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谜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自序

大唐究竟是怎样的过去?数千年后的我们依然魂牵梦萦。在一般的印象中,盛唐属于炫目的宫殿、华丽的服饰、高耸的造像、胡姬的舞步、敦煌的飞天……各种符号绘制出一幅生生不息、流光溢彩的画卷。如果只从“颜值”的角度理解唐朝,其实是对盛世大唐的一种“亵渎”。作为横亘在人类文明史上的现象级存在,唐朝有许多内在的特质需要我们深刻认识。如果中国的历史有一个记忆的中心,那么这个中心或许就是大唐盛世。恢宏灿烂,盛极而衰,仿佛新旧两个世界的交汇与融合。

迥异于宋代以后的时期,唐朝以一种无与伦比的开放心态,吸收世界各地的文化,甚至吸收不同国籍、不同族群、不同信仰的人进入国家权力的中心。唐的繁盛与对异质文化持有开明包容的态度不无关系,在这一时期,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交织成如梦如幻的乐章。不过,就算在大唐这样的恢宏朝代,也存在生杀予夺、动荡凋亡、人治与法治的矛盾。

众所周知,《唐律疏议》是现存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典。那些干涩的法律条文,到目前为止仍然存在令学界迷惑不解的地方。当我们翻看唐人的正史记载与笔记小说,发现诡异的案子确实不少。在唐朝,一些案子有着令人惊恐的情节,故事的刺激与惊人程度让我们对距今一千余年的历史充满了好奇。一些在正史中不会留下传记的普通人,他们虽微不足道,却非悄无声息。有一些离奇的案件,其判案过程饱含了深刻的思辨,体现出万古不变的法律智慧。

当然,古代的史书很吝啬它的语言,唐代的案子所留下的往往只是蛛丝马迹。所幸的是,我们可以以流传至今的笔记小说、诗词、壁画、敦煌文书等为依托,解构案子本身、还原事件真相。大唐三百年的历史,在人们的视野中出镜的次数很多,既有正说的镜头,也有偏见与虚夸并存的戏说。昔日的长安早已不再,逝去的盛唐面目模糊,如何通过《大唐谜案》的讲述,让读者在脑海中还原唐人眼中的时空?从唐代的案件讲法律,进而展开学术的解读,这是笔者录制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文史版《唐代判案故事》时的最初想法。

通过案子读懂大唐无疑是一个崭新的角度,市面上的同类读物并不多见。在大唐这样一个极具辐射力的特殊时代,判案精神也同样产生辐射力。专属于大唐的魅力,不仅体现在歌舞升平里,也展现在法治精神对后世的影响上。本书共收录20篇故事,事件或大或小,当事人或知名或普通,但将为你描绘盛世咏唱的现实风貌,剥开大唐盛世背后的琐碎,触摸礼治下的法治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