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2章 古之恶来,己吾人
安敢坏我道心…
萧烬面色微沉…轻松翻身下马,正色道:“吴县令!乱世之中,我辈儿郎当以建功立业、饮马翰海,怎能沉溺于儿女情长?”
吴兴听到被称为吴县令,脸上顿时绽开了笑容,连忙附和道:“萧郡尉所言极是,当以建功立业为重。”
自认为家中的一点皮毛面相之术从不会失误,见女儿无缘于他。
吴兴心中不禁轻叹道:
“可惜呐!此人面相中来看,日后定是封候拜王之相。”
……
萧烬见他低头嘀咕着什么,便觉得时机差不多了,便说道:
“我许你一个县令之职,但不是在此处,而是二百里外的临渝县城,不知你意下如何?”
吴兴抬起脸,脸色依旧是欣喜,诚恳地说道:“在哪里当官都是为朝廷效力,我自当遵从萧郡尉的命令。”
还算识趣…
萧烬微微点头,这人有种说不上来的老实,便淡笑道:“我的部下向来军纪严明,不可贪赃枉法、草菅人命,你应该清楚,否则……”
吴兴连忙说道:“自然知晓,听闻萧郡尉仁义待人,我们才愿意投诚。”
萧烬立刻转入正题:“那你可认识徒河城的黄巾渠帅?能否随我大军前去劝降?”
听闻此话,吴兴面露难色,他心中暗道:“那人可不是我黄巾军,还杀我数名副帅,我…我该如何解释。”
…
这时,他身旁的一名副将见吴兴难以启齿,便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
“那些人虽打着黄巾的旗号,实则似乎是山匪,从不听从我们四城渠帅的号令,听闻他们的头领是陈留己吾人。”
…
“什么!”
萧烬脸色一愣,心中大惊,顿时翻身上马,说道:“那你在此等候我部下前来交接军权,之后你便随我帐下赵云前去上任。”
说罢,便欲策马扬鞭而去。
吴兴见萧烬要去讨伐那山匪头领,挥手大声提醒喝道:
“将军切记小心呐!那人手持双戟,身材魁梧,臂力极其惊人。”
莫非…
萧烬心中已然有了大概的猜测,大有可能是被曹操称为古之恶来的那一位。
转头对吴兴颔首点头示意已知。
“驾!”随即率领大军疾驰而去,一路灰尘四起。
……
与此同时——
阳乐城头上,刘纪还未得到萧烬已经大捷的消息。
他看向跟随他的几个文官,又看向城外,似乎在思索着什么,迟疑不决。
…
几日前,见萧烬等人率郡中仅剩大军离去,他便书信写了一封,派人送往叔父帐下公孙瓒将军处请求增援。
此时,他在城上焦急地左右踱步,脸色急躁,心中暗自祈祷:公孙瓒将军应该快追上萧郡尉他们了吧,希望萧郡尉他们不要莽撞行事。
另一边……
“踏踏踏!”大军马蹄声渐近,轰轰作响。
此时萧烬正一脸凝重,策马奔腾率领着一万精兵,快马加鞭地朝着徒河城疾驰而去。
那大军马儿蹄声如鼓点般急促,扬起一路尘土。
萧烬策马奔行于大军前方,脑海中不断思索着那人的特点。
“此人臂力惊人,身形魁梧壮硕,手持一对双戟,威风凛凛。”
莫非……他就是日后被曹操的一场变故连累,成为“一炮害三贤”中不幸身死的那一位?
其武力之强,只可惜死的太早,丝毫不逊色于一流武将。
“踏踏踏!”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一名斥候从前方快马返回,到了萧烬面前,拱手抱拳,高声禀报:
“都尉,再过前方十里便是徒河城!”
“嗯,继续行军!”
与此同时,孙义也带着一队斥候从后方赶来,同样拱手道:
“报!后方二十里外,有三千白马、白袍精甲的军队正朝着我方赶来,大旗之上,绣着一个醒目的‘瓒’字!”
嗯?萧烬面色略有疑惑,猛地勒住缰绳,心中微微一沉。
暗自细想道:难道是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可自己与他并无交情,他们为何会来到此处?
如今各州的黄巾之乱尚未平息,这白马义从想必是是奉了谁的命令平叛而来…
如今大乱还未开始,他也不敢明面上抢占城池。
萧烬略作思索,心中便有了主意。
可不能让他坏了我的好事!
向二人颔首示意,沉稳地说道:“他我同为汉室覆灭黄巾贼,无需对那队白马骑军警戒,我等速速前往徒河城便是!”
“诺!”众人齐声应道,大军继续朝着徒河城进发。
……
此时,徒河城内——
“典壮士!典壮士!不好了!有一队大军正朝着咱们城而来,那气势汹汹,看似凶险得很呐!”此人大声慌忙。喊到
一个身着乡勇民兵粗布衣打扮的人,而他头上未戴黄巾,慌慌张张地冲进县令府中看向那典壮士。
只见上位之人,面容敦实,胡髯微微生长,身躯却精壮得好似一头牛犊。
他刚刚还在为一窍不通的县中事务发愁,听到这话,“哼”地轻哼了一声,浓眉微皱,满脸的不满。
“莫非又是那些不长眼的黄巾贼子,还想来劫掠此城?之前俺可是杀了不少他们的副渠帅,如今还敢来送死?”他愤怒地说道。
那手持农具的乡勇民兵见状,面色和善不少,笑着说:“典壮士呀,我们城中可不少百姓瞧见是一杆‘萧’字大旗嘞,那些人也没戴黄巾,看着像是官府的人。”
典壮士闻言,抬头微凝,伸手挠了挠下巴几缕胡茬,满脸狐疑轻声对这乡勇道:
“官府那些败类,当初俺打死了那县令手下欺压百姓的官兵,那县令便弃城而逃。莫非是他叫人来捉拿俺了?”话里话外,都透露着他顿时憨厚的心性。
话音刚落,门外一下子涌进不少乡勇,他们个个面色激动,大声喊道:
“我等愿陪典壮士反了!同生死,共患难!反正那县令回来,我们……我们也活不下去了!”
典壮士闻言,心中万般感慨,迅速起身,将双戟拿在手中,背于背上。
随后他看着眼前这些受苦受难的百姓,厚重的声音从口中传出:
“乡亲们莫急,待俺去看看。要是真的是那些狗官,俺便杀了他们,若是我不敌,乡亲们就把杀官之事都推到我身上便是。”
说罢,他大步朝着城门走去。
在场的不少老人,手中还拿着农具,正准备一齐战斗。
听到典壮士的话,他们纷纷落泪,轻叹这世道的不公。
“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