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章 暗夜里的交锋
蝉鸣在午夜时分突然静止。江临的睫毛颤动了 0.3秒,视网膜上的环境解析模块自动激活,将孤儿院铁门外的热源成像为三个模糊的光斑。他摸到枕边的银针时,金属的凉意混着芯片传来的警告——心跳频率提升至 112次/分,远超平时的 65次。
“院长,有客。”江临掀开薄被,掌心的茧纹在月光下泛着微光。陈院长的咳嗽声从隔壁传来,带着刻意压低的沉稳:“从后巷走,别吵醒孩子们。”老人的脚步声比平时重了 17%,显然腰椎的旧疾在紧张时发作了。
黑影翻过低矮的砖墙时,江临正站在槐树的阴影里。三个人形轮廓在他的“视野”中被拆解成生物电信号,领头者右手小指内侧的老茧显示他接受过枪械训练,腰间皮套的轮廓与格洛克 17完全吻合。
“来找芯片?”江临开口的瞬间,三个人同时转身。他注意到中间那人的瞳孔在夜视仪下收缩的频率异常,芯片突然解析出对方耳麦里的对话:“目标识别,确认是 19号实验体。”
领头者的战术匕首在月光下划出冷光。江临的身体比意识更快地做出反应,脚尖点地借力跃上墙头,银针在指间旋转时,视网膜上自动生成对方的攻击轨迹。第一枚银针精准刺入对方手腕的阳溪穴,匕首当啷落地的声音惊醒了巷口的流浪猫。
“别动。”江临的第二枚银针抵住另一个人的颈侧扶突穴,能清晰“看”见对方颈动脉的搏动频率。第三个人试图从背后偷袭,却发现自己的关节被某种力量锁住——那是芯片根据武当点穴术自动推演的卸力手法。
“你们是谁?”陈院长的声音从二楼传来,老人举着的手电筒光束里,江临看见他另一只手藏在袖口,指尖紧扣着银针。领头者扯掉耳麦,喉间发出含混的嘶吼:“交出芯片,否则——”
话尾被巷口突然响起的警笛声切断。江临的芯片在 0.1秒内解析出警笛声的频率——是市立医院的救护车,而非警车。他忽然意识到,刚才的打斗声惊动了隔壁值夜班的王护士,她习惯性地拨打了急救电话。
“走!”领头者对着同伴使眼色,三人趁机撞开侧门逃窜。江临想追,却被陈院长按住肩膀。老人的手掌在颤抖,却依然盯着黑影消失的方向:“别追,他们……不是第一次来。”
凌晨三点,江临坐在诊室里,看着陈院长从檀木柜深处取出一本泛黄的笔记本。封面上“启明计划”四个烫金字让他想起车祸当天的新闻——“启明三号”科研卫星发射成功。
“十年前,我在武当山义诊时,遇到过一个戴金丝眼镜的研究员。”陈院长的手指划过笔记本里的电路图,正是芯片的内部结构,“他说这是能改变人类认知的医疗 AI,却没想到会被用于……”
话被窗外的雨声打断。江临摸着额角的纱布,终于明白为什么自己能“看”见人体经络,能瞬间解析知识——芯片不仅修复了他的大脑,更将整个知识库直接接入神经突触。而那些深夜的数据流,正是卫星传来的远程更新。
“他们还会来。”江临望着老人鬓角的白发,突然“看”见他后颈处有个淡红色的胎记,形状竟与芯片的电路板纹路相似,“院长,您是不是——”
“睡吧,明天还要参加数学竞赛。”陈院长合上笔记本,转身时衣摆带过药柜,发出细碎的响动。江临没有追问,他知道有些秘密,会在芯片适配完成的那一刻揭晓。
数学竞赛的考场上,阳光透过百叶窗在江临的草稿纸上投下条纹状阴影。他盯着试卷上的压轴题,三次方程的曲线在视网膜上自动具象化为三维模型,辅助线如同神经网络般生长延伸。
“叮——”开考铃声响起的同时,芯片传来“适配进度 100%”的提示。江临忽然“看”见整个考场的时间流速——监考老师的秒表滴答声被拆解成 44.7分贝的声频,前排女生的钢笔在纸上划过的轨迹精确到 0.01毫米。
