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绪论
纵观一百多年来中国思想文化历程,因应时势变迁、国力强弱,新旧之辨、新旧之争既有思想文化论争的学术意图,更是现实政治参与下的意识形态斗争。就思想文化论争层面而言,注重学理层面阐发,探幽发微,以真知为皈依,是那些坚守学术伦理的知识精英内在追求,他们心怀与“价值无涉”的伦理标准,并不在意外在的价值判断。就意识形态斗争层面而言,着眼于现实实践,以排除异己力量为己任,以战胜为皈依,以鲜明的价值观为判断标准,这个标准往往以“进步”和“落后”为标签,激起价值观的冲突和对抗,贴合时代潮流的被认定为“进步”,和时代潮流有抵触的往往被贴上“顽固”或“倒退”的标签。顺应时代潮流,迎合公众心理,也成为意识形态斗争中常见策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