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舆地图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古今形胜之图》

《古今形胜之图》,原图为喻时绘制,已佚。现存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福建龙溪金沙书院重刻本。纸本木刻墨印着色,图幅纵115厘米,横100厘米,图幅四边的中间部分标明东、西、南、北。该图现藏于西班牙塞维利亚市西印度群岛综合档案馆。

《古今形胜之图》依《明一统志》而作,以表现明朝天下形势和古今要害之地,属历史地图和形势图的性质。绘制范围包括两京十三省及周边地区,东至日本、朝鲜,西至今乌兹别克斯坦东南铁门关,北起蒙古草原,南达南海,包括爪哇、苏门答腊等地,用不同符号和文字标注。图上标注府、州、县、卫、所及域外国家地区的各级地名近千处,古地名用阴文,今地名用阳文以示区别。山脉、长城用形象画法。在图中的空白处,用简要的文字注明各地区的历史沿革与地理形势,尤其对周边各民族地区的说明最为突出,全图共有说明文字150余条,水系和海岸线的轮廓粗略而不够准确。

以《古今形胜之图》为代表的历史地图,其特点是在图中或边框中用大量文字记述历史沿革、地理形势、周边民族等。这些地图的绘制目的,不仅在于表现当前的行政区划和地理形势,而且让阅图者通过图中的文字注记了解历史信息,往往带有强烈的现实目的。

《古今形胜之图》是至今发现绘制时间较早的单幅的历史地图,后世类似这种形式的历史地图还有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梁辀的《乾坤万国全图古今人物事迹》、万历三十三年(1605)的《备志皇明一统形势分野人物出处全览》、明崇祯十七年(1644)曹君义的《天下九边分野人迹路程全图》、清康熙二年(1663)王君甫编印的《大明九边万国人迹路程全图》、康熙十八年(1679)吕君翰的《天下分野舆图古今人物事迹》等。

16世纪70年代,西班牙驻菲律宾的第二任总督基多·拉维查理士(Guidode Lavezaris)在马尼拉任职期间(1572—1575年),得到了这幅《古今形胜之图》。他于1574年7月30日写给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的信中同时呈上该图,并概括地介绍了该图的情况。

除了在明隆庆年间(1567—1572年)流传至西班牙的《古今形胜之图》外,在清代黄虞稷的《千顷堂书目》卷六《地理类》中著录了“喻时《古今形胜图》”,这可能是《古今形胜之图》的另一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