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章 钓劫人寰
琉璃珠在蓑衣老叟的钓竿上滴溜溜转动,珠内杨戬剜目的画面突然活过来。独目天神将三尖两刃刀倒插昆仑山巅,竟从眼眶里掏出团燃烧的星云。杨昭的独目与之共鸣,眼窝里渗出的不再是血,而是滚烫的星屑。
“二郎显圣真君剜目镇天河...“蓑衣老叟的声音像生锈的锁链摩擦,“可还记得你亲手斩断的因果?“钓竿猛然甩动,十万龙鲤化成的长桥突然翻卷,每片鱼鳞都映出司法天神屠戮同袍的旧影。
李洛的素白混天绫突然绷直如弦。绫面浮现哪吒脚踏风火轮撞向陈塘关的惨烈场景,少女双瞳燃起三昧真火:“老匹夫!你怎敢用业火织幻象!“风火轮残片自她足底浮现,竟在虚空烧出朵红莲。
新生悟空的阴阳鱼突然咬住“劫“字吞入腹中。他龇牙咧嘴地揪下把猴毛,吹气化作漫天桃符:“管你是哪路神仙,先吃俺老孙八百道镇魔符!“金箍棒搅动归墟残波,棍头阴阳鱼竟在虚空咬出个漆黑窟窿。
蓑衣老叟的斗笠被劲风掀起半角。露出半张布满鳞片的脸,另半张却是金蝉子闭目诵经的模样。钓竿上的琉璃珠突然炸裂,迸射的星火里飞出柄三尖两刃刀虚影——正是五千年前杨戬剜目时封印的那柄!
杨昭的独目突然迸射金芒。司法天规化作锁链缠住他双臂,强迫他摆出与幻象中杨戬相同的姿势。三尖两刃刀悲鸣着飞回手中,刀柄七只神目同时淌出血泪,在虚空写出八个古篆:天眼通幽,因果难承。
归墟深处传来编笠人的狂笑。十万龙鲤同时炸成血雾,凝结成张遮天蔽日的封神榜。榜上名讳疯狂变换,闻仲的名字突然裂变成金蝉子,黄天化的神位竟被“六耳猕猴“四字占据。李洛的混天绫突然缠住杨昭脖颈,绫面哪吒的乾坤圈自行飞出,套向新生悟空头顶。
“醒神!“白猴张口咬住乾坤圈,獠牙在神铁上磨出火花。他火眼金睛看穿幻象本质,金箍棒猛然插入归墟海眼:“给俺现形!“阴阳鱼绞碎虚空,扯出条横贯三界的因果线——线头拴着蓑衣老叟的脊梁骨,线尾竟系在灵山大雷音寺的钟杵上!
蓑衣老叟的身躯突然透明。众人看见他胸腔里跳动着半颗佛心,心室壁上密密麻麻刻满紧箍咒文。钓竿化作九环锡杖,垂落的不是鱼线而是八百罗汉的怨魂。杨昭的刀柄神目突然暴睁,照出骇人真相:这老者的三魂七魄竟是用不同时代的金蝉子碎片拼凑而成!
“好个偷天换日!“新生悟空突然化出三头六臂法相。六只手掌各结不同法印,背后浮现出大闹天宫时的万丈魔猿虚影。金箍棒搅动归墟残骸,竟将五百年前孙悟空留下的战斗残影全部唤醒。
蓑衣老朽不慌不忙抛出钓钩。钩尖穿透魔猿虚影的眉心,钓出团燃烧的斗战圣火。火焰里浮现五指山压顶的景象,可山下压着的竟是正在念紧箍咒的唐僧!李洛的混天绫突然暴长万丈,绫梢卷住钓钩厉喝:“还我师父清明!“
混天绫与因果线剧烈摩擦,迸发的火星点燃了归墟残存的混沌气。杨昭趁机挣脱天规束缚,三尖两刃刀劈出北斗阵图:“破妄!“七颗星辰坠落,在虚空布成天罡炼魔阵。刀锋所指之处,蓑衣老朽的拼凑魂魄开始片片剥落。
灵山突然传来九声钟响。大雷音寺的功德池沸腾如煮,八百罗汉金身同时浮现裂痕。观音玉净瓶中的杨柳枝突然枯萎,如来的五指山虚影在池底显形——山下镇压的竟是头生反骨的金蝉子!
