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蒙汉文学交融研究论文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广阔唐诗胜景影响下的多样性创作

王孟诗歌对于法式善诗歌创作颇多启迪。事实上,这种启迪既让法式善形成了自己的创作主导思想,同时也带给他更为广阔的唐诗胜景。在法式善的一些诗中,他突破并超越了王维、孟浩然诗歌的思想境界。史载:“(法式善)两试翰詹并以下考左迁,先生固泊如也。盖先生虽雄于文而楷法殊不逮,故每试多以此见绌。性爱闲素,于世俗之以便捷驰骛见长者屏迹弗染。虽挂朝籍,而苦志力学,口吟手钞靡停晷”。[18]当法式善自身文学职志与审美风致随着年龄和宦海生涯的左迁发生变化的同时,他对于清雅诗风的追求并不仅仅停留在单纯的语音阶段,而是在内容和思想性上变革、深化。如果说扈从应制的馆阁文臣生涯使得法式善诗作在声律和语言等外在形式的技巧方面达到成熟,那么宦海不畅的贬谪时期则进一步为他的诗作注入真切深沉的情感,因为,贬谪使法式善认识到升迁无望,使他把对仕途的关注转移到纯粹的文学创作中,把目光从狭窄的宫廷朝堂移到广阔的市井农家。这种心理位移使得他的心理情境发生巨大改变,客观上开拓了他的视野,为他的诗歌注入了新的内容,并结合触目所及的山水田园,使他创作出一大批寓情于景、内蕴丰富的感人之作,促其诗歌达到更高的水准。

当法式善逐渐把表现同情人民疾苦的内容提到抒写性情的重要地位时,杜甫、元白类诗歌对他的影响也日渐明晰。《七夕汪杏江招同吴谷人鲍雅堂谢芗泉赵味辛张船山芥室小集分赋洗车雨》:“洗车雨,天上来。眼中泪,心里灰。长桥宛宛云门开,尔车不行胡为哉,安得祝风吹雨行?银河倒泻玉垒城,洗车不如还洗兵。长安春雨贵如油,秋霖过多农夫愁,车上之尘盍少留。君不见,郎牵牛。”悲情的诗人从洗车雨想到秋霖过甚,淹没庄稼,雨涝成灾,农夫哀愁。他忍不住眼中流泪、心中酸楚,进而想到“安得祝风吹雨行”。这句诗让人不由得想起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民胞物与思想。虽则这样的诗句在法式善的诗行中并非主流,但是像他这样的馆阁诗人,能够如此体察民心、同情黎庶,已属难能可贵。把视野在民生问题上停留的诗人,一旦观察角度放在百姓的立场上,便立刻发出了“民心即我心”(《送何兰士出守九江》)、“民安即我安,陶然百忧释”(《送桂未谷馥出宰滇南》)的声音。

贬谪对文人而言是一种不幸,但痛苦的经历却往往能成就艺术上的高峰。正如清代尤侗所论:“古之人,不得志时,往往发为诗歌,以鸣其不平。”[19]法式善在诗歌中注入关心民瘼的思想内容后,使得他的诗歌更为充实了。法式善曾写作了不少表达农事欢乐的诗篇,但思想性更强的还是表现对人民痛苦生活同情的诗歌。“谁知养蚕人,苦逾叱牛客。一般桑叶云,夜夜春风陌”(《桑田》),农民的生活是痛苦的,养蚕人的生活更痛苦。法式善用白描的手法展示了养蚕人的苦况。他还进一步希望当权者除暴安民。“君今官县尹,当函求安民。奸究亦易除,要使归忠淳。玉琴偶一弹,不若幽风陈。安邑乡俗古,种菜能疗贫。”“治裕小事耳,我望君治人。”在《赵伟堂大会之官安肃出种荪图乞诗》中,诗人希望当权者能把除暴安良、解决人民温饱当成头等大事,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由于切身经历和社会现实种种原因,使他的诗作终于突破逃避现实的藩篱,对社会现实有所触及。在法式善的诗歌美学趣味中,自然冲淡含蓄蕴藉是主体,但他并非完全脱离生活,所以他也倡导“言须有物”,讲究抒情主体的褒贬须显豁,不朦胧,不深藏。这关系到他的诗一部分与现实社会切近,能写民生之哀。在这点上,他不但继承了杜甫,也继承了元白的新乐府传统。在此基础上强调的含蓄蕴藉,显然有针砭时弊的意思。

