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提出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崛起,尤其是对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在大数据时代下,传统乡村社会迎来了变革的重要契机,通过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促进乡村振兴发展。为回应大数据时代带来的乡村新变化趋势,2018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乡村振兴是在系统把握我国现代化发展目标及社会主要矛盾的基础上提出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战略,是兼顾阶段性发展的时间观念、县域发展的空间观念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整体观念的系统性工程。[1]具体而言,乡村振兴内涵包括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第一,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以乡村整体价值和村民利益为准则,开发乡村各类资源,形成符合乡村发展特点和规律的产业结构。[2]第二,生态宜居是提高乡村发展质量的保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通过绿化覆盖、垃圾处理、厕所革命、水资源保护等行动打造自然环境优美、社会环境和谐的美丽乡村。[3]第三,乡风文明是乡村建设的灵魂。以党组织为基础,培育家庭、村委小组等文化发展的多元主体,共同推动发展乡村文化教育事业,繁荣地方特色文化产业,打造乡风文明、文化繁荣的现代乡村。[4]第四,治理有效是乡村善治的核心。在继承传统乡村治理优势的基础上,以现代治理理念重塑乡村治理生态,通过组织动员、主体协调实现有序的乡村自治并完善基层治理的法律体系,实现乡村层面的“三治融合”。[5]第五,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目标。乡村振兴的实施效果要用农民生活富裕程度来评价。为此,要努力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向着共同富裕目标稳步前进。[6]乡村振兴事业在上述理念的指引下顺利展开,在农民创收、社会保障、文化发展、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亦存在诸多治理缺陷,例如,组织协调不灵活、资源统筹缺体系、治理机制不配套等。[7]这就需要创新乡村发展理念、转变乡村发展方式,以新的治理方式带动乡村振兴系统提质升级。而数字乡村战略则是对这一发展需求的有力回应,通过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驱动农村组织和制度向现代化发展的赋能方式,提升乡村振兴质量和整体化发展水平。
数字乡村战略的提出,既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对信息化社会繁荣发展趋势的深刻把握,也是对乡村振兴实践难题的积极回应。2022年1月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联合印发的《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明确指出:“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亦对数字乡村建设的四个阶段任务目标做出部署,具体内容包括:到2020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初步发展,农村互联网普及率明显提升;到2025年数字乡村取得重要进展,城乡数字鸿沟明显缩小;到2035年数字乡村基本实现,农民数字化素养显著提升;到21世纪中叶,全面建成数字乡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数字乡村发展不仅侧重于政策制度的完善,而且在全国层面开始广泛试点实践。例如,浙江省湖州市张陆湾村将全村30多家企业的信息录入“数字乡村一张图”,便于地方政府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推动产业振兴。贵州省开发“数字乡村建设监测平台”,创新区域化的分级权限管理方式,实现村民、政府、市场主体对乡村事务的协同治理。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城乡居民养老村级便民信息化平台,为村民提供申报参保登记、待遇领取、关系转移或注销等服务。数字乡村建设是新时代国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农业农村现代化治理水平的创新路径,既是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数字中国战略绩效的重要内容。开展数字乡村试点工作,能够真正将现代技术所释放的红利应用到现实的乡村建设行动中,从而极大地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活力。
现阶段数字乡村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核心力量,覆盖了乡村振兴领域的经济、文化、生态、治理等各个方面。首先,在乡村经济发展方面,数字乡村通过优化传统乡村的基础设施,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组织模式、经营体系,推动乡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8]其次,在乡村文化发展方面,数字乡村治理不仅能够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助推传统乡村文化的传承,而且打造了统一的公共文化空间,实现城乡文化融合发展。再次,在乡村生态保护方面,数字乡村综合考虑制度、技术与主体参与在数字乡村环境治理过程中的结构与功能,呈现出外部约束、内部动力和技术支持的数字乡村环境综合治理格局。[9]最后,在乡村治理方面,数字乡村强调运用技术为个人发展和组织协调赋能,从强化主体能力和组织互联等层面提高乡村公共事务治理的有效性。[10]数字乡村治理通过多领域、多层次、多范围的数字赋能,有效实现了治理主体、治理要素、治理结构的协调整合,弥补了传统乡村振兴模式的诸多治理缺陷。乡村的经济、文化、社会空间日益扩展为融合城乡发展元素、构建基层治理网络、服务多元主体的场所,这些特征逐步成为未来乡村振兴进一步发展的势能动力。
综上所述,数字乡村治理是一种遵循以人为本、开放共享、整体协同的治理理念,以数字技术为建设工具,对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等各方面进行数字化重塑的建设模式。数字乡村建设以数字技术为核心依据,将蕴含在数字技术中的去中心化、主体平等、互联共享等特质融入乡村治理理念、治理制度中,形成“理念引领—技术主导—制度协同”的包容式乡村建设机制。一方面,数字乡村建设注重打造基层数字化办公系统,改变信息采集方式、搭建综合性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满足村民的多元需求,拓宽基层治理共同体。另一方面,数字乡村建设通过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公共服务网格,使国家公共服务不断下沉到基层,提高乡村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此外,数字乡村治理发挥数字技术的时空压缩功能,能够跨越城乡距离,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在资源流动、文化沟通等方面推进城乡统筹。因此,数字乡村治理既符合乡村振兴的价值要求,又能弥补传统乡村治理路径的缺陷,是符合时代发展与现实需求的乡村振兴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