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节 满族神话特点
满族神话是十分丰富的,它是中国神话的重要组成部分。满族神话实际上是用原始思维对世界的一种形象化的诠释。满族神话形象生动,壮美宏大,极富诗意。满族神话是保存许多口头韵文的神话。
满族神话主要有创世神话、自然起源神话、人类起源神话、英雄神话、文化起源神话等。鲍亚士认为:“神话的观念便是对世界的构成及起源的基本见解。”[3]在满族神话中,著名的创世神是阿布凯恩都里,满族神话中的恶魔是耶鲁里。
神话主要是把自然拟人化,赋予大自然以生命,使自然成为人格化的神。神话的主要矛盾冲突是神与自然灾害的斗争。人类学家泰勒认为:“对原始人来说,他所见所闻的任何事物,无论它们对人有害或有益,都是具有人格的,有灵魂的。”[4]“在不同民族中或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上,神话的主角有时是动物,有时是半人半兽,比较多的神的形象是自然力的化身,它们在发展中逐渐成为人神,被奉为民族的始祖神。”[5]
第一,满族神话是满族先民对于不了解的大自然的一种主观的解释。
满族神话以满族特有的神话思维方式表达了对世界的理解。在满族神话中,人们最初对自然万物不能理解,人们对于不理解的东西产生了原始崇拜并伴随着神奇的想象、离奇的情节,用神来解释或用神来帮忙。对于人类为何会有生有死的不理解,产生了人类灵魂不死的神话。不理解的自然万物都成了神灵,有太阳神、风神、雨神、雷神、电神等。“昔者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今谓之神话。”[6]满族神话实际上是人类的童年时期对自然界最初的充满幻想性的思考和解释。
第二,满族神话主要反映了满族劳动人民的生活愿望。
“我不怀疑你们都知道古代的故事、神话、传说,但是我很希望大家更深刻地了解它们的基本意思。这个意思归结起来是:古代劳动者们渴望减轻自己的劳动,提高它的效果,防御四脚的和两脚的敌人,以及用语言的力量,即用‘诅咒’和‘咒语’的手段来影响自发的害人的自然现象。”[7]
满族先民文化类型属于渔猎文化,要战胜的对象主要是湖水的泛滥、变化无常和凶猛的“四脚敌人”——猛兽。满族人的斗争对象离不开满族的生产对象。满族神话与汉族神话不同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满族神话斗争的对象往往是猛兽,这和满族的渔猎文化有关。
在满族的神话中,有一个共性的东西,就是每当人们遇到困难时,都会有神仙帮助人类,这成为满族神话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在傅英仁讲述的《满族萨满神话》中,几乎每一个萨满神话故事都有神在人类遇到困难时帮助人类的情节。
第三,满族神话反映了当时满族人的生产生活条件。
在满族神话中,可以看出远古时代满族人没有生产工具。满族神话反映了满族先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条件。公元前400年古希腊学者攸痕麦拉斯提出神话只是历史的传奇描述。满族神话不只是神奇的幻想、离奇的情节,实际上,满族神话间接地、真实地反映了满族原始的历史生活状况。“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是由它的心理所决定的;它的心理是由它的境况所造成的,而它的境况归根到底是受它的生产力状况和它的生产关系制约的。”[8]
第四,在满族神话中,对人有益的动物往往成为人的朋友,对人有害的动物往往成为敌人或者神。
满族先民以渔猎为生,常年与动物打交道,在满族的神话中有一个普遍的结构模式:对人有益的动物往往成为人的朋友,对人有害的动物往往成为敌人或者神。正如高尔基阐释的那样:“古代所有的神都住在地上,和人相似,他们的举动和人一样:宽待驯顺者,仇视忤逆者,而且他们也和人一样好妒忌,好报复,好功名。宗教的思想并非产生于对自然现象的观照中间,而是产生于社会斗争的基础上面,神像人这个事实就是证明这个意见的证据之一。”“在原始人的观念中,神并非一种抽象的概念,一种幻想的东西,而是一种用某种劳动工具武装着的十分现实的人物。神是某种手艺的能手,是人们的教师和同事。神是劳动成绩的艺术概括,而且劳动群众的‘宗教的’思想必须加上一个引号,因为这是一种纯粹艺术的创作。把人们的能力加以理想化,同时好像预先感到它们的强大的发展,神话的创造就其基础讲来是现实主义的。在古代幻想的每一飞翔之下,我们容易发现它的推动力,而这个推动力总是人们想减轻自己的劳动愿望。”[9]
第五,满族的神话保存得比较丰富完整。
满族神话保存得比较完整,作品丰富,内容优美动人。首先,满族神话之所以保存得比较完整,就是因为萨满教在民间一直传承,满族神话中有大量的内容与萨满教有关,满族神话和萨满教常常结合在一起,因此,萨满教的稳定传承,使得满族神话得以完整保存。如《满族萨满神话》《尼山萨满》《满族萨满教研究》等都是由于与萨满教有关而得以传承。其次,满族民间有讲古的习俗,一到节日家族聚会、农闲时节,满族人就会聚在一处,讲述满族民间故事,人们口耳相传,使得满族神话得以流传。
第六,满族神话创作思维是原始思维。
原始思维主要是“互渗律”。没有因果逻辑联系的两个事物,由于接触,产生了重大变化。原始思维是原始初民的思维,是在生产力低下,不认识客观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的一种非理性的认识,其他民族早期神话创作也用原始思维进行创作。满族神话《三仙女》的传说就是互渗律在起作用。
原始思维的“互渗律”导致神、人、物可以自由地相互转化。“认为原始人的思维是具体的思维,他们不知道,因而也不应用抽象的思维,这种思维只拥有许许多多世代相传的神秘性质的‘集体表象’。‘集体表象’之间的关系不受逻辑思维任何规律所支配,它们是依靠存在物与客体之间神秘的互渗来彼此关联的。他认为不能把原始思维看成是儿童的思维,原始人的思维和我们的思维存在着质的区别。因此,任何企图解释原始人的观点和行为,如果根据我们的思维的观点解释愈是讲得通,就愈加不可靠。”[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