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2章 62. 战火未至先布局
张明澈站在船头,目光锐利地扫视着码头上的情况。
尽管距离岸边还有一段距离,但他已经敏锐地察觉到码头上气氛不对。有二三十人分散在码头的各个角落,虽然他们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但张明澈一眼就看出他们带着枪,显然是在等待什么人,或准备采取行动。
他侧耳倾听片刻,凭借超强的听力和敏锐的直觉,迅速分辨出这些人的身份和来历。他发现,码头上的人来源复杂,其中包括五位军统特务,他们穿着便衣,举止间透露出训练有素的特工气质,显然是冲着某个重要目标而来。
三位维持秩序的警察,他们穿着制服,看似在维持码头秩序,但眼神却时不时地扫视着周围,显然是在配合其他人的行动。
四位倭人杀手,穿着普通的工人服装,但腰间隐约可见手枪的轮廓,动作敏捷,显然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人。
还有几位青帮弟子和一伙江洋大盗,虽然表面上装作路人,但眼神中透露出警惕和敌意。江洋大盗的首领身材魁梧,相貌看着文质彬彬,脸上有一道不明显的刀疤,虽然伪装成码头工人,但张明澈一眼就认出了他的身份,竟然是斧头帮帮助王亚樵。
张明澈眉头微皱,不晓得王亚樵来这里凑什么热闹,他将自己的发现低声说给陈莲香。
陈莲香听到张明澈的话,心中一动,但脸上依旧保持着冷静。
为了减少麻烦,两人运功改变容貌,变成一对中年夫妇,随着人群缓缓下船。
他们没有主动联系军统的人,而是选择先回家休息几天。
那些军统的人等了半天没接到人,以为陈莲香在归国途中发生变故,改到下一班船过来,因而随后每一天,都去码头上查看。
倭人杀手也同样如此,盯着码头不肯放松。
王亚樵则是冲着别人去的,试图绑架某位大亨的侄子。
1937年6月20日,张明澈和陈莲香终回到了家中,给家人带来了一片欢乐和温暖。对于张家来说,这一天无疑是充满喜悦的日子,尤其是对家中的长辈——胡杏儿和黄英来说,更是如此。
作为张家的老太太,胡杏儿一直将一半的心思放在儿子张明澈身上,另一半心思分给了四个女儿。
儿行千里母担忧,张明澈离开家的这段时间,胡杏儿每天都盼着他能平安归来。如今,儿子终于回来了,她的心中充满了欣慰和喜悦。
胡杏儿拉着张明澈的手,眼中满是慈爱:“明澈,你可算回来了!娘每天都在担心你,生怕你在外面出什么事。”
张明澈微笑着安慰母亲:“娘,您放心,我一切都好。这次回来,我会多陪陪您。”
胡杏儿点点头,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她知道,儿子虽然在外奔波,但心中始终挂念着家人。这次回来,她终于可以放下心中的担忧,享受片刻的天伦之乐。
张明澈和陈莲香的归来,让整个张家充满了欢乐。家中的兄弟姐妹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各自的生活和经历,气氛温馨而融洽。
张明澈的四个姐姐也纷纷表达了对弟弟的关心和思念。
黄英是张明澈的岳母,丈夫去世得早,她独自一人守着一儿一女过日子。女儿虽然已经嫁人,但离开家两年,黄英心中一直挂念着她。如今,女儿陈莲香终于回来了,黄英的心中充满了欣慰。
黄英看着陈莲香,眼中满是关切:“你可算回来了!这两年,娘每天都在想你,生怕你在外面受委屈。”
陈莲香微笑着说道:“娘,您放心,我一切都好。”
在这个动荡的年代,家人的团聚显得尤为珍贵。张明澈和陈莲香知道,他们的归来只是短暂的宁静,未来的道路依然充满挑战和危险。然而,正是这份家庭的温暖和支持,让他们更加坚定了前行的信念。
此后一个多月,张明澈和陈莲香过得很紧张。
张明澈忙着盘点自己在上海的资产,将持有的股票尽可能售出,收回现金换成美元,把闸北和新市区的房子卖掉,只留下苏州河南岸的房产。
苏州河以北地区,包括公共租界的北区和东区,以及闸北华界,由于控制了黄浦江下游岸线,和陆上门户火车站,曾经是20世纪初上海城市发展最迅速的地区。淞沪会战期间,闸北成为中日两军对峙的前线,几乎100%毁于战火,新市区的损失达到70%。
上海进入日据时期后,上海城市的精华完全集中于苏州河以南面积有限的租界地区,此后除虹口租界外,苏州河以北地区严重衰落,对上海后来的城市发展造成了长期性影响。
当初张明澈购买房产的时候,已经考虑到这些因素,所以临到战前,他要卖出的房产并不多。
而这时候买房子的人,就倒大霉了!不出两三个月,房产化成灰烬,连性命都可能丢掉。
陈莲香费了一番周折,主动联系上海地下党,转交十部电台和《资本论》等专著,将一批药品和重机枪送上船。
台风天带来的雨季,让上海弄堂泛着青苔腥气。
陈莲香叩响三婶家的铜门环时,二楼木窗突然震落半截窗栓,惊得晾衣绳上的虎皮鹦鹉扑棱棱乱窜。三婶家那盆本该枯死的素心兰,此刻正从邻居阿婆的竹篾簸箕里探出嫩芽。。
“姑娘当心脚下。“阿婆用搪瓷杯舀着雨水浇花,“你三叔和三婶离开了,他们临走前留了话,让把这盆花送给懂行的。“叶片背面干涸的褐色污渍,在雨中洇出类似账目数字的痕迹。
陈莲香将这盆花抱回去,破解叶片上的痕迹,获悉三叔陈升卿去了港城。
毕竟三叔被警方通缉,平日里一直待在青浦,很少来城里陪伴三婶。
陈莲香意识到,组织对倭寇的狼子野心有所察觉,所以提前派人去港城布局,等到上海沦陷后,港城将变成兵家必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