“等等。”他在写下答案的瞬间顿住。按照芯片的解析,这道题存在五种解法,其中第三种涉及尚未学过的群论知识。如果全部写出,必然会引起怀疑。他强迫自己只保留最常规的两种解法,笔尖却在最后一题的留白处,无意识地画出了芯片数据空间的轮廓。
林小羽坐在斜前方,交卷时故意放慢动作。她看见江临的草稿纸上除了工整的解题步骤,还有个类似电路板的图案,与她昨天在图书馆看到的某篇 AI论文插图惊人相似。少女的指甲无意识地掐进掌心,这个发现让她想起上周在便利店看见的场景——江临盯着霓虹灯带时,瞳孔里闪过细碎的蓝光。
竞赛结束后的午休时间,江临在操场角落发现周胖子正把漫画书往槐树洞里塞。“又藏《龙珠》?”他笑着伸手,却在触到书脊时“看”见胖子指尖的汗渍里混着微量的碘伏——那是昨天替低年级孩子处理擦伤时留下的。
“哎哎你别告诉院长!”胖子慌忙挡住树洞,忽然注意到江临的眼神异常明亮,“我说,你最近是不是连蚊子叮个包都能算出它飞了多少米?”他半开玩笑地戳了戳江临的肩膀,却没发现对方的肌肉在瞬间紧绷成最省力的卸力姿态。
图书馆的电子屏突然闪烁。江临抬头时,看见“启明三号卫星异常”的新闻标题。芯片在颅骨内传来持续的热感,数据空间里的金色图标正在裂变,原本分散的知识图谱突然连成完整的网络——他“看”见了卫星的轨道参数,看见芯片与卫星之间的量子通信链路,甚至“看”见某个戴金丝眼镜的男人正在监控室里摔碎咖啡杯。
“江临?”林小羽的声音拉回他的注意力。少女抱着一摞竞赛资料,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其中一本《神经工程学导论》,“你昨天在图书馆解的那道量子题,其实……”
她的话被突然响起的广播打断:“请高三(7)班江临同学立刻到教务处。”江临起身时,注意到林小羽的瞳孔收缩了 0.5毫米——那是人类在紧张时的微表情。
教务处的办公室里,教导主任对面坐着个穿西装的男人。金丝眼镜在灯光下反光,遮住了他的眼神,但江临清楚地“看”见他左手无名指根部的手术疤痕——与自己掌心的新茧位置完全一致。
“江临同学,这是市科研所的张教授。”教导主任的语气带着少见的恭敬,“他想和你聊聊关于‘启明计划’的事。”
男人伸出手,掌心朝上。江临看见他手腕内侧有个条形码样式的纹身,正是芯片说明书上的型号编码。芯片突然发出尖锐的警报,视网膜上闪过红色警告:“检测到同源信号,建议启动防御协议。”
“久仰,19号实验体。”男人的声音里带着笑意,却让江临的后颈泛起寒意,“我们的卫星在三小时前失去联络,而你——”
他的话被突然冲进办公室的陈院长打断。老人的衣襟湿透,不知是汗水还是雨水,右手紧紧攥着那本泛黄的笔记本:“临临,跟我回家。”
江临站起身,指尖在桌面划过的瞬间,芯片已经将男人的声纹、瞳孔特征全部上传至数据空间。他知道,这场关于芯片的博弈才刚刚开始,而他掌心的茧纹,早已将平凡与特殊的界限,织成了一张无法挣脱的网。
走出教学楼时,夕阳正将云霞染成血色。林小羽站在走廊尽头,望着江临与陈院长匆匆离去的背影。她摸出刚才在槐树洞捡到的东西——一片泛着金属光泽的碎片,边缘的电路纹路与江临草稿纸上的图案完全吻合。
晚风掀起她的笔记本,露出夹在其中的照片:七岁的江临抱着高烧的小虎,背后是孤儿院的红屋顶。那时的他,掌心还没有任何茧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