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争取和维护国家利益的思想及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我和张俊国教授第一次相识,是2006年在武汉参加张静如先生主持的“党史党建学位点”会议上,会后我们同住一屋。此后我俩经常在各种学术研讨会上相见,屈指算来,我与他相识、相交整整十二年了。

今年,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在中央文献研究室和毛泽东思想生平研究会主办、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毛泽东与人民军队的创建”学术研讨会上,我们都以文赴会,再次相见,且是在我所在的学校相见,在我的家门口重聚,甚是高兴。

会议结束后,在我为他送行的时候,俊国教授提出,他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争取和维护国家利益的思想及实践研究”已经结项,马上付梓,要我为该著写个“序”,我拒绝了!理由在于:于格、于能我都不合适。于格,我身处西北边陲,一名小小教员,人微言轻,由我写序很难为大作增光添彩;于能,我虽在党史党建这个圈里“混”了30多年,但水平实在有限,自己从来没研究过重大课题,只是在一些细枝末节的具体问题上打转转,小打小闹,更不会写“序”,也从来没给人写过“序”。但我答应从北京给他找一位有格有能,有分量有级别,尤其是学术水准较高的人来写。但俊国教授说他就想找个熟悉的人来写几句话。他特别算起了一笔我曾对他有过“亏欠”的“老账”。所谓“亏欠”,是说我俩在相识之前,他曾打算报考我的博士生,由于指标有限,我没有答应他报考。好在他后来考到了离京城很近的一所大学,圆了攻读博士学位的梦。对于这件事,我还真觉得当年有些“亏欠”于他,因为这对他来说确是憾事。但是考虑到和俊国教授打交道十几年,深感他为人厚道、刻苦勤奋,这些年出了不少有分量的学术成果,我只好答应写一篇简短的“读后感”。

今年夏天,西安的高温天数创了56年来的历史之最,从6月下旬到7月底,有35个高温日,不少时间气温高达40度以上,还有几个42 度的高温天。我信奉“好出门不如待在家”,所以,在这个酷热难耐的暑期,我哪儿也没去,倒是有时间静下心来拜读俊国教授的书稿。

在这里,就先入为主地谈点自己粗浅的读后感吧!

通读书稿,我总的感觉,这是一个题材重大,跨学科探索的大题目,是一部很有分量的学术成果。书稿从七大层面对新中国成立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如何争取和维护国家利益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而深入的研究,视角新颖、论题集中,见解颇新,是一部有重要学术价值、理论意义的专著,是一本政治与现实针对性都很强的好书。具体体现在:

第一,书稿首先通过对论题所涉及的相关概念的准确界定,对几对关系的正确阐释,为论题的展开,提供了历史依据、现实依据和思想依据,从而把论题探讨的必要性、可能性、重要性都交代清楚了。这样,也就紧紧地抓住了读者的阅读心理,为读者关注这一重大问题作了必要的铺垫,此为该书成功的第一步。当然,书稿价值高终归还是国家利益思想与实践这个论题太重要、太重大,亦是其论证的科学性的要求使然。

第二,书稿通过对中共争取和维护国家利益的思想及实践历程的详梳细理,为人们全面深刻地认识和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轨迹和内在规律性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书稿第二至第五章按史的纵向坐标,依次梳理了中共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改革开放探索时期、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争取和维护国家利益的思想及实践”;在各章中又在横向的坐标上,运用历史学、哲学、社会学、国际政治学、心理学等研究方法(或对这些方法的交互运用),既注重党的领导层的认识、举措,又关切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与中共争取和维护国家利益思想及实践的相互影响。这样的研究不仅在方法论上,而且在研究视角、意义上都不乏新意。

第三,系统的经验总结是书稿的突出亮点。书稿在对中共争取和维护国家利益的思想和实践梳理的基础上,在第六章浓墨重彩地总结了基本经验,包括:“必须确定明确长效的国家发展战略”、“必须始终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必须充分调动谋求国家利益实践过程中的各种积极因素”、“必须高度重视军事实力在维护国家利益实践中的基础作用”、“必须把意识形态建设放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层面上来认识”,等等。应当肯定,这些基本经验抓住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建设和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尤其是争取和维护国家利益思想及实践的核心问题,不仅我们过去应当这么做,而且现在、将来也应当这样做。毫无疑问,这也是书稿的亮点所在。

第四,书稿认为中共争取和维护国家利益是贯穿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不同时期的思想红线和实践主线,即这条思想红线和实践主线是中国人民判断党的政策、策略和是非曲直的主要依据,也是人们正确认识中共在不同历史时期指导思想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不断与时俱进关系的切入点,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途中,中共在争取和维护国家利益的实践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推进,这正是该书的现实启示所在。当然,该书在当下出版,还必然产生更为特殊的现实启示,这就是,一个时期以来,在我国西南的边境线上已出现挑衅和侵占我国领土的事件,而该书稿的出版对我们加深认识争取和维护国家利益的思想,增强国家主权意识和安全感,体会建军90周年朱日和阅兵的意义,以及深刻体会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的深刻内涵,都能激发出更为深刻的现实启示。加之,“必须把意识形态建设放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层面来认识”,在当前亦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针对性。

总之,书稿是一部政治性、思想性和学术性都很强的研究成果。它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前赴后继、顽强奋斗,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等重大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和内在规律性,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是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核心力量”。书稿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内容,而且打开了中共党史研究的新视角,或者说填补了中共党史研究的一个空白点,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党史党建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推动作用,特别是对于补充马克主义理论课教学及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材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对于高校和科研院、所、室的科研人员,该书同样是极具价值的参考书。毫无疑问,“争取和维护国家利益的思想和实践”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永恒的思想主题和工作主线,这本书的最大价值,还在于能为党和政府的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和资政借鉴。

当然,毋庸讳言,该书还有再提升的空间,主要是从现稿内容看,十九大召开在即,现书稿所涵盖的内容都在十八大之前,希望俊国教授不满足于现有研究成果,继续努力,争取早日将近五年中国共产党争取与维护国家利益的思想内容和实践成就进行全面的研究,以使该研究更加完善和系统。

以上感言未必正确,仅是我有幸先睹为快的一家之言,仅供参考;不妥之处,敬祈作者和读者批评正之!

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答才

2017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