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8章 纪效新书,天罡北斗
“臣戚继光,叩见皇上!”
“爱卿请起。”
“谢陛下!”
戚继光起身,看着寒玉床上盘膝打坐的朱天,只觉得这位皇帝陛下体态匀称,肌肉遒劲,精神饱满,目光如炬,令人不敢逼视,心想传言非虚,皇上果然和以前不一样了。
他对这位皇帝,一直颇有微词。
不光是他,满朝文武都一样。
所有人都知道,嘉靖皇帝天资聪颖,能力非凡,年轻时锐意改革,革新吏治,大明朝甚至有中兴之象。
然而很快,一切都不一样了。
皇上沉迷修道,不理政治,大兴宫殿,重用严党,导致朝政混乱不堪,民间怨声载道。
嘉靖嘉靖,家家皆净!
上至浙直总督胡宗宪,下至他这个浙江都司佥事、宁绍台参将,都对皇上无比失望。
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恪尽职守,努力抗倭。
可是,最近这几个月,一切又都变了。
皇上居然放弃修道,改为习武,这对他这个略通武道之人来说,当然是好事。
习武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总比虚无缥缈的求仙问道要好得多。
最重要的是:
皇上终于决定倒严,提拔了徐阶高拱张居正!
他常年为官,步步高升,算不上两袖清风,更不是死读圣人书的腐儒,家族世代为官,对大明官场了解颇深。
徐阶那些人,未必比严嵩好到哪儿去,但朝局改变,总会带来一些希望。
何况皇上还重用了谭纶、海瑞、王用汲!
他早就和谭纶打过交道,知道那是一个不错的能臣,能出将也能入相,让他惺惺相惜,由衷倾佩。
而海瑞、王用汲上任后,也打过交道。
这两人都不是腐儒,不是不懂变通的所谓清官,有理想有能力,更有手段。
短短三个月,淳安、建德两县都已经完成了改稻为桑,为浙江做好了示范,赢得了胡部堂的激赏,未来可期。
能提拔这些能臣干吏,可见皇上已经决定锐意改革,未来的大明朝堂或许能焕然一新。
当然,这些都太远了。
对他来说,最大的感触还是军饷。
倒严所得的银两,其中足足有五百万用来充当东南抗倭的军饷。
财大气粗的胡部堂,大手一挥就增加了两万个募兵名额,其中一万划拨到他的麾下。
现在浙江一带粮草充足,只待他操练完毕,就能寻找机会,重创倭寇,立下不世之功,还东南地区海晏河清!
两个月前,他创造了鸳鸯阵,写成了《纪效新书》,对练兵充满了信心。
只是他长于练兵,兵家四派中最擅长兵技巧,于兵权谋、兵阴阳、兵形势虽然也有涉猎,但不算精通,最近正在收集兵书战策,取长补短。
“东南抗倭,准备的怎么样了?”朱天的声音响起,打断了戚继光的思绪。
他连忙说道:“回禀皇上,胡部堂募集了两万兵勇,加上原来的两万,总计四万,正在日夜操练!请皇上放心,只要时机成熟,臣等一定能重创倭寇,让东南沿海尽快恢复远洋通商!”
朱天道:“很好,朕信得过你,你面前案上有三本书,拿去看看。”
“是。”
戚继光连忙看过去,只见一本是《武穆遗书》,一本是《天罡北斗阵》,一本没有名字,是一个薄薄的小册子。
“武穆遗书?”
“莫不是当年郭靖郭大侠守襄阳、抗击蒙古的那本兵书?”
“传说此书是岳武穆遇害前所写,岳武穆是中兴四将之首,若非赵构、秦桧之流陷害,必能直捣黄龙,收回燕云十六州也未可知,就不会有后来的崖山海战……狗娘养的赵构秦桧!”
“岳武穆挥师北伐,战功卓著,他的兵书对我一定有用!”
戚继光连忙翻阅,越看越兴奋。
这部兵书包罗万象,诸凡定谋、审事、攻伐、守御、练卒、使将、布阵、野战,以及动静安危之势,用正出奇之道,无不详加阐述,比自己的纪效新书还要完备。
单论练兵、治军,有些策略略显陈旧,早已淘汰。
但涉及战前谋略、临阵指挥的部分,又有可取之处。
“有了这部兵书,抗倭不难!”
戚继光放下武穆遗书,拿起《天罡北斗阵》。
翻开第一页,就是这套阵法。
仔细阅读,有些失望。
此阵由全真教祖师王重阳所创,以“明暗相生、动静结合”为核心,以七人布阵,强调七人内力相连、攻守一体。
不光能以静制动,不管敌人攻击阵法中的哪个人,其他方位的人都能立刻反击,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腰则首尾皆应,还能将七人内力叠加。
当真是玄妙无方,渊深难测。
只是……
这玩意儿对行军打仗没用啊!
军旅兵卒,有几个练武的,又有几个练出内力的?太高端了,用不着!
“咦,这后面还有?”
他继续往后看,发现是全真七子在天罡北斗阵基础上,创造的北斗大阵。
此阵一共九十八人,每七人一组布天罡北斗阵,两个天罡北斗阵一阴一阳为阴阳阵法,七组阴阳阵法又以天罡北斗阵方式布阵。
这北斗大阵,威力还在天罡北斗阵之上!
“这东西也没用。”
“后面还有?不会是什么北斗巨阵吧?”
戚继光继续往后翻,看到了一个全新的阵法。
此阵名为二十八星宿大阵,乃是东邪黄药师在潜心研究天罡北斗阵的基础上,结合五行生克和众多古代阵法,创制而成。
黄药师当年创制此阵的目的,是和全真教的天罡北斗阵一较高下,却最终用在了襄阳大战上,重创蒙古大军,立下赫赫战功。
也就是说,此阵无需习武,也能布阵!
“此阵分为金木水火土五阵,各有特点。”
“东方木阵以巨木打桩,破土排雷,西方金阵以利剑兵刃为主,专擅攻伐,南方火阵使用石油、硫磺、硝石等喷射,北方水阵喷射毒液,成水龙之势,中央土阵则掘土破城,也能对付攻城器械……”
“好精妙的大阵,好巧妙的思路!”
“只需稍加改变,就能用来对付倭寇,以后还能对付蒙古诸部!”
戚继光看得心绪激荡,热血沸腾,将目光投向最后一本小册子,心中无限期待。
能和武穆遗书、三大阵法放在一起,莫不是早已失传的某些古代兵书,比如韩信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