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多菲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18、19世纪的欧洲大陆,正处在历史大变革的关键节点,社会形态和社会生活出现巨大变化,各社会阶级之间的矛盾斗争非常激烈,重大社会政治事件层出不穷。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蒸汽机的发明、推广应用,航海术的大力推进,推动海上贸易、商业的兴盛发达,北美大陆的发现,海外殖民地的争夺,为新兴的第三等级——新崛起的资产阶级逐步积累了大量财富,经济领域力量的不断壮大,必然使其谋求政治上的更大利益,要求走向政治舞台的中央。斗争首先出现在思想意识、文化舆论领域,新旧思想斗争异常激烈,甚至达到白热化程度,迸发出阵阵火花。有力地冲击着中世纪封建主义制度的顽固的思想禁锢。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圣西门等先进思想家的出现和他们著作的出版与迅速传播,在舆论上为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做好铺垫。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西欧一些资产阶级力量强大的国家,诸如法国、英国、德国、西班牙、葡萄牙等酝酿进行的资产阶级革命,已成不可阻挡之势。

面临社会大变革时期,在文化、文学艺术领域,尤其是在诗坛上,欧洲相应涌现出诸多在世界诗坛上声誉显著的大家,如法国的雨果,英国的拜伦、雪莱,德国的歌德、席勒、海涅,俄国的普希金、涅克拉索夫等,他们纷纷以崭新的思想、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出现在诗坛上,打破中世纪落后的沉闷局面,在作品中揭露封建主义保守、愚昧的思想定式,追求自由、民主、人类幸福的新生活,所有这一切,总体上是符合、适应已经发生变化了的社会进步要求的,客观上反映了对当时社会发展历史阶段起着重要作用的新兴资产阶级追求目标,具有时代历史的进步意义。

相对于西南欧的法、英、德、西班牙、意大利诸国,位于东、中欧和巴尔干半岛的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诸国,情况有所不同。首先,东、中欧和巴尔干半岛地区历史上在社会形态、社会生活发展较为缓慢;其次,这一地区的弱小民族还面临反对外来的几个大国,如奥斯曼帝国、沙皇俄国、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干涉和侵略,争取民族、国家的独立、自由解放的斗争,因而在这个历史时期,先后掀起一场场轰轰烈烈的民族复兴运动。在这个历史时期被称之为弱小民族国家的诗坛上,也都涌现出诸多显赫、享有世界诗坛盛名的诗人,如波兰的密茨凯维奇、匈牙利的裴多菲、罗马尼亚的艾米奈斯库、保加利亚的伐佐夫等,他们的诗歌创作既反映时代精神,自由、民主、爱情个性解放的新思想,同时也追求民族复兴、国家独立、解放的最终目的。他们的诗歌具有高度的爱国主义思想内容,在艺术风格上显示出各自民族风格的特色。更为可贵的是,他们不但是各自民族、国家文学领域的诗人,同时也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国家独立、解放运动的参与者、不屈不挠的志士,在世界诗坛上大放异彩,为世界文化作出应有贡献,成为经典的世界文化遗产。

地处欧洲中部的匈牙利,跟上述中东欧国家命运一样,长期受制于大国的控制支配。因此,时代进步与民族、国家独立、自由解放成为亟待解决的急迫任务。从19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随着西欧国家,特别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与影响,首先在出身中小贵族的知识分子中间产生对封建制度的愚昧、落后社会现象的不满,逐渐发展为一场影响巨大的政治性民族复兴运动。这场在文化领域发端,具有发扬、振兴民族精神和时代进步思想的文化运动,最终发展成19世纪四十年代末一场轰轰烈烈的民族、民主资产阶级革命斗争;这场斗争虽然失败了,但它所产生的1848—1849年革命精神,永远铭记在匈牙利人民心中,鼓舞人民为民族、国家独立、富强而奋斗不息。

出身平民家庭的裴多菲·山陀尔(1823—1849),恰好就生活在这一关系到民族、国家命运、前途发展何去何从的伟大时代。裴多菲的人生道路、诗歌创作与革命斗争行动自始至终都与在诗人祖国土地上发生的1848—1849年革命息息相关。他短促的革命人生与个性鲜明的诗歌创作既是这场在匈牙利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运动的生动反映与记录,更是时代和民族精神的最好展现。裴多菲的诗歌被奉为匈牙利诗歌的经典,诗人被奉为匈牙利民族的一面旗帜,对后世的文学、诗歌创作发展乃至社会生活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裴多菲的诗歌享誉世界诗坛,与欧洲诸多声誉卓著的诗人一道步入多姿多彩的百花园,给世界文化留下一份宝贵的精神财产。