蓑衣老朽放声大笑,破碎的魂魄中飞出九道轮回印。每道印记都裹着枚紧箍咒,咒文在空中交织成网,将整个归墟罩在其中。新生悟空的金箍棒突然重若万钧,阴阳鱼失控地啃食棍身:“如来老儿!五百年了还玩这套!“
“此箍非彼箍。“蓑衣老朽的声线突然变成唐僧腔调,“当年你戴的是禁锢,如今这网唤作'因果'。“轮回印组成的巨网骤然收缩,网上每个结点都浮现出孙悟空不同转世之身:有化作顽石的山野猢狲,有身披袈裟的斗战胜佛,甚至还有头戴紫金冠的六耳猕猴!
李洛的风火轮突然复燃。她脚踏红莲冲天而起,素白混天绫在业火中重染血色:“哪吒师叔教我,业火既能焚身,亦可净世!“三头八臂法相显现,每只手掌都托着团不同颜色的火焰,将因果网烧出个窟窿。
杨昭的独目淌出金色血液。司法天神残魂在他识海中苏醒,三尖两刃刀自主结出天罗地网阵。刀锋过处,轮回印接连破碎,可每道破碎的印记都化作金蝉虚影,口诵大乘佛法却透着森然魔气。
“原来如此!“新生悟空突然伸手探入自己胸膛。扯出根金光璀璨的猴毛——那竟是如来当年赐给观音的金箍!他将猴毛吹向因果网,金箍迎风便长,竟将整张巨网收束成顶僧帽模样。
蓑衣老朽首次露出惊容。钓竿上的怨魂罗汉突然反噬,撕咬着他拼凑的魂魄:“不可能!你早该忘了金箍咒!“
“俺老孙忘不了的是这个!“白猴獠牙暴长,一口咬住虚空中的因果线。金箍棒阴阳鱼突然合体,化作太极图印封住归墟入口:“五百年前我砸碎灵山,五百年后照样破你邪法!“
混天绫裹着三昧真火穿透蓑衣老朽胸膛。李洛看见火中浮现哪吒剔骨还父的场景,莲花法身绽放的瞬间,混天绫上的山河纹突然活过来。十万大山虚影从天而降,将老朽的拼凑魂魄镇压其中。
杨昭的刀柄神目突然射出金光,照出灵山深处的秘密:如来的莲台下,赫然蜷缩着九只金蝉蜕壳!每只壳上都刻着“紧箍咒“的变体,最古老的壳上甚至留有女娲补天时的五色石粉。
“金蝉九世...“新生悟空的火眼金睛看穿时空,“原来如来你就是最大的偷天贼!“金箍棒捅穿虚空,阴阳鱼咬住灵山钟杵猛拽。大雷音寺轰然震颤,功德池水倒灌三十三重天。
蓑衣老朽在群山镇压下发出最后嘶吼:“你们岂知...金蝉泣血...方见真经...“身躯彻底崩解时,九道轮回印突然汇聚成册,竟是本浸透佛血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归墟突然陷入死寂。十万大山虚影凝成实质,混天绫上的山河纹与真实山脉共鸣。杨昭的独目看见地脉深处涌动着金色梵文,每个字都在啃食山根:“不好!他在用佛经蚀刻地脉!“
新生悟空突然伸手插入《心经》。扯出的不是书页,而是条蠕动的人面蜈蚣。这怪物生着唐僧的脸,口吐金蝉子的声音:“好徒儿,你可知灵山为何永不落?“
白猴浑身猴毛炸立。他认出这蜈蚣额间的戒疤,分明是当年自己亲手给唐僧烫上的!金箍棒正要砸下,人面蜈蚣突然自爆,毒血在空中凝成八个血字:佛法无边,回头是岸。
东海突然掀起万丈黑潮。被镇压的十万大山底部渗出粘稠金液,每一滴都映出灵山讲经场景。李洛的混天绫突然不受控制地裹向杨昭,绫面哪吒的魂魄竟在哀求:“快斩山根!“
杨昭的三尖两刃刀发出龙吟。司法天规化作锁链缠住刀锋,阻止他劈向地脉。新生悟空突然冷笑,拔下脑后三根救命毫毛,吹成三千揭谛模样:“如来!看看你的守经人!“
三千揭谛虚影同时诵经,声波与金色梵文对撞。归墟海水沸腾如熔岩,冒出无数戴着紧箍的亡魂。白猴趁机将金箍棒插入山根,阴阳鱼疯狂啃食佛血:“给俺破!“
山崩地裂的刹那,众人听见灵山方向传来金蝉清鸣。坍塌的山脉中升起盏青铜古灯,灯芯竟是截指骨——骨节上清晰可见“江流儿“三个小楷!李洛的混天绫突然将古灯卷入绫中,三昧真火自动为其添油。
“金蝉子的佛骨...“杨昭的独目看穿虚妄,“这才是钓劫人的真正目的!“
虚空忽然睁开只巨眼。眼瞳中坐着编笠人,手中梭子正将因果线织成袈裟。新生悟空的火眼金睛与之对视,竟看见五百年前自己在炼丹炉中的景象——可炉底燃烧的,分明是金蝉子的九世舍利!
