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手稿整理研究的设想
(一)目的
首先为保存师爷的原始资料而必须进行的;其次为研究师爷文化爱好者,提供可靠的第一手依据。
(二)过程

图2 目录
整理王春龄师爷的手稿,想法由来已久,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形式,而停停续续。开始之初,以县衙为分类依据,它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任何历史资料,莫过于有确凿的地点与时间,采取以县衙为分类编制,属同一县衙的手稿为一类,着手编制。但有一部分手稿,既找不到县衙名称,又不标明时间,只是单张独纸。只好从头再度改辙,采取以手稿内容为依据,按照信、函、谕、禀、告、批等不同文体分类。按县衙文稿和师爷私人文稿实施编排。
(三)方式
手稿整理研究结合影印原件分类(上篇)、师爷手稿整理研究心得(中篇)、师爷文化与现代秘书研究(下篇)三部分进行。
(四)内容
课题申报过程中,由于从2009年开始一直都在修改和积累相关素材,课题组成员也不断更新。2015年课题申报成功,课题组成员师爷王春龄的曾孙王如尧老师已经将研究成果《师爷手稿选》交付中国文化出版社并顺利出版。这样在课题批准后,就有了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考虑到方便读者使用课题研究的成果,原来申报成果中的内容“影印原件分类”于是就成了现在的上篇“师爷手稿整理原件影印”,“整理研究心得”为中篇“师爷手稿整理研究心得”,“师爷文化与秘书学研究”成了下篇“师爷文化与秘书学研究”。下篇的内容主要是项目负责人近年结合手稿整理所发表的师爷文化与秘书学研究方面的文章。
(五)“师爷手稿原件整理影印”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谕禀10件,15页
第二部分:告示5件,6页
第三部分:刑案13件,19页
第四部分:书启8件,12页
第五部分:驿函31件,47页
第六部分:衙账9件,117页
第七部分:杂记9件,13页
第八部分:私信8件,17页
(六)“师爷手稿整理研究心得”部分的内容
(1)封建体制的官吏之治:比较分析师爷与官、吏的重大差别,一方面把师爷现象置于近代社会发展史中,另一方面把师爷置于整个社会管理体系中,科学认识师爷与政府命官的本质区别。
(2)晚清县衙的政治运作:我国传统政体下县级政治运作情况的研究一直是个薄弱领域,至今没有一部专著。王春龄遗物中大量保留了县级政治和财政等方面原始档案资料,梳理这些数据,分析经费来源、百姓税负和收支项目等,自然能推动晚清县级政府财政运作课题研究的深入。手稿为研究该课题提供了宝贵的原始实物资料。
(3)晚清州县的财政收支:衙门的经济收支如何?文人笔下只有大致记载,手稿有助于我们认识师爷的生活境遇。部分原始凭证记录了有关官场规费的账目和票据,上级官员过境的开销,年节、寿诞等给上级的贺礼礼单,给下属的节规赏钱等,详细记载了衙门账目的收支,较为完整地反映了当时的财政收支情况。
(4)晚清州县的对外交往:随着西方势力的侵入和近代化的起步,仅靠传统的游幕经验已无法胜任幕职,即使是县级基层政权施政者的学识也得贯通中西,关注西学成了提高职业素质的时代要求,操持政务的师爷因此成为较早和较积极接触西学的群体。晚清时期幕府制走向没落,但体制外的师爷比体制内的官员更积极转变观念,努力成为科层制体制下的新人。
(5)晚清师爷的文化追求:手稿中的《五大洲政治统考》《英语读本》等工具书可以看出师爷为改变旧有形象所做的努力,师爷不仅了解外国政治,还学习英语。
(6)刑名师爷的诉讼手法:手稿上多处盖有闲章印迹,体现了师爷谨慎的处世态度。在草拟公文草稿往往盖上不同字样的闲章。闲章字样视内容而定,如信稿、布告稿等末尾多盖上“专心”字样闲章,案件批文有多处盖上“慎思”闲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盖有“实事求是”,说明晚清时“实事求是”已在政治领域运用了,师爷从政时把务实作为职业操守。
(7)晚清师爷的生活状况:手稿中保留了州县给幕友、书吏、差役和其他工役的工食支出清单,名目繁多的“陋规”费用也记录在案。从中可以发现“规费”仍是晚清师爷的重要收入来源,遗稿为研究县级游幕人的收入提供了可靠的原始资料。
(8)晚清官员的“家人”管理:“家人”作为清代官员的仆人,事实上成了地方行政运作中的有机组成要素。关于“家人”的研究相当薄弱,在这批文献资料中,有涉及“家人”的从业情况,有助于我们印证、补充和纠正对清末“家人”的刻板印象。
(七)“师爷文化与秘书学研究”部分的内容
师爷在封建官僚政治的实施过程中,尤其在新政权建立或政治局势动荡时,肩负总揽大权、收集材料、处理事务的重任,佐治作用显著。幕友、师爷和秘书在历史文化中有承继关系,师爷文化作为历史遗留产物直接影响着当今秘书职业发展,我们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时,不可以全盘照收,而是要与新的时代背景和新的实践要求紧密结合起来,要认真研究现代秘书行业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吸收、借鉴师爷文化精华对秘书职业规范中有价值的、合理的东西,促进秘书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这部分以近年发表的相关论文为主,内容不限于手稿范围。
(1)文化积淀与师爷性格:越文化孕育的精英——师爷,绍兴师爷的性格特征,绍兴师爷的处世幕道。
(2)才子徐渭的师爷生涯:坎坷的人生旅途,风光的幕府生涯,偏激的复杂心理。
(3)清代第一师爷沈文奎:沈文奎的坎坷一生,沈文奎的治国之策,沈文奎的用人之道。
(4)汪辉祖佐幕观的内涵:汪辉祖的佐幕观,佐幕观的民本性,佐幕观的现实性。
(5)立品为先乃佐幕之要:王汝成破案的启示,佐幕之人“品”尤为要,精细谨严行事谨慎,廉明听正尽心本职。
(6)加强学习与促进服务: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爱岗敬业,树立自信;以苦为乐,肯定价值;摆正位置,注重形象。
(7)絜矩之道与开拓创新:“絜矩之道”是秘书工作的根本,遵规守纪是秘书的基本素质,秘书是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典范。
(8)传承历史促本色彰显:史官是法律的记录和传播者,史官是法律的传承和创造者,师爷必须有较高的法律素养,依法办事是遏制腐败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