在我国,裴多菲及其诗歌创作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他本人也是我国读者喜爱的外国诗人之一。位于北京阜外大街的鲁迅博物馆院内立有裴多菲铜像,匈牙利驻华大使馆曾多次在此举行大型裴多菲纪念活动。鲁迅博物馆内至今收藏着多种裴多菲诗歌的中译本及介绍诗人情况的资料,还收集有论述诗人诗歌创作的论文和学术专著等。裴多菲及其诗歌同我国读者有着良好的缘分。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百余年间,我国人民深受列强的欺凌和侵略,民族、国家处于危难之中,也激发起反对外来干涉、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断起来抗争,谋求民族、国家复兴之路。20世纪三、四十年代,文化界先驱鲁迅先生首先将裴多菲及其诗歌介绍到我国,在读者中间产生良好反应,在某种意义上相同或相似的处境、命运而在思想情感上产生共鸣。因此,裴多菲的诗歌很快就受到我国读者的喜爱。当年,革命青年作家白莽(殷夫)诠译的裴多菲著名哲理短诗《自由与爱情》:“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更是成为至理名言在读者中间传播,至今依然常常加以引用。此后五六十年代延续到八九十年代,出现了更多的裴多菲诗歌的中译本,介绍裴多菲及其诗歌的文章、研究性论文也屡屡见诸报刊和论文集上,这都有助于读者对这位世界级诗人的了解。

面对裴多菲及其诗歌在我国读者中间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和认知的情况,如何将裴多菲和他的诗歌创作进一步作全面、深入的研究,自然将成为学术界迫切的重要任务。《裴多菲研究》学术研究项目的提出和获得批准立项,也基于这种认识和要求,希望通过全面、深入详细的剖析,展示这位中国读者喜爱的诗人的人生思想和艺术创作的真正价值所在。为此,本书将从三个方面(包括“年谱”在内共四个部分)对诗人及其诗歌作出阐述。

第一部分:首先,从整体层面,深入论证裴多菲及其诗歌创作的历史定位。结合匈牙利历史、社会发展形态,阐述裴多菲在匈牙利1848—1849年革命中的表现,最终以革命志士和爱国主义诗人活跃在关系到民族、国家命运前途的民族、民主革命舞台上,成为民族与时代精神的一面旗帜,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并决定了其重要的历史定位。

第二部分:尽可能详细、深入介绍诗人的人生轨迹、诗歌创作道路,重点在于阐述诗人在1848—1849年革命中的表现,诗歌创作的各个阶段以及具有独创性的艺术形式,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在文学史上具有无可代替的历史地位。

第三部分:精选裴多菲在各个创作阶段具有代表性的诗歌242首予以点评。着重指出每一首诗作产生的时空背景、思想及艺术特色,对应第一、第二部分所作的论述。之所以运用这一研究方式,一方面在于虚(理论论述)与实(诗歌作品)互为印证,更有实感,不流于空泛;另一方面,也将诗人的创作所显现的思想性、艺术性进行理论上的概括和升华,相向而行,互得彰显。

第四部分:裴多菲创作年谱。将诗人诗歌集出现的时间作总的梳理,便于读者对诗人创作过程有更好的了解。

* * *

总括地说,通过上面三个重要方面(四个部分)的论述和具体阐述、分析与点评,把诗人的人生道路、诗歌创作紧密地融为一体;这样使得裴多菲的革命爱国主义诗人的形象显得更为立体、鲜明和真实,更具感知性,为读者描绘出一位可以贴近、亲切的诗人裴多菲。我国读者接触到裴多菲的诗歌从少量到逐渐增长,从很少了解到进一步加深,这个过程已有七八十年时间;《裴多菲研究》正是在此基础上,将我国学术界对裴多菲及其诗歌创作的研究推向深入,加深对产生这位革命爱国诗人的国度和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匈牙利民族的亲切感和敬佩,并将进一步促进和加深中国和匈牙利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2017年12月5日初稿

2018年10月9日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