“猴头,看够了吗?“编笠人的声音带着女娲的慈悲与如来的威严,“补天石,归墟镜,照出的何尝不是你我执念?“
白猴突然伸手抠向自己双目。指尖触及眼球的瞬间,整个三界的时间长河突然倒流。他看见自己从石头中蹦出的场景——那根本不是天生石猴,而是某位存在将金蝉子佛心嵌入补天石的画面!
“原来俺老孙...从来就不是石头...“新生悟空的金箍棒突然寸寸碎裂。阴阳鱼哀鸣着钻入归墟,咬住段被遗忘的历史:女娲补天时,有滴佛泪混入了五色石浆。
混天绫裹着青铜古灯飞向三十三重天。李洛的足下红莲突然绽放千叶,每片莲瓣都刻着哪吒的莲花咒。杨昭的刀柄神目淌出血瀑,司法天规的锁链终于崩断——他看见五千年前杨戬剜目时,眼角余光始终望着灌江口方向。
编笠人的巨眼突然流出金色血液。归墟深处升起十二品灭世黑莲,莲台上坐着魔化金蝉,手中经卷写着《大逆真经》。新生悟空突然狂笑,将碎裂的金箍棒吞入腹中:“好好好!今日俺老孙就再吃顿铁丸铜汁!“
他周身毛孔迸射金光,破碎的阴阳鱼在腹中重组。魔化金蝉的经卷突然自燃,火中飞出五百年前孙悟空大闹天宫时的残影。这些残影并未攻向敌人,反而开始啃食灭世黑莲!
“你!“编笠人首次语带惊惶,“怎敢以劫养劫!“
“这不就是你教的?“新生悟空吐出团混沌气,其中包裹着紧箍咒残片。魔化金蝉突然抱住头颅,九道轮回印从体内迸出,竟开始反噬施术者!
李洛趁机将青铜古灯掷入灭世黑莲。三昧真火遇上佛骨灯芯,燃起的竟是纯净的琉璃净火。杨昭的三尖两刃刀自主结阵,刀柄七目在空中布成北斗劫杀阵:“真君,看好了!“
刀光贯穿时空,五千年前杨戬剜目的场景与当下重叠。司法天神残魂终于露出笑容,独目淌出的星屑点燃了整个归墟。编笠人的巨眼在火光中闭合,最后的光影里,众人看见灵山轰然坍塌,九只金蝉蜕壳振翅飞向人间。
东海归于平静时,朝阳正从归墟升起。新生悟空蹲在礁石上啃桃子,脚下踩着半卷《大逆真经》。李洛的混天绫彻底褪去血色,化作流淌着星河的法宝。杨昭的独目不再流血,眸中沉淀着杨戬毕生记忆。
“那盏灯呢?“白猴突然开口。
李洛指向天际。青铜古灯悬在三十三重天交界处,灯芯的佛骨正在超度亡魂:“哪吒师叔说,灯火不灭,劫数不止。“
杨昭忽然抛来块琉璃碎片。其中封存着魔化金蝉最后的残念:“他在找金蝉子第十世。“
新生悟空嚼碎桃核,吐出个完整的太极图:“找呗,找到算他本事。“突然伸手探入虚空,拽出根因果线,“你们猜,这根线那头拴着谁?“
混天绫与三尖两刃刀同时轻颤。顺着因果线望去,长安城某个襁褓中的婴儿正睁眼啼哭,眉心一点朱砂痣鲜艳欲滴。大雁塔顶的铜钟无人自鸣,惊起满城桃花纷飞如雨。
三十三重天外,编笠人重新戴上斗笠。手中梭子将断裂的因果线接续,每织一寸,就有颗星辰黯淡。归墟深处的琥珀碑突然开裂,刑天斧与金箍棒的残片融合成新兵器,碑文自动改写:
「天地为炉,造化为工;阴阳作炭,万物为铜。」
海风送来金蝉振翅的轻响,某个渔村稚童正在沙滩描画古怪图案。浪花卷过时,那些线条赫然构成“齐天“二字。