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批评探秘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敬开卷者

本书既是探索解构批评的奥秘,同时也是探索文学、批评、理论的奥秘。毋宁说,对“耶鲁学派”的述评乃是一个契机,本书意欲借此来讨论文学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文学的作者、读者、研究者们可能会对此习以为常、视而不见,不觉得这些“常识”其实是需要质疑和反思的“问题”。正是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构成了贯穿全书的内在动力。徜徉其中,既感迷雾重重又觉妙趣横生,不言真理在握,却暗享探索的乐趣。希望读者也能够分享这个探索的过程,乐在其中。

学术论著并非不能有趣。我倒是希望,对文学的研究,本身也是一种别样的文学。抽丝剥茧、探幽索隐不正是阅读文学的乐趣之一吗。本书有意采用了当页脚注的形制。满眼注释,自是学究故态,然而严谨的表层之下,却也暗藏巴洛克之风,繁复、丰饶、考据癖、互文性、众声喧哗。这些注释,或标示出处,或引申阐发,在明辨理路的同时,为阅读带来阻滞。这幅异质共生的驳杂图景,所彰显的正是文本的本性,也正是不可化约的“文学性”。就如同对待科普读物中的数学公式那样,读者可以选择沉溺于“正”文与“附”注的往来互动,或者选择跳过页脚小字,抑或索性信手翻来,随意目测某页大小字体的比例配置,从而品评作者在考察某一问题时“掉书袋”的疏密轻重。总之,本书读来,庄谐两可,畅阻由人。不论将其当成学院派的谨严著述,还是视同作为文学的理论探险,愿读者喜欢。

撰写此书并不轻松,却深得其乐。读书、思考、写作,本就充满了智识乐趣。寒来暑往,愿学术不老,智趣长存!

郭伟于诗维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