法式善现存诗歌创作,还有《存素堂诗稿》咏物诗一百二十首。诗前作者自序写作缘由:“余诗多写意,雅不欲妃红俪紫,然未免入于萧飒一派。适案头置唐贤李巨山咏物诸作,喜其壮丽,有拔天倚地之概。爰依题拟其体为之。只以自矫所短,非敢与古人争长也。”[20]集中的诗如《瑟》:“胶柱谁能鼓,安弦信可挥。金丝弹越女,珠泪掩湘妃。雪艳瑶台散,云和玉轸飞。好竽真是僻,吾守晏龙徽。”诗句从唐钱起《湘灵鼓瑟诗》意境入手,通篇运用各种有关瑟的典故,诗境绵密,与法式善其他诗作显然不同,或许正如诗人序中说要矫正自己诗多写意之弊,但咏物诗太过胶着所咏之物,就显得有些矫枉过正了。诗集后施朝榦跋云:“取材之博,修辞之雅,固不待言。其中如‘春风绿一江’、‘梅花雪一桥’等句,风神淡荡,右丞襄阳之遗韵也。‘风劲击中原’、‘拳老雪天骄’等句,气骨苍浑,供奉拾遗之宏轨也。”此跋写出时人对法式善诗歌师承唐人并能转益多师的认识。而王昶《湖海诗传·蒲褐山房诗话》所说的:“为诗质而不癯,清而能绮”,则是对法式善诗歌风格非常恰切的评价。从法式善的咏物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学王孟而不尽摹王孟的诗歌风格的变化。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21]五七言诗在经历了漫长的诗史衍变后,在唐代定型。唐诗成为后世诗歌创作的恒久母题。其音律、词汇、句式,已积淀为古代诗人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只要言及格律诗,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认为必须具备唐人那种丰神情韵。法式善作为一名承平时代的馆阁诗人,虽然一生勤奋,但毕竟没有丰富的社会实践,没有跌宕的人生际遇,这一切都注定了他的诗歌内容没有太多的变化。崇尚自然的思想,对于自然的美的追求和淡泊天性,是法式善诗学王孟的基础,也成就了法式善的诗才。但是,他在致力于对唐代王孟的摹写中,把自身的世情、人生际遇和人文关怀融入诗歌后,同时也呈现出师法杜甫、白居易和晚唐诗风的诗歌倾向,客观上还是表现出了在唐诗影响下所致创作的多样性。

【原发表于《南京师大学报》2010年第1期】


[1] 法式善:《恩福堂诗集序》,《存素堂文续集》卷一,《续修四库全书》本。

[2] 法式善:《使琉球日记序》,《存素堂文集》卷一,《续修四库全书》本。

[3] 昭梿:《啸亭杂录》卷九,《清代史料笔记丛刊》,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75页。

[4] 钟骏声:《养自然斋诗话》,同治刻本。

[5] 法式善:《谷西阿诗集序》,《存素堂文续集》卷二,《续修四库全书》本。

[6] 杨钟羲:《雪桥诗话》,《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集)影印本,文海出版社1985年版。

[7] 严迪昌:《清诗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869页。

[8] 王志清:《纵横论王维》,齐鲁书社2008年版,第18页。

[9] 阮亨:《瀛舟笔谈》,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刻本,第1611页。

[10] 张维屏:《国朝诗人征略·听松庐诗话》,《续修四库全书》本,第1612页。

[11] 潘德舆:《夏日尘定轩中取近人诗集纵观之戏为绝句》“梧门潇洒五言中,王孟门庭结体工。可似前修梦文子,银潢屈曲涌天风。”转引自《清诗纪事》,凤凰出版社2006年版,第1612页。

[12] 张维屏:《国朝诗人征略·听松庐文钞》引《惕甫未定稿》“时帆用渔洋三昧之说言诗,主王、孟、韦、柳,又工为五字,一篇之中,必有胜句,一句之胜,敌价万言。”《续修四库全书》本。

[13] 严迪昌:《清诗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869页。

[14] 康发祥:《伯山诗话》“长白铁梅庵保宫保与法时帆式善二公诗,雄浑清醇,各极其妙。”清咸丰十年(1860)刻本。

[15] 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95页。

[16]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216页。

[17] 吴锡麟:《存素堂文集序》,《存素堂文集》,《续修四库全书》本。

[18] 李柏:《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一百三十二,广陵书社2007年版。

[19] 尤侗:《叶九来乐府序》,《西堂杂俎》一集卷三,《四库禁毁书刊》丛本。

[20] 法式善:《存素堂诗稿序》,《存素堂诗稿》,嘉庆十二年(1807)王墉刻本。

[21] 刘勰:《文心雕龙》,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