitis)。本病是小儿呼吸系统常见病,以婴幼儿时期多发且病情相对较重,咳嗽为其主要特征。

【病因及发病机制】

能引起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各种病原微生物皆可引起急性支气管炎。病原体多为各种病毒或细菌,细菌常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肺炎支原体或衣原体亦不少见,常有混合感染。本病多为在上呼吸道炎症基础上蔓延所致,病原体侵袭到支气管黏膜后,引起气管、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和分泌物增加,黏膜下层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浸润。严重者纤毛上皮细胞损伤脱落,黏膜纤毛功能降低。而受损的气道上皮对外来刺激易产生超敏反应,出现咳嗽,且持续长达1~3周。机体炎症消退后,气管支气管黏膜结构和功能大多恢复正常。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临床表现】

发病急缓不一,早期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逐渐出现咳嗽,病初多为断续性干咳,随病情发展,咳嗽日渐明显,有的患儿呈剧烈性咳嗽。2~3天后,有痰咳出,分泌物增多,初为白色黏痰,以后可出现黄色黏稠性痰,婴幼儿不会咳痰,多经咽部咽下。咳嗽重时可引起呕吐,年长儿可述胸骨后不适或胸痛,有的患儿伴有头痛、恶心、食欲缺乏、疲乏无力等。体温表现不一,多数无发热,少数伴低热,但亦见高热持续者。咳嗽一般持续1周左右(有的更长),当痰液由黏稠变稀薄时,咳嗽逐渐消失。

患儿一般状态较好,无呼吸困难,无发绀。早期可有咽部充血、结膜充血等上呼吸道感染体征,肺部听诊正常。病程进展、咳嗽加剧后,肺部听诊呼吸音粗,有时可闻及干啰音或湿性啰音,啰音不固定,随体位改变,拍背或咳嗽后啰音可消失。而支气管肺炎患儿的啰音相对固定,以此可对两者鉴别。

【辅助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稍高。X线胸部检查可正常或肺纹理增粗,肺门影增浓偶见。痰液或血中病原微生物检测有助于明确病原后针对性治疗。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思路

(1)年长儿病情较轻,一般状况较好,咳嗽、无热或低热(亦有高热持续者),肺听诊呼吸音粗、无固定啰音,胸部X线检查可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2)婴幼儿急性支气管炎往往病情较重,与肺炎早期不易区别,应注意随诊和复查胸部X线片。支气管炎如未有效控制,较容易发展成支气管肺炎。

2.鉴别诊断

急性支气管炎应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肺炎及呼吸道异物相鉴别;慢性或反复支气管炎,应仔细查找原因,注意与咳嗽变异性哮喘、肺内结核、先天性气道畸形、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异物等疾病相鉴别。

(三)治疗决策

1.一般治疗

同上呼吸道感染,婴幼儿须注意经常调换体位,给予充足液体支持,使痰液易于排出。

2.控制感染

病毒感染者可酌情予以抗病毒药物治疗(同上呼吸道感染);对白细胞增高者、体弱儿、婴幼儿有发热及黄痰者,可适当选用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疑有支原体感染者,可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

3.对症治疗

咳嗽对排痰有益,一般不用镇咳药。痰黏稠者可给予盐酸氨溴索、N-乙酰半胱氨酸、中药类祛痰药以稀释痰液,利于痰液的排出和吸收。婴幼儿急性支气管炎患儿,部分可伴有喘息或刺激性剧咳,此时须雾化吸入β2受体激动药及糖皮质激素(同哮喘治疗);无吸入条件时,可口服丙卡特罗、班布特罗等治疗。病情迁延者可加用超短波等物理治疗或中医中药辅助治疗。

(尚云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